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基本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与政策经历了四次转变:第一次,建国前后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城市偏向政策;第二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城市工业发展受阻,工作重点被迫转向农村发展乡村工业;第三次,改革开放时期借鉴农村改革经验推进城市企业改革,探求城乡互动发展之路;第四次,新世纪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之路。回顾和梳理我们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与政策,有助于我们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城乡分割体制和向工业及城市倾斜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城乡关系失调 ,这是障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彻底转变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调整城乡关系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及其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分割的一种经济社会形态,它是发展中国家所共有的现象,也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历程。本文以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为线索,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角度,分析了城乡关系的演进规律,提出了城乡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和五个表征,建立了分析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指标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做出判断,并对城乡一体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一是1840—1949年,为外力(列强侵略)作用下的城乡分离的初步形成时期;二是1949—1978年,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分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三是1978—2003年,为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城乡关系调整与城乡对立扩大时期;四是2003—至今,政府引导下的统筹城乡发展时期。未来城乡关系演进的趋势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地位的平等、城乡发展的互动、城乡功能的互补以及城乡空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乡村建设已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立足城乡关系演进视角,梳理乡村建设的变迁历程和难点堵点,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以及几点启示。城乡关系在实践中经历了城市从摄取到给予、乡村从贡献到振兴的演进轨迹,乡村建设也随着城乡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从农民自我供给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下,乡村建设在城乡建设规划、公共资源配置、城乡功能衔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推进乡村建设,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围绕规划编制、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城市的中心作用;人类社会只有消灭私有制,经过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生产方式才能为城乡融合提供条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城乡二元体制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坚定了中国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信心,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今天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摆脱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联系到我国建国以来的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实践,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农业反哺工业、农村反哺城市走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轨道上来。本文试图将马克思经典理论与我国城乡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回顾马克思关于城市与乡村的理论论述,希望对我国城乡关系研究的推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扩展现代文明、推进城市化和农村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两个误区:避免"以城市工业扩展为中心"论对城市化发展空间的限制作用;避免"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论对现代化发展动力的消解作用。城市和农村是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支撑点,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会肢解城乡一体化的完整含义。因此,要促进城乡互补发展,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动力;通过有效的公共服务,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稳定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体的新发展阶段,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等方面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这对克服当前城乡发展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可运用空间社会学的新视角,结合"城市问题"和新城乡空间现象,在总结城乡空间研究新取向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困境。相关问题体现在城市空间扩展方面,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乡空间结构方面,城乡二元空间问题突出,空间结构关系失调;城乡空间关系方面,城乡居民分化明显,存在空间隔离现象。应通过城乡空间结构关系调整与重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包括:变革城乡空间结构,使其由分割走向融合;激活城乡空间要素,使其从单向流动到双向自由流动;消除城乡空间界限,促进城乡居民平等化;加强城乡空间治理,确立空间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
国外城乡关系研究可高度归纳为三种基本理论范式——城市中心扩散范式、乡村自主发展范式、城乡协调发展范式.国内学界城乡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关系内涵界定、城乡关系政策演进、城乡关系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等方面.未来,我国城乡关系研究重点在于城乡关系基础理论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实践研究、城乡融合与其他发展战略关联研究、城乡"二元结构"破除与城乡要素流动问题研究及城乡融合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服务于工业化发展战略,我国城乡关系逐渐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发展方式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根本因素;制度安排是影响城乡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市场化改革取向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化改革向农民赋权是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的重要途径;城乡融合是一个长期、渐进、互动的发展过程。由此提出,新时代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和农民权益保护上着力,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不是要单纯地振兴工业,理所当然地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目标是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心任务是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根本出路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传统社会中的城乡关系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新型关系。乡村在以农业资源支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城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促成了乡村的变迁。高阳织布业依靠天津提供的技术和棉纱,实现了“技术革命”和“原料革命”,依靠天津提供的市场与金融服务构建起产销体系,而得以兴盛和发展。这表明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以及城乡间产业结构的重塑是乡村工业变迁的动力所在。从城乡关系变动的角度思考近代乡村工业的变迁,探索其内在逻辑,对当今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以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由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城乡劳动力以城镇为中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和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并存的态势。而我国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单向流动,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文章认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缓解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双重过剩局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强化了原本就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乡村人口流动带走了乡村大量的优质资源。该文利用1996—2011年数据,构建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和人口流动的协整方程,得出:人力资本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差异,而人口流动也扩大了城乡差距。因此,要构建引导城市资本、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以缩小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可以理解为城乡资源的互动与融合,工农互促表现为产业链条的紧密联系,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转轨中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共进的过程,应统筹城乡体制改革,把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其可行性路径包括:足够重视小城镇的连接功能,以集约提升连接的效率;工业集群推动农村工业化;大工业支持与农业自身升级的互动;在城乡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农、服务业的融合,以促进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探寻城乡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考虑城镇化建设基础上城乡一体化现状发现,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求为演变历程,以为群众民生谋福祉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不畅,阻碍城乡融合;城乡社会服务分配不均,制约城乡发展等诸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放缓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进程。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共同富裕,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城市现代化。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加强农村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这直接威胁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对当前城乡污染转移下的农村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的阐述,剖析当前法律在抑制城乡污染转移上的不足,对外国环境污染转移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主要包括转变以城市为中心的立法观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执法。  相似文献   

19.
一个崭新的名词——统筹城乡发 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改变城乡二 元结构,实现城乡比翼齐飞,城乡居民多少年 的期待,如今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经济专家预 言,统筹城乡发展“可能是中国爆发力巨大的 又一次改革”,“其战略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 “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 “城乡二元分治”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创新 和政策调整,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 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同等对待、通盘考虑、统一筹 划、协调推进,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是现代化全局和长远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正确处理好城乡关系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现实课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的演进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推动城乡关系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的辩证统一,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