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下简称《念》词),是他所开创的豪放词风的代表作,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具有纪念碑的意义。但是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的认识,却一直存在着分歧,过去一些评论者较多地看重了它的消极成分;而在所谓“评法批儒”期间更被有意无意地归入“反对王安石新法”的“黑词”的范围。直到今天,还有人判定它所反映的“不过是他(指作者苏轼)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的一种失败的心理罢了”,他“是托古讽今,含沙射影,抒发了他那顽固守旧派反革新潮流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位杰出的大家,他以豪放俊爽的词风出现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上,“一洗绮罗香泽之态”(《题酒边词》),使读者和其他作者耳目一新,他高举革新的大旗,开拓了词的领域,开创了豪放词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后来的论者对苏词,每有微词,如与他同时的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评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及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再如《苕溪渔隐丛话》引《王直方诗话》说:“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  相似文献   

4.
<正>苏轼对词的开拓与创新在于他的“以诗入词”。刘熙载《艺概》卷四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而传统的看法是诗言志、词言情。王若虚《滹南诗话》引晁无咎语:“眉山公之词短于情”。东坡词是否真的“短于情”呢?深入分析苏轼的词作,可以看出其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先看苏轼豪放词的抒情特色。《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苏轼政治生涯的最低潮——被贬黄州时期。作者有感于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向往那些大有作为的古之豪杰,于是在游赤壁后借景抒怀,写下了这首抒情言志的千古佳作。词的一开头描绘古战场的壮观景色,为全词奠定了豪放的基调,然后再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二句从上阕的写景过渡到下阕的写人。作者热情赞美、向往“雄姿英发”的周瑜及其千古英雄伟绩。这是有感而发的,折射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从“故国神游”而下,更是正面抒发自己的感叹,流露出较为低沉的情调,这显然是出自作者内心深处那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学家,诗、词、文等都有卓著成就。在词方面,他首创豪放词风,对后人有深远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首创豪放词风的代表作品,历来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四人帮”以所谓“儒法斗争”模式对苏轼及其作品妄加种种罪责;粉碎“四人帮”后,也还有人认为《念奴娇》这首词是“豪放的躯壳里装着虚无主义灵魂”,宣扬了  相似文献   

6.
晁补之著述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补之,字无咎,山东巨野人,是宋代文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才力宽绰”,诗、词、文兼擅。苏轼尝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宋史·晁补之传》)。他的词能踵武东坡,而自成一家,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他的词“堂庑颇大”,开南宋稼轩词。翁方纲曾在《石洲诗话》卷三中赞誉晁补之的  相似文献   

7.
论起苏轼词的风格,历来的观点是“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綖《诗余图谱》)、“清雄”(王鹏运《半塘遗稿》),也有以为苏词“韶秀”(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清丽舒徐”(张炎《词源》)。但仔细品评,觉得在苏词中纯豪纯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苏轼所谓“自是一家”小词并非《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转变词风是从离杭赴密时开始的,他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就是一个标志;苏轼的“自是一家”说是在其探索期、发展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是一家”不仅仅是“豪放”一家,“豪放”二字不足概括多种姿态的苏词。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词的时代,继柳永创慢词之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开创豪放词风,黄庭坚踵武其后,形成了豪放清雄的格调。他们开启了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的词思,百川汇河,豪放派遂蔚为大国。  相似文献   

10.
“以诗为词”,是苏轼词作的一个突出特色。对这一点,早在宋代的文人就已看到,如陈师道就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后山诗话》);李清照也指出,东坡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语)。苏轼创立清雄高旷的豪放词派,固然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性格特点、深厚的学问功底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用写诗的笔力写词,增加了词作的雄健顿挫、曲伸自如的气势,大大地促进了其豪放词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略论苏词赏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个“全才”作家,无论散文、诗、词、书、画,都曾经被列入大家。就词而论,由于苏轼革新词风,开创豪放词派,获得了卓异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就特别重要。然而,恰恰就在苏轼革新词风这个问题上,历来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其中的抑扬褒贬,还往往带有原则性,不可以不辨识清楚。所以,这个有关苏词赏鉴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宋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北宋时期兼擅诗词散文的杰出作家。他在词的创作上显示出豪放旷达的独特艺术风格。然而对于他的这种风格 ,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或赞之为“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使人登高望远 ,举首高歌 ,而逸怀浩气 ,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向子 )酒边词序》) ;或责之为“以诗为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不协音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 )。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苏轼的艺术风格 ,不能只看一鳞半爪 ,只言片语 ,而是要用有机整体观念代替割裂整体的片面观念 ,用多向思维代替单向思维。本文试图从格式塔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3.
豪放词并非苏轼始创,柳永曾作为先驱为宋代豪放词创作开山导路.柳永凭其豪放特质作词,以丰富题材拓宽了豪放词的表达空间,以独特手法提供了豪放词的表现范式,以雄壮背景赋予了豪放词高远壮阔意境,以沉雄狂放风格树立了豪放词俊逸风骨典范,以《望海潮》、《双声子》等壮美雄放之词开北宋豪放词创作之先河,为宋代豪放词创作绘制出写作模板典范.其于豪词创作的领导性巨大贡献,促成北宋豪放词问世后能在当时词坛形成一股豪词创作风气并逐渐发展兴盛.因此,柳永实际上已经以宋代豪词创作开拓者、领导者的姿态成为引领苏轼、辛弃疾登上宋代豪放词坛巅峰的豪放词真正创始者.  相似文献   

