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鹰路之战黑龙江是女真人的故乡,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的女真人就劳动、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我国历史上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是女真人的先世。五代时,黑水靺鞨改称女真,散居在南起长白山,北到黑龙江的广大地区。十世纪以后,契丹人在我国北方兴起,建立了辽朝,整个黑龙江地区都处在辽朝统治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对女真人的统治,辽朝将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辽阳一带,称作熟女真;居留在北方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人,称作生女真。生女真分成许多部落,各部落社会很不平衡,其中在松花江中游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分布有五个较大的部落,称作五国  相似文献   

2.
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政策,在彼得一世统治之前,是“地域性蚕食体制”;彼得一世及其继承人,推行的则是“世界性侵略体制”。而“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沙皇俄国能够在十九世纪中叶吞并中国黑龙江流域的领土,这与当时中俄两国国内形势及国际形势分不开的。现仅从经济角度,初步探索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祖先,原系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在明朝时,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发展最快,实力最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州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率众在苏子河畔呼兰哈达兴建费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旧老城)正式宣布“定国政”,申令诸部:凡有作乱、窃盗、欺诈等行为,悉行禁止。(《满洲实录》卷二)从此在女真各部中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一八五七年指出:“黑龙江两岸的地方”是“当年中国统治民族的故乡”。但是,苏修公开否认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对老沙皇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却说什么“清代中国在上述地区的扩张,从这时期起便变成远东国与国关系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沙皇给当地带来了“新生活的曙光。”等等。本文仅就一六五四年《松花江之战》,和一六五八年《黑龙江之战》论述中国人民在本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是一条世界著名的大河。从古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黑龙江流域的广阔土地上。黑龙江的名称,黑龙江河系各河流的名称,黑龙江流域各地理名称都是中华民族给取的,都打着中华民族的深深烙印。而一六四三年第一批沙俄哥萨克匪  相似文献   

6.
同光三年 ( 92 3 ) ,李存勖 (庄宗 )建立后唐王朝。但他只维持了 4年的统治 ,皇权就在国内动乱中丧失了 ,史称庄宗“失政”。用人不当 ;追求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 ;贪婪成性 ,使朝中贿赂公行 ;放任伶人、宦官擅权乱政 ;诛敛黎民 ,失抚将士 ,等等 ,既是庄宗失政的表现 ,亦是其统治昙花一现的根源。后唐庄宗失政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宋代思想家的价格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已进入它的后期。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在此期间,战乱频仍,根本谈不到发展经济,因此没有出现可以称道的经济思想家。公元960年,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公元960——1126年)。后由于受金人武装势力逼迫,赵构迁都临安,直至公元1279年为元所灭,史称南宋。两宋政权共历时三百一十多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商品货币关系还是在不断扩展,从而使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女真族的故乡,是女真所建金王朝(1115年——1234年)的肇兴之地。故金统治北部中国的一百多年期间,十分重视东北的经营开发,在东北地区历史发展进程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一东北地区(1858年和1860年两个中俄不平等条约签订前尚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以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以前的历代王朝,如春秋战国时的燕,后来的秦、两汉,尤其是唐、辽诸政权,都很重视对东北的经营管辖;东北的古代各民族,自然都对开发东北做出过巨大贡献。而金朝建立,特别是灭辽统一东北后,对东北的经营管辖则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蜀族在今川西盆地,建立过奴隶主占有制的蜀国;当公元前三一六年,由于蜀族奴隶主统治的腐朽,为新兴地主阶级的秦国所灭。与此同时,秦国就利用这个旧蜀国的统治基础,封侯置相,施行封建统治形式的体制,这就是秦蜀候的史事开端。秦国针对旧蜀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并考虑到当时自己所处的国内外形势,遂以封侯置相为将来设郡置守作准备,不及时设置郡县。秦国这一措施,与后来它所灭的关东六国及义渠、东越、闽越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不相同的。秦国灭了这些政权后,无不及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年间,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三百八十四个卫,其中的喜申卫是在一四一○年(永乐八年)设立的. 喜申卫的设立,如同奴儿干都司一样,是出于黑龙江流域各族居民的自愿.史书记载:“乞烈迷头目千塔奴来朝,设喜申卫”①. 乞列迷,元代称吉烈灭或吉列迷.明代称吉里迷或吉列迷,但一般情况下写作乞列迷.《寰宇通志》说:“乞列迷有四种,曰囊家儿、福里期、兀剌、纳衣”(卷一百一十六),他们“捕  相似文献   

