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园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和意境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文化走出传统的庭院,并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与城市的住宅区的环境、与城市的形象都有着重要的关联。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区景观园林还存在着设计上的重复性、功能性和协调性比较差等问题。要实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景观设计中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园林文化的深刻了解,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及追求其自然和意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宇宙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园林朝自然式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成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憩的综合艺术品,是艺术的宇宙图案。其构思从“象天”到“法地”,从对大自然的简单模拟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都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具象”化。该文在简要介绍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最后指出了这一哲学思想对现代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提出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自然、文化、生态、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与徽派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山水、园林则是士大夫们抒情矢志的凭藉。徽州新安文化是北方士族文化与本土的山越文化的融合,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是徽派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之一。文章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支——徽派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隐逸生活和审美情趣对于中国古典徽派园林造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南传统园林的意境与文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艺术成就,人文思想在江南传统园林意境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江南传统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山水花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诗文绘画和匾额对联的修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5.
肇始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美学思想中贯穿着气化流行、阴阳和合,达到物我一体、感情与形式相统一的目的。中国哲学尚礼、至美的人文理想,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的营造影响全面而深刻。中国古建筑、园林是群落美、景观美与人格美的统一,儒释道多元文化交融,道德礼制、天人合德观念构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园林造园的基本思想。实质上儒道两家思想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互补共融,在中国古典造园思想中都有所体现,究其根本,儒家思想是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主体核心,它包括礼乐相成的道德伦理观,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观以及多元开放的处世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在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宋代园林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宋代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宋代园林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宋代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在宋代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佛、道、儒三家文化的长足浸润,但其中尤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居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并促成了中国园林体系的形成。而儒家的"比德"观,因为直接将园林里的山水、草木、鱼虫等构成要素与人格对应,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比德"思想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比德思想的内涵、起源及在传统园林里的表现等角度,探讨"比德"思想与中国园林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皇家园林在整个中国园林体系中起源最早 ,地位最高 ,建构最为壮观 ,艺术价值也最高。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文化基础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游牧遗风、“仁学”思想、皇权观念、宗教信仰、行乐意识、隐逸情结诸文化因素论述它们对中国皇家园林艺术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现代园林模式单一,缺少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表现,造成园林文化内涵缺失,千园一面现象普遍存在。赋予禅文化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现代园林充分融合,旨在丰富中国现代园林文化内涵。为此,文章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挖掘,基于禅与中国园林艺术的联系,尝试将禅文化引入现代园林,探索将禅文化在园林中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大部分城市放开对烟花爆竹的禁令,引发了学界对习惯权利的重新关注。习惯权利最先在马克思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提出,更多的是对贫民阶级生存权利的同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对这一禁令的放开,使得习惯权利的研究重新提上日程,笔者从群体性、自发性、重复性、合理性四个方面对习惯权利的新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构习惯权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吴江造园专家计成在仪征建寤园,并在扈冶堂写下世界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园冶>.此书全面总结造园经验,主张师法自然,并通过造园者的审美取向予以创新,创造出为广大游客乐于游赏的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技术批判理论中 ,人文主义技术决定论者以其理论的深刻性而影响深远 ,他们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立足点 ,对由于自然观的转变而产生并迅猛发展的现代技术给予了冷静的思考和批判 ,尽管有其理论的局限性 ,但对技术过分乐观的人来说不啻是有益的忠告  相似文献   

14.
许多思想家都对人性提出过精辟论述,以此建构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系列理论.而先秦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法思想的渊源之一,其对于人性的阐释对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无疑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对先秦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的观点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鉴古思今,希望能对我国现在所经历的变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性问题是先秦儒家关注的焦点,孔孟荀三人的人性思想固然有着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特点,甚至是截然相对立的,但是从他们理论的核心来说,三人的理论是一个有着内在精神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三人的思想应该作为一个意义整体来对待。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与法律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技术本质与法律本质的理论探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具有本质上的同质性和价值上的互补性。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对法律渗透与影响随之加强。技术规范成为法律内容;另一方面,法律对技术促进和规制,促进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技术异化给法律提出了新问题,法律对技术的规制也使得两者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性标准是马、恩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其文艺理论中,人性关怀是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人性体验是艺术思维的主要动力,人类天性是文学批评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于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人对自然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拟人说开始到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受其影响所产生的机械论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从黑格尔揭示劳动证实了人的本质到马克恩恩格斯的人化自然理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努力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之谜,自然观的进步诠释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倡导科学探究式学习是基础教育中学习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科学探究式学习则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能加深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人们从"现代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证明责任性质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刑事证明责任性质的研究。证明责任是为了解决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律关于诉讼风险的分配问题。而刑事证明责任的性质是指,作为控诉方的检察机关如果对指控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不能提出证据加以证明或者证明不能满足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最终导致法院没有支持控诉方的主张,败诉的风险由检察机关来承担的问题。据此,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和法院不承担证明责任,真正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即败诉风险的负担,始终固定在控诉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