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楚灭息清华简《系年》第5章记载了楚国灭息:蔡哀侯取妻于陈,息侯亦取妻于陈,是息妫。息妫将归于息,过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妫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顺,乃使人于楚文王曰:"君来伐我,我将求救于蔡,君焉败之。"文王起师伐息,息侯求救  相似文献   

2.
邪 ,异也。思无邪 ,则文无奇。盖古今中外之科学文化瑰宝 ,皆为思邪之作也。弗信乎 ?请看 ,哥白尼思邪于托勒密之“地心说” ,乃有“日心说”之问世 ,迈克尔逊和莫雷利思邪于古希腊之“以太” ,乃有“零”漂移之结论 ,普朗克思邪于经典物理学之“能量均分原理” ,乃有“量子论”之建立 ,爱因斯坦思邪于牛顿之“绝对时空观” ,乃有“相对论”之创举。李白思邪 ,“燕山雪花大如席” ,苏东坡思邪 ,“不知天上官阙 ,今夕是何年 ?”郭沫若思邪 ,“我是一条天狗” ,鲁迅思邪 ,“满纸都是吃人 !”思邪是对常规思维的质疑 ,思邪是对现存秩序的叛逆。…  相似文献   

3.
以诗史的几个发展阶段:孔孟荀至两汉、建安风骨、陶潜及唐代杜韩,说明诗的流变——内容和形式与儒学有内在联系。上述诗之特殊面貌的出现,内在原因皆由于儒学之变化。孔子对诗作了自觉反思,肯定抒情诗对生活的重要性,指出生活诗意化的方向。孟荀让诗转向政治化史诗化,导致建安风骨的建立,直接影响盛唐。陶潜田园诗乃生活诗意化的实现,开出诗之清新自然之抒情新流派。陶诗之自然乃孔门“风于舞雩,咏而归”之自由和愉情怀,非庄子“不与世俗处”之山林自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忧道不忧贫”,乃陶诗之精神风骨。已出文学史多归陶于庄,实大谬不然。评诗乃对诗的诠释,与评诗者之精神学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贝克生啤     
查生啤之新鲜,乃我酒民头等大事,新上市之贝克生啤,为确保酒民利益,严禁各经销商销售超过七日之贝克生啤,违者严惩,重罚十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观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基本关系。中国历代思想家对此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 :人格乃安身立命之最贵 ,仁信乃为人处世之根本 ,公忠乃善待社稷之核心 ,知天乃持续生存之前提  相似文献   

6.
这次面试 怎么样? 那还用说? 他们当场就 录用我了。 儿子像我, 脑子活络, 人家单位肯 定看得中。 你感觉好 死了!中 妙 乃乃 \鑫氖 灵术堆 叭1. 之 I了下 单位不替我墩纳 渭翅︹,二毖 本来谈好每月工资 1200元的,没想到经 理说再加我300元, 只是有一个条件. 社会保险资了  相似文献   

7.
某秘书自嘲     
鄙人生性愚陋,思想僵化,言辞木讷,行动迟缓,虽科班出身,然与文无涉,乃一块地道的废料。不想命运颇抬举我,无端送我一顶某机关秘书的帽子。岂知朽木不可雕也,吾非但不能乐以受用,反而为之所累。数年秘书生涯,谈之不堪回首。愧疚之余,作此文以自嘲。读者诸君请勿见笑。观吾之所为,可嘲者甚多。为省笔墨,不妨一言以蔽之:斯人乃“四无”人物也。何谓“四无”?一曰无德。替领导隐恶扬善,乃秘书之大德。小子无孙悟空钻腹之功,故人心恶否,无从知晓。而于领导善行,知则知矣,却不愿传扬:上级巡视,不表其功;群众来访,不道其苦;朋友相聚,不赞其才。数年…  相似文献   

8.
龙泉寻剑记     
梁建春 《老友》2009,(6):18-19
我自少年习学武艺,对于刀剑之爱甚矣。前不久,好友乔迁,家中藏有民国时龙泉沈广隆字号小剑一柄,因以赠我。锋虽锈蚀,寒光犹隐然若现,求剑之情瞬间点燃,遂发远赴龙泉求剑之心。乃约于2009年元旦假期借车亲赴龙泉,求取宝剑。  相似文献   

9.
"清词丽句"固然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诗风的特点,但韦氏却并非是唯美的形式主义者,他的诗歌往往在清词丽句的华美中蕴含着浓郁的伤时、伤事、伤己情愫.就其诗歌所选题材与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言,韦庄与杜甫诗作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即二人诗作中都有鲜明之"我",然而杜诗中之"我"乃心装天下之大"我",韦诗中虽不乏有忧国忧民的大"我"之悲,但在大"我"之中却往往多了一层顾影自怜的小"我"之叹.  相似文献   

10.
《小雅·彤弓》是“天子锡有功诸侯”之诗。诗云:“彤弓弨矣,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受言藏之”,毛传,“言,我。”“受言”即“我受”,“受言藏之”即“我受藏之”。郑玄笺不从毛传,他说:“言者,谓王策命也。王锡朱弓,必策其功以命之,受,出藏之,乃反入也。”  相似文献   