11.
从蒙古灭金前后、统一中国北方以及入主中原这三个时间段对元朝金银矿冶的分布与开采进行了时段性研究以及区域性的探讨;蒙古灭金前的金银开采,以开采统治下的西夏与花剌子模等地区的金银矿藏为主,而灭金后则旨在恢复和继承金朝的金银矿产资源;1234年至1278年前后,蒙元帝国在统治的下中原汉地初步建立了金银矿冶管理制度,恢复开采疆域内的金银矿藏,然而此时蒙元的金银开采仍主要依靠云南地区;元统一中国后,统一政权的建立使得国家完善了对中国南北方疆域内金银矿冶的恢复、开发与徵课,并使元朝的金银开采基本上恢复了前朝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有清一代,与朝鲜的关系相当密切,两国间不仅政治、文化上交往频繁,双边贸易也占有重要地位。清与朝鲜的贸易,主要有使行贸易、边境互市以及边民、私商走私等。本文仅就清代在古林东部与朝鲜的边境贸易,作一简要论述。一中朝东段边界以图们江为限,始于明太祖后期。此前,图们江流域直至朝鲜咸兴一带,自辽以来就是女真人聚居区。明朝前期,作为后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即为战略要地。辽、金两代曾在此相继崛起,建立强盛的封建政权。17世纪上半期,东北更是成了清代的"龙兴之地"。清王朝入关之后,经历了与沙俄40余年的争夺,1689年,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巩固了其在黑龙江流域的统治地位。此后,清政府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镌刻有女真文字的三块古碑,即大金得胜陀颂碑、永宁寺碑和重修永宁寺碑进行考证,得出女真文古碑是一千年到五百年前黑龙江地区女真人所创造的历史文明见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自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史称战国时期。东周从春秋到战国,大小诸侯国由一百多个兼并到二十余个,国数越来越少,战争越打越大。长达182年的战国时期的总趋势,是由兼并而趋于统一。谁来统一呢?敢作统一之思的只有战国七雄。中原的魏赵韩以及东齐西秦南楚北燕,都想富其国,强其兵,以期用武力一统天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富国强兵是实现统一的必要前提。春秋时期的教训,弱者为肉,强者食之。七雄深知,只有通过变法,谋求强盛,这不仅可以巩固已建立的统治政权,维护已攫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的两汉期间,几百年中,经生彼此接连不断发生对立和斗争,史称经生经今古文之争,其背景、原由、性质、演变等诸问题,皆需进一步研讨之,廓清之,总结之。两汉之先,秦燔诗书,坑儒士,史称“焚书坑儒”。秦王赢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以“不得挟书,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汉书·董仲舒传》)欲使  相似文献   

17.
公元六六八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时,它的疆域东北至成兴以南,西北达大同江以南。公元九一八年,高丽王朝建立时,辖境一时竟扩大到鸭绿江沿江地带和咸镜一带,但不久又把成南一带还给了女真人。当时的朝鲜北部地区,实则为女真人住地。在此历史过程中,不少女真人归化于高丽,有的被“召致于京”传授女真语。高丽的医师和银器匠也到女真人那里服事。到十五世纪,李王朝开拓六镇之后,朝鲜疆域才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以南为界。高丽王朝曾往北方移过不少民,但真正大量的移民,是从这时开始的。高丽王朝和李王朝,相继跟女真人互相出兵争夺地盘,发生过不少战争,但也有时共同对付契丹、蒙古人的侵略。女真人经常到朝鲜经商贸易,朝鲜人则在北方建立贸易所跟女真人交易。这样,两个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甚至“咸吉道女真子弟中解女真  相似文献   

18.
金代词人群体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我国东北境内的女真族(亦称“女直”)所建立的金王朝,公元1115年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经过十年征战,于1125年灭辽,臣服了西夏。接着又逐鹿中原,于1126年扫灭了北宋,成为统治北中国的强大的政权。这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历九帝,长达一百二十年,拥有北中国辽阔的疆土,文化上也多有建树。但是,目前对这个王朝的研究,无论哪个方面都是不够的。以词学研究而论,在“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史上,金词从总体上确实比不上两宋词,至少词作的数量就比不上。  相似文献   

19.
一八六八年一月,日本资产阶级化的下层武士,利用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睦仁亲政的新政府。并于一八六八——一八七三年实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20.
西晋灭亡以后,黄河流域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争取统治地位的战争场报。这些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史称“五胡”。他们先后建立了地域割据性的十六个国家,其时从公元316年到439年,史称“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文学,尤其是民族文学,由于战乱、语言隔阂等原因,本来就难以发达,保存下来的文献则更少。在后来南、北文化交融过程中,有些汉语文学文本也难以确辨其民族属性。我们现在只能根据残存的信息,大略描写这一时期民族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