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致远 《今日南国》2005,(23):36-38
林肯(Abraham Lincoln)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出身于贫困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童年就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他只接受过12个月的正规教育,先后做过伐木工、店员、邮递员,后来又做了律师、州议员、国会议员,直至总统,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美国内战期间,他意志坚定,不畏艰险,领导北方人民顽强作战,一举打败南方叛军,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名垂青史。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  相似文献   

2.
年轻是我们惟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以前对炎亚纶的认识,仅仅是觉得他在飞轮海中是一个可爱帅气的男孩。开始关注他,是因在网上偶然阅读到他笔下的文字。这个41度的男孩,那种略带灰色美的文章一下吸引了我,便想去了解他。  相似文献   

3.
刘小兵 《老友》2014,(3):41-41
正春节前,我把一直住在乡下的母亲接到了城里,除了春节团聚外,更多的是想让母亲好好安享晚年。母亲来城里后也很高兴,可春节一过完,她就闲不住了,每天忙里忙外的,不是搞卫生,就是把我们一家以往过冬穿的厚衣服拿出来浆洗、翻晒。总之,她很少有坐下来的时候。我见母亲一天到晚都闲不住,生怕她因过于操劳累坏了身子。这天,吃过晚饭,我和妻子出去散步,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话题就聊到了母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有一个“前妻”的消息终于在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圈内传开。自此,与友人相聚时,友人常以此拿我取乐,引大家开心。  相似文献   

5.
菇茼 《今日南国》2005,(23):88-91
爱心的姐捡回一个濒死的弃婴。突然一天。的姐病倒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丈夫绝情地要她作出选择,要么离婚。要么将弃婴送回孤儿院。的姐选择了离婚,带着弃婴艰难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王建国 《社区》2008,(23):57-57
我去朋友家说点事,看到他们夫妻二人把家里收拾得一干二净。朋友笑着说,我们明天要上班,得赶紧把家里的杂事做完,别累着家中的老人。我忙说,老人在家没事干,闲着会生病的,你得留点力所能及的事给她做,这样对老人有好处。  相似文献   

7.
母亲有颈椎病,经常眩晕,她还有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时常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手脚麻木无力、头晕。因为每次都是短暂性的,母亲很不以为意,但我心里却焦急万分。作为一个学医的人,我知道如果这种症状经常发生,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我的天使     
一天晚上,我快到家时,看见院子的护栏上有一个像鸟又像人的东西。说他像鸟,是因为他长着鸟的翅膀和尾巴;说他像人,是因为他打着领带,还长着一张人的脸。这个家伙耷拉着翅膀,歪扎着领带,表情狡谲,满身酒气。  相似文献   

9.
这个世界太奇怪,奇就奇在荒唐的事情大行其道,怪就怪在歪理遍地是,而且理由一旦找到,上帝也难以驳倒。比如美国人打伊拉克,那是为了世界和平。你说还有比和平更重要的东西了?现在联合国人员在伊拉克被炸了,理由又来了,那就进行反恐,你说现在还有比反恐更可以明目张胆的了?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07,(3)
在旨于倡导女性解放的“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想起曾经抚育我的三位母亲,她们都是旧社会的普通女性,虽然她们遭遇很悲惨,但是她们影响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忍辱负重的生母练就了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     
<正>身在美国,心系家园。偶有闲暇,母亲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脑海。母亲过世快三年了,我终于静下心来写出以下文字,以此来纪念我的母亲。撑起整个家母亲生于1929年农历七月十九。儿时只有小名,直到出嫁后才有了刘徐氏这个名字。父亲英年早逝,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母亲瘦弱的肩上。父亲去世时,母亲42岁,带着5个孩子,肚子里还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是个勤劳、善良的女人,她很漂亮。对我非常疼爱。可对这"疼爱",我却常常不理解,也常常不耐烦地对妈妈说:"我长大了,不须啥事都用您操心了。"可是妈妈就是不放心,每当我出门时,总是唠唠叨叨地嘱咐个没完没了。我没能考上高中,初中毕业以后便学着做些小买卖。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     
田杰  赵键 《山西老年》2014,(9):27-27
母亲今年80岁了,亲人们筹划着如何为她庆祝。但在我心里,作为儿子,总有一种深情想用文字写一写妈妈,为她老人家献上一份特殊的寿礼。1933年,我们的母亲刘青出生在洪洞县广胜寺镇西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共六人,她排行老五。六个孩子被外祖母含辛茹苦地拉扯长大。1949年冬因家境贫寒,天资聪慧且异常懂事的母亲,为减轻家庭负担,她只读到小学,就含泪辍学了。当时的教导主任李国强老师,举荐母亲到县文化馆担任文化收音员,每天早晚记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为各单位出黑板报提供资料;后来母亲又到县剧团担任文化教员,为许多老艺人和学徒扫盲,由于她对学生耐心,教学方法灵活,所以收效很大,被评为专署模范教师。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     
白小乐 《中华魂》2013,(16):24-25
许多人小时候都听长辈们讲过"狼来了"的童话故事,而我听得最多的却是"鬼子来了"的真实故事。那时,只要听到街上有人喊:"鬼子来了!"母亲背起备好的衣裳和干粮.一手拉着哥哥一手抱着我,飞快地向野外跑去。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个农民,今年快四十岁了。母亲勤劳,长年累月的劳动使她额上有了深深的皱纹。母亲灵巧,会做许多让人羡慕的活。母亲善良,为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在我的成长中,我为母亲的长处感到欣慰,也默默思考着,要做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农村生活,活儿总是那么多,没完没了的。母亲是个勤劳又意志坚强的人,她每天起床很早,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收拾妥当,她就上地去了。春天,她陪同爸爸一起安排地里的活儿:整地、栽洋芋、种苞谷呀什么的。夏天,爸爸出门打工去了,农活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锄地、打农药、割麦子……收种两忙的秋天,母亲就更辛苦了:…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     
母亲今年78岁。她1940年参加革命,有50多年的党龄,老人家对党的感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母亲,什么慈祥、家事上的忍辱负重、挑灯夜补,都与她无缘。我们兄妹六人,除大哥外,都有奶母。在我这个小女儿的记忆中,一直担任领导干部的母亲,无论工作繁忙与否,总是衣着笔挺,表情严肃。从母亲脸上很难找到那种宽厚仁慈的“母亲形象”。所以,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在母亲面前总是很拘谨。那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     
胡适 《社区》2004,(4):61-62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  相似文献   

18.
我的母亲     
镜华 《北京纪事》2018,(2):67-70
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 母亲离开人世已近30载,每当我忆起母亲,悲恸之感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减弱.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生我养我一次,而给我第二次生命是在我十岁那年,我患了严重的肾脏炎.为我的病,体单力薄的母亲抱着我,隔几天就到北大医院去.半年过去了,我的病情却日渐加剧.母亲一刻不离地守在我的身旁,不知熬过了多少日日夜夜,母亲卖掉了自己的皮大衣和一切值钱的东西,她常躲在厕所里哭……而年幼的我却常不知深浅地和母亲任性,记得有一次我要一把刀,母亲就用菜刀亲自给我削了一把木刀.母亲做刀时额头上的汗珠,和露出的笑容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殊不知这笑容后面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悲切.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     
《北方人》2007,(3)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聘书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  相似文献   

20.
香港近期最广泛被大众讨论的社会议题之一,是"文化保育"。一宗景贤里事件暴露了政府对于古迹甚至历史的无感与无知。拥有70年历史,"一座俱中国文艺复兴风格的红墙绿瓦的建筑物",充其量不过可给电视台作拍摄民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