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仕与治事     
我国在商代就有了官员退休的史例,在周朝已有了“大夫七十而致仕”的年龄规定,在西汉末期有了比较系统的官员退休的规定。后来,历朝历代不断完善,形成了各个朝代的退休制度。只不过古时少用“退休”之词而多用“致仕”的称谓罢了。 古时的“致仕”是什么意思?“致”指归还、交还;“仕”是官禄;“致仕”按古代学者何休的注解,就是“还禄位于君”。因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时代,一切的一切都是君王赐给的,官位和俸禄就更不用说了,因而致仕退休,不就是把官禄还给君王了吗?当然古代用以表示官员退休的用语不仅仅是“致仕”二字,还有好些个,但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致仕”。  相似文献   

2.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候大国,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诸侯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退休制度(古称“致仕”)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晋国退休制度的逐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退休的记载,《左传》和《国语》的“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  相似文献   

3.
《老乞大》“将”“的” 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是历史上在朝鲜流传的汉语读本,是帮助朝鲜人学习汉浯的会话手册,由于文献的不足它的作者已不可考。它成书的确切,日期也无法落实。据朝鲜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十五世纪二十年代,《老乞大》就为“读者传写诵习”,可见它的成书相当早。在  相似文献   

4.
新抠门婆媳     
欣怡 《社区》2011,(5):60-61
退休前,婆婆是一家大型船舶设计所的高级工程师,拿的退休工资比我的薪水高多了不说,还有一些小船厂经常请她这位“老专家”去审看图纸、指导技术。所以,婆婆收入比一般退休人员高很多。  相似文献   

5.
吴尔泰 《老友》2012,(8):16-16
退休是人生一大快事,尤其在老境渐深,来日苦少的夕阳旅程中,能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于别人又不无补益的事,那收获的快乐,就远在“老归林下,优游晚年”之上了。我很幸运,退休后每年都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享受着这种欢乐。  相似文献   

6.
《伤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最后一句广东人民出版社《王安石诗文选》注:“乞,取讨。之,指仲永的诗。”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古代诗文助读》注:“有的人拿钱求取仲永的诗。”中学课本注:“乞,求。”显然也将“乞之”理解为求取仲永的诗。按这样训释,邑人为什么要“以钱币”求取仲永的诗呢?得其诗又有何用呢?实在使人费解。按“乞”属于正反同词中的施受同词,既可用于受事者,训“求取”;又可用于施事者,训“给予”。北京师大《古代汉语》下册云:“正反同词中还有一种主动与被动、施予与接受、向此与向彼都用同一个词表示的情况,统称为施受同词。”《左传·昭公十六年》:“毋或(即‘丐’字)夺。”孔颖达疏:“乞之与乞,一字也。取则入声,与则去声也。”《广雅·释诂》:“乞,求也”;“乞,与  相似文献   

7.
时下,在不少人的眼里,人离退休了,党员也贬值了。总认为离退休老党员既无职无权又无钱,因而没人爱靠近,更没人去亲近。然而,最近看到一则报道:江苏省涟水县涟城镇510多名离退休老党员,在社区这块园地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开展“党员无退休”活动,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当地老百姓以信赖的口吻说:“谁家有难事,就找老党员”。读来亲切,耐人寻味,令人起敬。  相似文献   

8.
吴部 《社区》2004,(12)
近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纷纷推出禁止乞丐沿街乞讨的法令,立时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正方:行乞影响社会形象,该禁!对于禁乞运动,的确有很多支持者,如苏州市政法委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就说,“市民非常欢迎,效果也很明显”。禁乞令为何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乞丐已经职业化。有一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把乞讨当成了自己谋生的手段。在某些地方,乞丐成群结帮地当街乞讨,还出现了动辄就以拦路、纠缠为手段的强讨现象,更是影响了社会形象,妨害了其他公民的人身安全,这种行乞现象该禁。反方:“禁乞”治标没治本现在有的地方限制乞讨,关键是乞…  相似文献   

9.
老李今年已届古稀,退休前他就担任“青松诗社”的社长。20多年来,他培养出了一批批爱读诗、作诗的风华少年,而他自己也用一颗年轻的心灵,写出了不少充满青春朝气的诗作。与他在一起的年轻人称他是“20岁的老诗翁。”老吴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文艺工作者,到了上个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临猗县城乡都可以听到“老政法”又作新贡献的传颂。这个县前几年陆续从政法战线上退休了一批老同志,他们原想,参加革命风风雨雨几十年,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后就可以安安宁宁坐享清福欢度晚年啦。但是退休后的不久,每天登门询问的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是慕名而来的,有的询问政策法律;有的反映具体问题、征求意见和看法;还有的是请求代写法律文书或者要求代理案件,委托当辩护人。面对着这一双双焦急和期求的目光,听着他们一个个为之揪心烦躁的纠纷,激起了这些下马“老政法”不安的心情和继续为人民再办点实事的热流。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县委老干部局和司法局的倡导  相似文献   

