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是在词作中较多使用对比艺术手法的作家,他们利用对比手法使有限的篇幅蕴涵更广阔的生活画面,寄寓自己更丰富的感情波澜,并以此来表达一种“今不如昔”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有“大漠孤烟直”句 ,而其中的“孤烟” ,历来众说纷纭 ,认为是烽火、烽烟、燧烟、狼烟、炊烟等。这些解释均不妥当 ,其实是指大沙漠中的一种尘沙旋风或称之为尘卷风  相似文献   

3.
图画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旨在介绍画面内容,使没有看过这画的人获得清晰,完整的印象,见过这画的人感受更为真切。 图画说明,“图”是“说”的基础。要“说”得清楚,关键是仔细观察画面。一般先观察整个画面,形成总体印象,然后把画面分解成若干部分,思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解观察时,要抓住主体,但一些细节也不要放过,进而通过综合,准确把握画意。漫画往往着墨不多,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画面,其含蓄、幽默之处要细心体会。  相似文献   

4.
纵观楼阁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楼阁以高峻宏敞为其最重要的审美观念。但与此同时,中国古人对隆楼杰阁的追求存在着“欲与南山齐”和“高处不胜寒”的两种倾向。楼阁审美发展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单体尺度受“风水形式说”控制;尺度上,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因审美情趣的需要而相互转换;既是景观又可观景。  相似文献   

5.
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的精妙技法。在小说创作中,“虚”的重要形式之一便是“留白”。“留白”意指在运笔中出于艺术需要而有意将某一人物、场景省略或弱化,造成一定的“空白”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沈从文在《边城》中恰到妙处地运用了“留白”笔法,从而使小说产生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边城》的每一节可以说就是一幅风情人物画,“留白”既是每一幅画面中的独具匠心之笔,又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无形之墨。沈从文的“留白”笔法吸取了中国绘画、书法的美学意趣,同时也得益于外国文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对画面中色彩布局和色彩关系的对比进行了研究。现实中的实景和色彩需要提炼、选择、 组配来表现色彩的美感。应处理好主体、陪体及背景的色彩关系,保证整个画面色彩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远去的炊烟     
沧江鱼 《老友》2011,(10):14-14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何时,这一曲《又见炊烟》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到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开柴火。所以,砍柴便成了家庭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大人砍柴,小孩拾柴.门前那或大或小的柴垛是村民相互炫耀、  相似文献   

8.
明器,俗称“冥器”,又作“盟器”。即专为丧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陶或木、石制成。三峡地域文物考古发现资料表明,三峡地区历代随葬明器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而且各具特色,为我们研究、复原三峡地域历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实物材料。据目前考古发现资料证明,三峡地域明器陶楼阁最早随葬于汉代墓葬之中,如1987年5月在重庆忠县涂井蜀汉崖墓发掘中,一次就出土不同形制、不同规格的房屋模型10件。2002年4月至8月,在重庆忠县乌杨镇发掘花灯坟汉墓群中再次出土房屋模型14件。最晚随葬明器陶楼阁发现于明代。如1995年3月,在湖北秭归县茅坪镇中坝子村发现的一座明代砖室墓中,出土明器陶楼阁2件。这批明器陶房屋楼阁的发现,为我们展现出三峡地域自汉至明代,人们居住形态的变迁和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野兽派画家在画面上平涂出纯粹、炽热、尖锐、对比强烈的色彩,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构成与装饰意味;将色彩与色彩的再现功能分离开来,强调色彩本身的价值与画家自身的主观感受。画面中色彩面积、比例、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的简约构成,以及由于作者在组织艺术形象时对现实物象的重新组合与配置所体现出的装饰特征,使野兽派作品借助色彩而呈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感。野兽派在色彩方面的探索大大超越了前人,实现了色彩的解放,并直接影响了西方画坛诸现代流派。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的色彩,充满着对比与调合的辩证统一关系。色彩的配合既要有对比,又要有调合,只有调配得当,才能给人以美感。“对比”与“调合”是画面上处理色彩常用的手法,“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调合”则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凡是成功的色彩画,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对比,而在整体上看又是调合与统一的。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主题内容和画面效果的需要,有时着重于对比,有时着重于调合,这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但强调对比时,要注意调合,强调调合时,也是适当运用对比。没有对比就无法传达形象,没有调合就不能形成美感。  相似文献   

11.
王学仲先生将古典文学与诗歌,用书法写入山水画中,他将诗的可读性、书法的抽象性、绘画的具象性有机融合,建构在统一的审美基调中。王学仲先生以其对书法的深厚理解构造画面形式,将山水放在古典文学的语境中思考,将“诗”与“画”互相渗透,使画面体现出浓厚的诗歌韵味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自我调节、自发调节和自觉调节(1)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体系,十九世纪初的自然科学“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自然界联系的清晰画面”,而且整个社会也是一个体系或系统:“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后来,列宁也要求在对社会的研究中自觉运用辩证的方法,“把社会看做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活的机  相似文献   

