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郑老汉出国     
郑老汉从德国回来的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传遍了,时不时的有村民走进他家院子,瞧瞧这出过国的人的变化。然而郑老汉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依旧蹬着他那辆80年代的自行车村口巷尾地跑。一听到郑老汉那辆自行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孩子们就会立刻围上去,拖着他讲那个遥远国度里的故事,这是郑老汉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郑老汉把自行车停在院子,叫孩子们拖出他那张睡椅,自己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抽出那本在德国拍的相册。躺在睡椅上,看着照片就给孩子们讲起来。偶尔有人从门前经过看到他那辆自行车就会笑着问他:"郑老汉,你也是出过国的人了,怎么还是老骑着那辆破自行车  相似文献   

2.
涂鸦     
刘辉 《今日南国》2006,(11):17-17
清朝时,常州魏廉访的父亲魏老汉,乐善好施,气宽量大,又精通医术。对上门求医的人,不论贫富,魏老汉都加以尽心治疗,不图回报。对那些十分贫困的病人,反而还赠钱送药。当遇到远乡来城求医的人时,一定先让他们喝点粥或吃些饼,吃完,才开始诊脉。他说:“这是因为走了远路,加上饥饿,血脉多有紊乱。我让他们先吃点东西,稍稍休息一下,脉才能安定下来。我哪里是想要行善积德,只是要用这种办法来显示我医术的神妙!”他行善所借口的托辞,大多如此。有一次,魏老汉被请往一病人家中治病。病人在他走后,枕头旁就丢失了十两银子,他的儿子听了谗言,怀疑是先…  相似文献   

3.
从欣赏趣味入手来解读金旺兄弟将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这一情节,我们就会看到《小二黑结婚》这一主要情节的设计不够合理,金旺兄弟没必要也不该把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犯了牵人就事的毛病;因押送区公所而导致冲突的解决由代表政府的区长亲办,把男女主人公晾在一边,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现有的情节处理既显得简单,又违反常理,还对人物的塑造产生了负面作用。其原因在于赵树理自觉地把自己作为党的干部而非纯粹的作家,企望用艺术设计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遇见他,是在一个饭局上。一落座,他就喋喋不休地抱怨开来:怨公司不好,拼死拼活一个月,拿到手里的工资没多少;怨上司不公,谁擅长拍马屁谁拿到的项目就油水丰厚;怨同事不善,成天明争暗斗……终于,在他暂停抱怨的间隙,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既然工作如此不称心,为什么不跳槽呢?他一愣,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跳槽?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往哪里跳?这下我算明白了,原来他的工作并非一无是处啊。  相似文献   

5.
安吉买了辆新大奔,牌照办了一个月就下来了,心情好得没办法!没说的,去高速飚一下。忽然见一拖拉机在埂路上停着,一老汉招手拦车!安少心情甚好,停了就问:“大爷,怎么了?”老汉:“我的车坏了,想请您给拖一下!”  相似文献   

6.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突然有一天坐进了镇中学教室,说他要学英语,老汉还拜一位孙子辈的大学生做老师,越学越来劲。这都是因为他不明白“WTO”。  相似文献   

7.
马霁鸿 《社区》2002,(10):27-27
捐赠也得出以善念,讲究方法,尊重受赠人的尊严,否则,极有可能刺伤受赠人的心灵,使之丧失志气,滋生惰性,甚至破罐子破摔,捐赠这一善举也就成了美好的恶行。这番话是一位在山区工作的朋友对我讲的。在这之前,他给我讲了一件事情。山区的一位老汉,“运气”特别好,虽然家境清寒,却被列入了乡里的重点扶贫对象,屡屡获得来自外界的钱物捐赠。按说,单凭那些捐赠,这位老汉也应该旧貌换新颜,差不多能将小康日子喊答应了。可是,他现在仍处于赤贫状态——石头扔进屋也没个拦绊。为什么呢?他已不甘愿流汗劳作,而且养成了挥霍习惯。原来,“上面”每次带着…  相似文献   

