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关于鸦片战争史料的鉴别,是一件重要、艰巨的工作。广东无名氏撰《夷艘寇海记》,在广东传钞了百余年,梁廷柟曾引用此书,亦不知作者为谁。1942年姚薇元教授作《鸦片战争史事考》,即以魏源的《道光洋艘征撫记》为底本,而从事考订。自合订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西晋文学的三个问题:一,西晋文学以"绮靡"为主潮,但也曾有明显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左思、刘琨对愤懑和灾难的抒写。二,不能简单地从西晋短暂安定繁荣的社会中去寻找"绮靡"文学观的形成原因,西晋"清议"的颓弛、玄学思潮的兴起和士人卑俗的人生旨趣等方面更重要。三,西晋文学大力吸收了前代文学的华美特征,同时遗落、摒弃了前代文学中"情"这一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素,偏执地走向重精致、细腻、工巧等文学形式美的西晋式的华美。曹旭、王灃华二位先生认为:"自公元420年至唐开元、天宝时期,中国诗学基本上走的是西晋张华、陆机、潘岳、张协等人开辟的缘情绮靡、华美亮丽的道路",本文所论有与这种看法进行商榷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吕绍纲先生,祖籍安徽旌德,1933年4月生于辽宁盖县。1954年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学习。1958年到黑龙江省当中学教员。1979年3月调回吉林大学历史系任讲师,而后晋升副教授、教授,任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韩国大邱东洋古典学术研究所顾问,新加坡东方智慧研究中心顾问,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自1980年已年近50的吕先生与金景芳先生、黄中业先生合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吉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史学研究中,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史学家,这其中就包括新会陈氏的祖孙三人:陈垣先生、陈乐素先生、陈智超先生。陈垣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级学者,陈乐素先生是中国宋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陈智超先生则在宋至清初历史、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钩沉辑佚历沧桑——记古籍整理、科技史专家胡道静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中了解协会主席,年逾八十高龄的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来到上海后,不顾旅途劳顿,就急于登门造访老朋友胡道静先生,商磋有关中国科技史问题。胡道静先生在学术界早已闻名。或许人们以为他一定有一付翩翩风度的学者派头,乍见面才发现他貌不惊人,朴素的衣着,热情的谈吐,就象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农。正是这位“老农”在中国古籍整理和科技史的学术园地上,口诵手抄了六十个春秋。岁月的尘邈,在他清癯的脸庞上刻下了道道皱纹,这是他几十年笔耕墨耘的标志,显示了主人坎屹不平的治学道路。 相似文献
6.
一个历史人物,他生时的为人处世是好是坏、是功是过、成功失败、是非曲直,以及死后人们对他的埋葬情况、评价等等,无论在他同时代人或后代人的心目中,均形成极度的反差、极度的众说纷纭、黑白相伴、真假杂揉,让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最难以定论的,在我国大概非魏武帝曹操莫属了,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更无人能超过他。这里就专来谈谈曹操的死与葬,谈谈曹操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党中央为马寅初先生及其“新人口论”平反以来,很多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同志从祖国各地向马老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慰问信,也都希望了解马老的情况。笔者出于敬仰马老耿耿忠介之心和不畏权势的品格,以及佩服“新人口论”这一理论的真知灼见,因此不揣幼稚写成此文,拟把马寅初老先生的主要经历作一些介绍,使广大读者从中了解这位长者爱祖国,爱人民,为真理而斗争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异文化"研究为圭皋的人类学研究者在从事对家乡的研究时往往遭遇质疑,其核心焦点在于研究者成为"他者"的可能性、参与程度的多少对于研究进程的影响以及民族志文本书写时所代表的"主体性".作者的调查经验表明,从事家乡人类学研究的学者可以做到在研究中既重回""自我"又能达到对家乡的客位认知,还要根据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田野改变自己的身份才能将调查顺利进行下去,但其不管用任何身份书写,始终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在中国哲学界长时期地被误解着。徐崇温先生《“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对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一元论”者,是这种误解的一个表现。在最近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这种误解竟成了争鸣双方的共同见解:《光明日报》1989年7月17日刊出李惠斌先生《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一文,认为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王宗炎、郑天挺三位先生的三句话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学术问题:一是学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二是独立思考和学术批评是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三是学者应该有社会担当,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成为学者的当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对五四运动没有专门研究,不打算全面、概括地讨论五四运动。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我只想从一个侧面,从一些小的、具体的、我所熟悉的方面来谈谈五四时代的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三位先生,不作全面评价。胡适先生是大家所熟悉的。博斯年、顾颉刚二位先生是他的学生,我的老师。我在上大学时,他们在北大教书,我听过他们的很多课,是他们的直接学生。当时,胡适先 相似文献
12.
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院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例行的一片赞扬祝贺声中,资中筠先生激情演讲《大学文科何处去》,犹如晨钟暮鼓,语出惊人。她指出了一系列困扰高校尤其是高校文科建设的问题,诸如缺少学术权威,行政官员定规则,实用主义、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特别是文科,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出“大儒”而非高官,需要的恰恰是抵挡名利诱惑的定力,方今之世,何其之难! 相似文献
13.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人.说起特异功能,大家都不太相信,觉得玄乎,远不是那么回事.我自己也不相信,总觉得这可能吗?但是,当我见到了宋勋杰先生,听到了他的谈话,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开始退却,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确实存在着特异功能,存在着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人类有许多神密现象,而其核心是生命特异现象.这些特异现象最生动、典型的表现就是气功高级功夫及人体特异功能.作家柯云路曾考察过生命特异现象,有鸿篇巨制特能说明问题.我不奢望这篇短短的文字说明什么,只是把宋勋杰先生介绍给大家和社会.宋勋杰先生虽然具有特异功能,但他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到朱光潜和刘纲纪先生各自写的美学论文。这两篇论文,在论证美的本质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者是主客观统一的问题时,都引用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我觉得两位论者对所涉及的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以及由此得来的结论,似有若干值得商讨的地方,因此,不揣浅陋,试作此文,以就正于二位先生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16.
晚唐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生于何年,卒于何时,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至今没有解决的一个悬案。笔者依据荆浩与好友大愚的交往为线索,参阅新发现的记载大愚生平的《大唐舍利山禅师塔铭记并序》碑刻,对荆浩生卒年代提出:约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与后梁同终而逝。 相似文献
17.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见《屈原赋校注》263、264页)郭沫若先生说:“‘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则於字为累赘。”(见《屈原赋今译》32页注语)马茂元先生说:“象《离骚》、《九 相似文献
18.
法的共同性问题,是法学基础理论体系中难度极大的课题。法学理论界“左”的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人为地增大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笔者曾不嫌浅薄,先后发表了《法的共同性初探》、《法的阶级性、共同性再探索》两篇文章,对法的共同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寻和思索。最近,拜读了尤俊意同志《对‘法的共同性’的几点质疑》(《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5期)和徐牧同志《要正确分析法的本质——读〈法的共同性初探〉》(上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两篇文章,觉得 相似文献
19.
解诗二题———兼与艾治平先生商榷李德辉“燕山”不是“燕然”艾治平先生《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释李贺《马诗》之五,以为“燕山月似钩”之燕山是指“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之杭爱山,“这一(代)带是历来的古战场……李贺生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