13.
对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的解释,历来囿于“关心渔民、歌颂新中国”一说。此说集中见于周振甫先生的《毛主席诗词浅释》一书。周先生解释“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为:“大雨中‘白浪滔天’的海上景象,是波澜壮阔的,是非常雄壮的,诗人具有阔大的胸襟,所以爱这种雄壮的景象。”却将“秦皇岛外打渔船”从上韵(句)中取出,与“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合为一韵句解释,因而“知向谁边”是诗人看不见渔船,流露的是对渔民的关心之情;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一次又一次地刮起大批“学而优则仕”的妖风,说什么大学培养干部、专门人才、知识分子,“就是把大学当作获取高官厚禄的敲门砖,当作爬上精神贵族楼阁的阶梯”。“四人帮”的谬论给教育界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温乱,给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大学教育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究竟什么是“学而优则断?大学培养干部、专门人才、知识分子是不是就是“学而优则仕”?“四人帮”为什么要如此大批“学而优则仕”?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明确大学的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使大学教育更…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的整个内容境界,是诗歌内容的整个有机结合的画面,常用生活画面以及人和景物交融的自然画面来表达思想情感。陆游:“衣上征痕杂酒痕,远游元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就是把生活情节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正这幅画描绘了隔江远望的平远景象。松林石壁前临大江,江边有水榭楼阁,远处隔江对面,云雾弥漫之中,峰峦起伏,山城环抱,楼船停泊江岸。中间一片江波浩渺,水天空阔,横无涯际。近最的楼榭和远景的山城遥遥相对,画面气势开阔,意境幽美。湖中水波细密,前重后淡形成高远空阔,水天相接之势。对岸远山,晕染清淡,和近景中的浓墨重染形成对比,整幅作品用笔细劲,是学宋朝马远一派。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颜色     
一家立志有为的网站是这样设计的:输入域名之后,先是出来一张漆黑的画面,很快,黑色的背景上出现一只不大的光圈,此时隐隐约约还有一些字,不过看不太清楚。第一次点击之后,那只光圈迅速开始溶化,很快便覆盖了整个画面,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绿色,居于中央的是一片未经触动的古老森林,题头两行大字赫然醒目。第一行是——“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把先前的社会、历史形容为“黑暗”的做法,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最著名的有鲁迅先生笔下一再出现的“铁屋子”、“黑屋子”,在这种地方人们感到难以忍受的窒息“(浓黑的悲凉”)。我们从小接受这样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8.
炊烟的味道     
“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我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因为她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杰出小说家,小说语言所形成的画面感为其作品的重要标识之一,画面感是鲁迅将绘画艺术与小说语言有机融合的产物,是“文学家鲁迅”与“美术家鲁迅”的契合点,也是鲁迅研究的新视域。鲁迅创造性地将文学思维与美术思维相结合,将白描、木刻、水墨写意和漫画等绘画艺术的理念和技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其小说语言呈现出不同艺术风格的画面感。其中,白描手法勾勒出精确传神的画面是现实主义的显现,木刻刀味形成的深邃严峻画面是现代主义的“力之美”,水墨笔调造就的诗化写意画面蕴涵了中国古典主义美学韵味,漫画笔触练就的夸张象征画面是后现代主义戏谑性地展现。小说语言的画面感是鲁迅留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宝贵财富,它“文中有画”的特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感受认知,探析鲁迅小说将语言和绘画两种媒介进行有机融合的创作机制,能够重新认知鲁迅小说家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价值,思考古代诗画理论的现代性转化,探索现代文学语境下“鉴画衡文”而开辟的“诗画同道”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电视教材是融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视听结合教材,在知识的记录、贮存和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目前电化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媒体。它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视听结合的立体形象,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过程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工作技能。 电视教材以画面语言来表达教学信息,因而必须正确处理好镜头与镜头(即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转换与组接、角度与景别、镜头的长度与运动的速度、画面的主体运动、视像的造型元素(包括线条、影调、色彩等等)诸方面关系,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远景取其势,近景取其质”是影视界流行的一句行话。“势”即“形”,它追求的是绘画性、写意性;而“质”即为“神”,它追求的是一种质感、真实和记录。对于叙事镜头,应保证景别上的变化,使其对视觉产生一定的刺激,例如,田径中的百米比赛,如果全部使用全景,节奏就紧张不起来,但若加上几个近景、特写,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就会骤然加剧。全景的构图应充分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