14.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嗣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论秦观词一) 当词之发展已经因苏轼之出现而扬起了一个诗化之高峰的时候,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虽然是苏轼的好友,但在词之写作方面,却并未追随苏氏之“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开拓创新的尝试,而毋宁是仍然停留在《花间》词之闺情春怨的传统之中的。不过,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自表面看来,虽与《花间》之传统有相近之处,然而在意境方面,却实在又有其个人所独具的特色与成就。刘熙载在其《艺概·词概》中就曾经说。“秦少游词得  相似文献   

15.
对于苏轼词,人们较一致的说法是因为东坡以诗为词,开阔了词的境界,开创了豪放词派。但深究其里,东坡词的豪放,首先是基于他的柔情,柔情是苏轼词格、人格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其词格、人格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只不过苏轼之柔情于中国其他词人有着许多质的区别。这种独特的柔情贯穿东坡一生,是柔情铸就了苏轼的伟丈夫形象,这才是东坡词之所以美的深层原因。而这一点却常被人所忽略。   相似文献   

16.
苏辛词浅论     
北宋初期的词坛,一直为唐五代遗风所笼罩。柳词虽有所开拓,但仍未能超脱“淫波侧艳”的藩篱。第一个举起革新大旗的是苏轼。他大胆冲破“词为艳科”的旧框子,“指出向上一站,新天下耳目”,开豪放派之先河。到南宋,辛弃疾继承苏轼开创的道路并加以发展。于是,以“豪放”为其主要特征,充满革新精神的苏辛词派便成了词坛上最富朝气和最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流派,他们的词给整个词的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如果说李白和杜甫是“史诗中的双子星座”,那么我们则可以说苏轼和辛弃疾是词史中的双子星座。所不同的是,李杜两种风格,各有千秋;而苏辛大同小异,所谓“昭苏”、“辛辣”。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代词论家徐(钅九)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曾谓眉山苏氏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读了此词,深有同感。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篇,在艺术上已有定评,并有佳话留传后世,虽有微词,亦不过是一己之见,并不能有损这首词的光辉和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对此,本文不再赘述,只想就其思想蕴含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宋词群星璀璨,在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宋代"豪放"词的出现,是词坛的一大转折。而苏轼无疑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他一扫晚唐、五代以来萎靡不振的词风,突破了词为"艳体"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领域,开创了词的豪迈奔放的风格,使词沿着一条比较健康的道路发展。苏轼的"豪放"词,以博极雄大的才华,开阔坦荡的襟怀以及意气风发的生命活力,取代了传统"婉约"词的统治地位,极大地征服了读者。  相似文献   

19.
诗词分疆而治,大约从唐末五代到苏轼之前这段时间。当时的情况是:词言情,诗言志。词应歌,诗应诵。文辞有雅俗之分,格调有尊卑之别,题材相异,功用亦殊。总之,“诗庄词媚”,是那时影响深广的传统观念。因此,在词的创作中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於此”(胡寅语),以标榜名士的风雅;另方面又借口“谑浪游戏”而“自扫其迹”(同上),以保持身份的尊严。晏几道为其父“扫迹”曾说过“未尝作妇人语”(《宾退录》);陈直斋为欧阳修“扫迹”曾说过“当是仇人无名子所  相似文献   

20.
在饮誉古今彪炳千秋的宋词中,苏轼、辛弃疾是词坛上的两颗明星,由于他们都以豪放词著称,后人合称之为“苏辛”。然而毕竟苏轼是苏轼“这一个”,辛弃疾是辛弃疾“这一个”,二人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或相异之处,不可简单地等量齐观。因而探讨苏辛豪放词的差异及其缘由,对于更深入地认识苏辛和了解两宋词的发展轨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