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在历史上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要冲,如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中国的过去、当下与未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基于对中亚历史性定位及其近代变迁的梳理,本文对中亚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历史演变作了分析性叙述,梳理了中亚民族学的既有脉络并概括了当代中亚人类学研究的相关重点,认为理解中亚地区曾经有过的古典传统,接续性地发掘与利用历史学、东方学、民族学等在中亚领域的既有资源,将会为当代中亚的人类学研究提供必要而有效的知识资源,也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些学科之间的资源竞争与紧张关系。结合中国的相关研究,如何处理好包括历史学、东方学等在内的中亚研究古典传统与现代民族学、人类学路径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以中国为主体与立场的中亚人类学研究的未来走向。立足于对区域特殊性与历史积淀性的理解,我们所构筑的基于整体理解的中亚人类学框架与路径,必须与西方既有研究中的殖民学术色彩划清界限,与此同时,又必须汲取东方学认知中的合理要素,并整合既有的历史学、民族学资源,从而形成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的"中亚人类学+"的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刘海涛 《民族学刊》2022,13(3):45-56, 143
美国民族史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边际中生发出来,作为一种具有专属意义的、独立的、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的美国民族史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既是二战以来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从分野并行到趋近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相互借鉴研究视野方法,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学科知识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体现;既是文化反思、“他者”重构的一种重要产物。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的孕育、凸显与繁盛及其知识体系的生成,也对美国民族史学知识体系生成所依赖的特殊的学科知识发展背景以及历史和社会生发环境等诸多因素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这些影响,既展示在表层的学科和方法层面,促进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沟通和方法的互补;也表现在由表及里的知识层面,促动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传统研究范式的转换与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还触及了深层的文化概念层面,解构了“白人中心论”“西方中心论”,重构了“他者”的形象,推动了美国历史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利坚”民族国家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法研究俨然成为一股热潮,来自法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的学者都对民间法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本文拟结合人类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对民间法研究的历史发展,对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同法所做的研究做一回顾和总结,以期把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渤海王国的民族渊源进行研究,一直是中外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整个渤海史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学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继续从历史学,而且还从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及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渤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在进行民族文化的研究时,首先是调查它,弄清楚它的文化现象,然后来解释它,在这个解释中,要注重本土解释.重视本土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使我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尽量做到研究的客观性,获得客观的资料,尽量克服本民族文化或其他一些文化观念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偏见和影响;做本土解释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6.
“他者”和“自我”截然二元视角下生产的经典民族志在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思潮中饱受批评。当人类学进入认识论危机时,众多学者通过转变文本组织形式与突出研究者主体的方式来呈现他者,但这些尝试在传统二元主义的认识论下并未成功。作为文化人类学的认识对象,对他者的关注和阐释贯穿着民族学发展的全阶段。而在目前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对于他者的研究在突破二元主义的基础上进入对存在的关注层面,民族志由描述“既定他者”向探讨“成为他者”的过程转变。因此梳理民族学研究对象——“他者”的制造过程、对“他者”研究的视角变化能够让我们在理解民族学学科本身时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7.
2021年7月14-17日,由贵州民族大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国家民委重点基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云南民族大学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在主会场贵州民族大学和分会场云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8.
稿约     
本刊主要发表有关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藏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藏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     
民族学一般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文化人类学的其他两个主要分支是人类学考古学和人类学语言学。我们把人类学冠于后两个概念之首,这是因为它们意指主要研究蒙昧时期的农牧业民族的考古学和语言学。在大学人类学系里,几乎一直就很少讲授古希腊的考古学和当代法国的语言学。一些人类学家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今一切民族的观点夸大到了不恰当的地步,虽然当前的趋势,特别在民族学里,是倾向于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理解民族概念。在今天的美国,民族学与社会人类学联系在一起——但是欧洲很少如此。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9月23日至30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在中南民族大学圆满完成。研修班开班当天还举行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散杂居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志”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民族学和人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 5 6个民族各方面基本情况的介绍 ,包括各民族的历史源流与当前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等各个方面。而按照民族学专业的传统 ,这种介绍必须是基于学者们从人类学角度的实地调查 ,特别是包括新近的实地调查与研究的成果 ,从而使民族学专业的学生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对每个民族的特点和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目前 ,高校缺少一本既能反映各民族当前状况 ,又能综合学术界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为了给民族学及相关学科的学生提供这样一本…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各分支学科的关系民族学是作为英语Ethnology的译语而流行于世的,最初它被包括在人类学这一含混不清的总称中,但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发展,相对于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人们逐渐把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看作为民族学。所谓文化,是指对野蛮民族这一意义上来考虑的,因而民族学就是通过对未开化民族或与其相近的落后民族的文化的比较研究,以达到恢复人类文化这一目的的一门学问,这是人们通常对民族学所下的定义。不过,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民族学开始增加新的内容。马利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主张作为先驱,几乎与此同时,拉德克利夫-布朗将以前的民族学划分为他所谓的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后一门学科比之各历史性学  相似文献   

13.
徐松石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运用地名学与与语言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关系,分析了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大量的原生地名和次生地名,从中概括出若干地名模式,构拟了文献失载的民族迁移的历史图景,揭示了这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分布及各民族的关系,为民族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南方民族特别是华南民族的不少学者,借鉴了他的地名考证法,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推动壮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是学者们对其界定尚有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承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存在。本文在确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凭借西方人类学理论、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经验与理论研究等多元学术传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构建起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继英国、美国、欧洲大陆、苏联等四大研究范式之后融汇成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大学术传统,并展开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逐步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作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五大传统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有如下特点:历经几代学者探索新理论新方法的成果;综合借鉴世界各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配套;将历史文献资料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相结合,具有深厚的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于 2 0 0 4年 7月 2 7日邀请社会人类学著名学者阮西湖研究员以“世界民族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为题举办讲座 ,对学科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追溯、评估和预测。阮先生强调 ,从事世界民族研究必须遵循三项原则 :深入实地调查 ;善于发现、观察和解决问题 ;树立学术胆识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创新。他还指出 ,作为国家培养的世界民族研究人员 ,应具有为国效力的责任感 ,树立自己的学术优势 ,建立扎实的学术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稿约     
本刊主要发表有关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藏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藏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1.来稿请用纸稿和电子稿(可通过电子邮件投送),并单另附作者简介,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著名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家B.A.季什科夫,早已为我国学界所熟知.他的<民族政治学论集>由高永久教授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季什科夫曾经出任俄罗斯联邦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席、民族事务部长,同时兼职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政界与学术界的"双重"的最高级身份,显示他在俄罗斯民族事务管理和研究的权威地位.<民族政治学论集>汇集了作者历年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和未刊布的报告、文章,按章节编排有序,大体完整和系统地体现作者对俄罗斯联邦制命运和民族国家体制等问题的认真思考.论集所辑论文写作于1989年至2001年之间,这正是俄罗斯面对"苏联解体"的最艰难时期.  相似文献   

19.
羌禹生地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在洪水神话中是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其功绩为妇孺皆知.有关他的生地,在古代文献和近当代学者的文章中出现过不少说法及推猜,使人惑疑.鉴于对这样一个历史伟人的生地考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因此,本文也试做一点辩析,以求教于学者.  相似文献   

20.
广西民族学研究会于6月24日召开了以“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党校、广西艺术研究所以及南宁地区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大家就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关于民族学发展方向问题。大家认为,今后民族学发展的方向,应是民族学中国化。其主要理由是:(l)民族学、人类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现阶段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