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畜牧产业化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牧区的城镇化能有效推进牧民的转移、提高牧业生产效率,解决超载过牧等损害草原牧区环境的畜牧生产问题。但如何推进牧区城镇化,既能切实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又不造成新一轮草场破坏而危害环境?应以牧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在政府主导的规划和建设中推进牧区城镇化,争取以最小代价提高牧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推动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促进牧区市场发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解决牧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部少数民族牧区面积广袤,却位于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解这一区域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生产问题,笔者对川甘青三省少数民族牧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生产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牧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超载严重、退化普遍,牧民生产技能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效率低下是当前牧区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生产投入不足、经济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牧民自身素质和生产习惯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加强草原建设,控制放牧数量;培育新型牧民,提高畜牧生产效益;增加资金投入,实施生态补偿是解决牧区发展与保护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是藏区相对落后的产业,其发展还受到草原过载的资源约束、受到畜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约束、受到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约束,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藏区牧区产业结构单一,畜牧业是其唯一产业,牧区现代化必须依赖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草定畜"不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根本出路;"人草畜三配套"建设是产业化的台阶;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四个落后"、一个"断桥";"以草立业"是产业化的基础;科技进步是产业化的关键;建立和完善畜产品销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产业化的保证等一系列发展思路的框架体系,以期推动或加快藏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牧区城镇化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内蒙古西部主要牧区之一的阿拉善左旗是阿拉善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阿拉善左旗的城镇化建设对于阿拉善盟的牧区城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阿拉善左旗调查的基础上,对城镇建设、人口布局、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对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敏感的内蒙古西部牧区如何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牧区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由牧民定居而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甘肃省牧民定居程度居全国领先地位,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所采取的一些定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根本原因在于牧民定居过程中,只重视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从根本上解决牧民定居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具有较强互动性.本文在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关系的纬度和强度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同上级区域相比,牧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均较低,区域间的差距不止单单表现在经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也广泛存在于其他领域;2.牧区信息设施的完备,是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基础性保障,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财政科技三项费支出和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在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均较低情况下,牧区这两项支出的增加,却不利于发挥信息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反而会抑制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文章分析了阿拉善左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认为要加快牧区城镇化就必须做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改变思想观念;把生态移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培育为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提供了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民族地区畜牧业产业化有其特殊性和必要性 ,对畜牧业产业化关键环节的运作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 ,找出对策 ,使其最终实现向结构优化要效益 ,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向科技进步要效益 ,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草地面积占全国的84.4%,是与农牧民结合最紧密的优势资源,畜牧业生产尤其是草地畜牧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草业,也正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一个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本文以新疆为例,对西部地区草业发展的现状、潜力及发展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一、草业滞后: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新疆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场8.6亿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14.3%, 规模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的环境和优势条件。然而,…  相似文献   

11.
[摘要]我国重要的牧区位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牧区民族生态习惯法文化成为构建草地生态补偿制度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重要背景。在草地生态补偿领域,牧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存在暗合与差异,惟有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接、整合与补缺,才能有效实现牧区草地生态保护领域的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对甘肃牧区发展主导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牧区不仅是一个畜牧业大区,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其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至关重要。甘肃牧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必须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以草地生态牧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搬进城里的牧民能适应城里的生活吗?他们的收入能有保障吗?牧民的心理平衡吗?牧区城镇化的速度是否过快?城镇化是否意味着畜牧业经济的最终衰落?牧民不放牧了,没有牧场了,传统文化如何延续?在牧区推行农耕模式和城镇化是否有悖当地生态环境?以游牧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个案,以牧区城镇化为议题,论述了牧区城镇化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对牧区城镇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理性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经济问题则主要是草原畜牧业问题。然而,牧区的草原畜牧业迄今还是比较原始、比较落后的,广大牧民的生活也并不富裕。目前,突破这种困境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涉及的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具体来讲,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以及牧区社会经济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力度.民族牧区应当根据不同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影响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证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此,西南民族大学利用其办学特色与优势,结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畜牧业高科技研发示范基地”的设想以及实现基地服务功能的一些基本思路。通过建基地、聚人才、抓转化、促研发,找准服务的着力点,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积极推进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畜牧产业的现代化道路,切实为解决“三牧”问题服务,为促进牧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挥新作用,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牧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作为生态畜牧业建设载体的合作社,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着高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实际,构建了具有高原牧区特点的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青海牧区55家合作社的调查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对合作社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影响合作社绩效的因素依次是组织运营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组织运营效益中要重点关注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经济效益中要重点关注人均纯收入,生态效益中要重点关注草畜平衡,社会效益中要重点关注合作社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组织模式的分析,把畜牧业组织模式分为畜牧业经济体制、畜牧业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分配机制四大模块。力争摆脱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发展相对滞后,草原牧民经济和社会地位边缘化、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困局。笔者认为畜牧业组织模式变革是牧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环节,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应选择牧民合作制企业作为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国家财税政策大力扶持下,民族地区畜牧业种养加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由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草地退化、草原沙化等问题,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瓶颈.通过内蒙古畜牧业产业链发展状态的调研,对民族地区畜牧业的现行财税收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财税政策面临的政策性问题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设计缺陷,结合民族地区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提出民族地区财税政策一体化建议,以求促进民族地区畜牧业产业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游牧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传统的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迁,内蒙古牧区无法回避地卷入了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游牧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变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要义,充分发挥游牧文化在内蒙古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内在能动性,走一条将游牧文化镶嵌于内蒙古牧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