8.
一年前刘贵福说服郑州附近漯河市的25位老乡到俄罗期去创造经济奇迹。他说,中国人任劳任怨,俄罗期条件不错,只要好好干,一定能挣到钱。由于刘老汉懂一点俄语,于是被大家推选为头儿。办了一年的签证,刘老汉投奔在鄂木斯克的阔亲戚家,亲戚做日用品生意发了财,对他说,最来钱的买卖是卖素菜,"俄罗斯人懒得很,因此干这行没有竞争"。亲戚的一番话为刘老汉指明了路子。正当刘老汉挑选种莱地点、办理各种手续时,当地政府的主管人员对他说:"如果你们愿意,就去种垃圾场边上的那片地吧。"令当地官员吃惊的是,刘老汉竟然一口答应,还对他表示感谢。刘老汉带领一群中国人很快就在这不毛之地上开垦了2公顷的农田,修了简易住房,搭了56个暖棚,精心培育着西红柿、西葫芦、茄子、白菜和其它疏菜,市场上这些种类的蔬菜价格超过了水果。当俄罗斯的村民们还指望国家安排好他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是为什么? 宁夏:刘易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侯,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听到了吗?一只姆娜在呜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晶的大姆蛛。我什么也没听到l心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梦窥高三     
一个人去农村旅游。忽听一老汉高喊:“别踩了我的麦苗!”这个人不屑地说:“没文化,这叫踏青。”老汉飞起一脚将其踢入水中:“踏浪去吧!”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3,(11)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种录音遗嘱是否有效?宁夏:刘某  相似文献   

14.
近代蒙古族著名诗人伊希·丹金旺吉拉(1854—1907)生于原察哈尔盟镶白旗都冷敖包。其父那木吉拉道尔吉(又名噶拉丹)当时任旗都统。伊希·丹金旺吉拉7岁时当了鄂尔多斯郡王旗公尼召的活佛;15岁学习蒙、藏两种文字,并开始写诗。1866年,回军进入河套越过黄河,焚烧了公尼召,伊希·丹金旺吉拉无奈只得回到察哈尔原籍过平民生活。到1870年他再度去鄂尔多斯,重修公尼召,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华人时刊》2008,(7):64-67
一位只有初小文化的边地农民,却在国际社会中拥有较高知名度。时年73岁的滇西老汉段培东创造了多个奇迹——近年来,他不仅在中国名声大震,就连日本、缅甸、印度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对他也不陌生,因为他已经和60多年前发生在滇西大地上的抗日战争,紧紧关联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75岁高龄的李老汉将炸油条挣来的血汗钱,交给亲生女儿代存。如今9年过去了,老汉欲讨回这笔钱时,女儿却给他讲了个“傻子借钱讨不回反而坐牢”的故事。老人无奈,只得将她告上法庭。 老汉名叫李长鑫,家住安徽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前进村,今年已是75岁高龄,他和74岁的老伴张从兰均无工作单位,1988年搬到大女儿李喜梅所在的马鞍山市定居,从此以炸油条为生。李长鑫告诉记者,1989年,他的家被偷过几次。因此,李喜梅建议父亲将卖油条的钱交给她存入银行。于是,李长鑫从1990年起,每月交给李喜梅1000~1500元左右,但女儿却从不给他看存折,老汉只好用“堆宝塔”的方法来记账。就这样,从1990年到1997  相似文献   

17.
妙趣横生     
买菜一个卖菜的小贩在为一个老汉称菜时,用小手指悄悄地在秤杆上压了一下。老汉问:“小伙子,你带刀了吗?”小贩说:“没带。您要刀干什么?”老汉说:“你的小手指头,不是卖给我了吗?我得割下来呀。”  相似文献   

18.
退休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遇到熟人总要问我:“退休后没找点事干吗?”我想,退休就退休,不  相似文献   

19.
以贫穷为由不养老人八旬老汉状告六旬儿子日前,云南省会泽县一个86岁的老汉与59岁的儿子较起了真,为了儿子是否有赡养条件而打上了官司。会泽县迤车镇86岁的高洪斌在当地应该说是个有“福气”的老人,一生辛勤的他四代同堂,不料,他却为  相似文献   

20.
他出生在山东菏泽单县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小学二年级还没读完就辍学在家干活。八岁那年,他和小伙伴到邻村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结果,当影片中播放出悠扬嘹亮的电影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时,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歌,天底下还有这么好听的歌!从此,他迷上了唱歌。当时他只记住了这两句歌词,走到哪里,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