11.
两周金文共有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女"、"乃"、"尔",它们的语法功能一直比较稳定。"余、朕、女、乃"和"我、尔"在殷商以前可能属于不同方言,后者之进入前者所在方言,可能就是为了补前者不表复数之不足。第二人称代词在殷商西周时可通用于各种身份的人之间,到东周春秋时期逐渐有了限制。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随着称谓礼仪的发展,称谓系统也发展得愈益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然审美欣赏方法由三者组成,曰观物、格物与体物。观物乃以感官感知自然对象与环境的外在感性表象与特性,格物言以认知理性深入认知与理解自然对象与环境之内在特性与功能;体物谓超越人类利益诸求,以同情之态度体验自然对象与环境之内在价值、生存境遇和生态功能。观物乃自然审美之感知基础层,格物乃自然审美之认知深化层;体物乃自然审美之综合超越层。感知、认知与德性分别构成此三方法之要素。此三者由浅入深、相互结合,构成恰当、完善的自然审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逸对《离骚》首六句之注,颇多讹误。“皇考”非言父,亦非言曾祖,乃言受氏之祖;“伯庸”即是,此伯庸乃楚武王之长子句王庸。“降”非言屈原出生,乃屈原自言降神;所以选“庚寅”,是因重黎此日被帝高辛所诛而成神。“度”非言时节,亦非言器度,乃回、次之意;“肇”乃“兆”之假借  相似文献   

14.
“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批注】这是根植于孔孟之道的一句反动格言,在教育界流毒甚广。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政客、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直言不讳地说:“孟子有句话,‘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把这句话用到教育上,可以这样讲: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孟轲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拚命劝说齐宣王要任用奴隶主贵族的“世臣”当权,以复辟奴隶制。“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就是这条“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在教育阵地上的具体体现。他们所谓的“大师”,指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二,以及什么“亚圣”孟轲、什么董仲舒、朱熹这一类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靠这  相似文献   

15.
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和谐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个人及家庭身上。晚清名儒重臣曾国藩在教导子女的言谈身教中所包含的修身养性乃自我和谐之本、孝悌乃家庭和谐之道、谦敬真诚乃与他人交之良方、廉洁奉公和施行仁政乃社会和谐之源等有关自我、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思想,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迎春的出身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迎春出身如何,对于刻画其性格颇为重要.红学家虽有考述,但因版本复杂,读者仍有疑窦.甲成本:“二小姐乃赦老爷前妻所生,名迎春.”庚辰本:“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名迎春.”戚序本:“二小姐乃赦老书之妾所生,名迎春.”梦觉本:“二小姐乃是赦老爷媒娘所生,名迎春.”已卯本:“二小姐乃赦老爷之女,政老爷养为巴女.”20回宝玉心想:“亲姐妹有元春、操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累金凤事件后,邢夫人责怪迎春时说:‘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指贾琏、风姐),……通共只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你又不是我养的,你虽不是…  相似文献   

17.
我叫刘麦儿,75岁,老伴比我小两岁。37岁的那年,我收养了因父母离婚出生不到8个月无人抚养的女孩,给她起名叫刘乃香。我家很穷苦,雇不起奶妈,老伴只好用小米加工做成米糊糊喂她,就这样把乃香养大成人,并一直供养乃香高中毕业。后因车祸,乃香没有考上大学,便到本村小学当了个民办教师。乃香18岁那年,她后嫁到太原的生母多次来信叫乃香去太原走一趟,乃香在太原住了几天。据乃香回来说,生母劝她去太原找个对象,并给她安排上个工作,免得在山村里一辈子受罪。乃香回答:“你生下我不到8个月,就丢下我不管,我父母把我抚养…  相似文献   

18.
我有很深的清凉山情结。但尽管如此,我以为清凉山的文化蕴涵仍不宜以“清凉山文化”称之。文化者,乃人类社会发展中所生产、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令仅从精神财富而言,与清凉山有这种那种关联的名人、文人虽有,但也不比南京其他地区为多。  相似文献   

19.
戊戌绝笔书     
我专为救中国、哀四万万人之艰难而变法以救之,乃蒙此难.惟来人间世,发愿专为救人起见,期皆至于大同太平之治。将来生生世世,历经无量劫,救此众生,虽频经患难,无有厌改。愿我弟子、我后学体吾此志,亦以救人为事,虽经患难无改也。地球诸天,随处现身,本无死理。至于无量数劫,亦出世救人而已。聚散生死理之常,出入其间,何足异哉!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九日,康长素遗笔。到此亦无可念,一切付之,惟吾母、吾君之恩未能报为可念耳!  相似文献   

20.
石趣     
熊耐久 《老友》2008,(3):45-45
我所以爱石,乃因我爱家乡山之秀美,水之清澈,石之坚韧。石受天地造化,纳自然瑞气,汲山水精灵。虽然它普通得满山遍野,俯拾皆是。可是只要你用心观察、潜心研究、择其奇形、集其怪状、觅其特色、垒于盆景、置于案台,定会千姿百态,万变其宗,如冠以雅名,发其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