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同任何一种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一般哲学观,以及在这种哲学观的指导下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看法,即自然观和历史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部分组成,恩格斯曾从辩证法的角度作过说明:“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然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却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组成部分。这个“两部分说”和本文将要阐明的“三部分说”,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构成的说明上,显然有着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自然观是教科书体系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部分)”,马克思的历史观是教科书体系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由于“三部分说”中的一般哲学观在“两部分说”中缺如,因而“三部分说”中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就与“两部分说”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有了区别。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作出准确的把握。本文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它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否认自然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真实态度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自然辩证法的论调;同时,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展开反批评,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 否认自然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 真实态度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 自然辩证法的论调;同时,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展开反批评, 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是一位辩证法大师,是举世公认的,但对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中外哲学界却一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因此,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大家知道,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把黑格尔的历史观称作“划时代的历史观”,并说它“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21页)。后来,恩格斯又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通过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意义,批判旧唯物主义者包括费尔巴哈的历史观,肯定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深刻之处,得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几条重要结论。但这种逻辑结构的意义,人们常常不予注意。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21,(5)
晚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以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以自然辩证法为试金石详细阐述了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卢卡奇将历史和自然对立起来,因此,使"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实证主义方法产生了理论错位。在恩格斯那里,自然和历史实际上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自由必须以必然为前提,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自然和历史之间、客观必然性和主体能动性之间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关系,任何将马克思主义某一方面的理论极端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张之沦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体系,是功垂千秋的。这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陈述的,“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  相似文献   

8.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实践观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理解,体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辩证法,这种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把这种既唯物又辩证的一般世界观应用于各个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现、认识论和历史观(唯物史观);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旧哲学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而到了历史观上就陷入唯心主义,盲目夸大主观的能动作用,忽视了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才是历史发展中的逻辑前提.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人才是历史的主体,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终极目标将是为了构建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生活实践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和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比之旧唯物主义的超越之处 ,并不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简单相加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 ,然后 ,把之运用到历史领域 ,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而是通过实践达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 ,唯物自然观与唯物历史观的统一。但我们也必须承认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还未彻底成熟 ,还停留在经验历史主义的水平 ,还缺失体现社会本质内容的线索。这些给我们以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关于整个世界一般本质的揭示 ?仅是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一般基础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还是站在更高理论水平上的对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特定的历史情境的指认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 ,抑或是两者的辩证统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