11.
《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动词“在”的用法吴葆棠《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在”字,除参与构成“在前”、“在先”、“在下”、“在生(即在世)”和“自在”等共15个复合词以外,多用作表存在义的动词。1、动词“在”参与构成的句法构造有三种:1)在x,例如:...  相似文献   

12.
退休之后,常有友人关心地问我:“现在闲着在家干什么?”我的回答是:“退休无事,读书写字,老有所学,快活如仙。”黄树则(前卫生部副部长)老人的两句诗“到老更觉知识浅,余年应是读书时”,成了我老而好学的座右铭。 古人有“读书最乐”、“读书更佳”的说法,又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所以也就有许多人终生读书不倦,晚年更觉读书好。《南史》说沈攸之“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徐广“性好读书,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陆放翁云:“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正是老年读书感悟的至理名言。 老来读书悟性深。清人张潮的《幽梦影》中有则妙喻:…  相似文献   

13.
王军 《社区》2005,(8):27-27
因为居民的大事、小事他都管,所以王殿喜被人们戏称为“王政府”。他今年65岁,是一名从事20年居委会工作,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去年他已经退休在家,但在居民眼中,还是社区里的大忙人。用他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没有退心。居民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地图”。这话一点也不假,社区的哪条街、哪条巷、哪家门、哪家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几乎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了千家万户。居民都说他是社区里最能“串门”的人。居民也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雷峰”。这话也不假。这些年,他自己掏腰包救济困难户的钱已经无法计算了。谁家有个事情…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南国》2010,(16):44-45
“退休”理由一:回家,享受生活的美好 林娜说自己“退休”那天,觉得阳光特别灿烂,“走出气派的办公楼,一出大门,我就做了三次深呼吸:解放了!”林娜30岁就做到外企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正是由于这种“高”职,让林娜觉得“冷”——薪水固然可观,压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在连轴转。  相似文献   

15.
人,总是要老的,古今中外莫一例外,这没有必要忌讳与恐惧。值得注意的是怎样看待老、对待老,使其老有所为,并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关注。 有人才到中年,就嗟谈“此生休矣”;有人一过六十,即哀叹“老而无用”。实行离、退休制度以后,有些人一休息下来,更是顿感“人走茶凉”,情绪一落千丈,甚至有的竟郁结在心,得了什么“离、退休综合症”。社会上“老而无用”论,也喋喋不休。三国时大政治家曹操说得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笔者认为,尽管衰老接近死亡,但机体的衰老是生理  相似文献   

16.
一位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雇主,想和老伴去乡下安享晚年。这样一位有着出色手艺的木匠要离开,雇主非常惋惜,于是要求他最后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想反正有工钱拿,也就答应了,但是,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因为想尽快把工作完成,他开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到房子盖好的那一天,雇主来了,他对木匠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非常震惊,若事先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盖房子,那他干活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17.
《老乞大》是历史上在朝鲜流传的汉语读本,是帮助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基本上反映了元明时代北京口语的面貌。研究它,对了解当时的北京话,进而了解近代汉语及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我们曾探讨过《老乞大》里助词“将”、“的”的用法(见《广西师院学报》1988年第一期),这里,再研究它的另一个助词——“着”。《老乞大》里的助词“着”,共有两百来个。这些助词,从大的方面来分则可分两类。一类是用在动词后的;一类是用在全句后,表达全句的各种语气的。从小的方面,则可分为若干种。  相似文献   

18.
影子 《山西老年》2011,(8):29-29
那天上午我去体检,早上没吃饭早早就走了,体检完回到家就十点多了,婆婆正在和她的老姐妹们津津有味地唠嗑。一看我进门,婆婆立刻停住话题问我:“你回来了?饿坏了吧?我给你弄饭吧。”我看看表说:“不用了,等中午一块儿吃吧。”婆婆起身向厨房走去,边走边说:“要不,就煮几个饺子,快得很。”我想着自己还有没完成的工作,急忙拦住婆婆说:“我还有事,天气太热我也不想吃,等会儿歇歇正好有胃口。”  相似文献   

19.
活到老,真好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已经离休、退休,这给我一个感觉:我们这一代的确过去了。这就是老。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样一样地搜集,后是一件一件地疏散,或者如某些人所说,只剩下老妻老夫老酒。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年的我们给了国家和社会;到了老年,才把我们还给自己。于是,老来的生命就显得特别的珍贵。 我说老比年轻好,一如收获比垦荒好。年轻时我们和命运对抗,到老来和解了。成年以前我们是“危机四伏”,门外每一步都是不可知,正所谓“冰炭满怀抱”,灵肉冲突,群己冲突,哪有安宁。谢天谢地,总算老了,跳出三界,不列五行。还用得着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背吗?再也用不  相似文献   

20.
稻香翁 《山西老年》2011,(10):55-55
退休后,我和老妻过起了真正意义上的“解甲归田”生活。为了顺利度过“退休初级阶段”,我和老妻制定出了我们的“四点暮年”生活计划:健点身,做点事,会点友,找点乐。计划实施几年来,我和老妻深受其益,可谓苍龙日暮情方好,老树春深荫更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