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述略孔祥录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同全国一样,在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青海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索端智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问题。青海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98%以上。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3.
简讯·稿约     
简讯由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马成俊教授、马伟副教授主编的《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于2005年10月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第二十届优秀图书奖。(张科)书讯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陈化育教授等主编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近日由青海民族  相似文献   

4.
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一)人才状况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培养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希望。解放后党和政府为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采取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一是长期不懈地对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兴办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奠定了根基。二是为支援青海的经济建设,改变落后面貌,加快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步伐,选拔派遣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来青海工作。三是伴随着大量企业的迁入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随迁来青工作。基于以上原因,青海的人才状况,…  相似文献   

5.
略述青海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先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左”倾错误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上)芉一之一青海汉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应该研究青海汉族是青海这块广阔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的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世居民族,与兄弟民族藏、蒙古、土、回、撒拉等,同是这里的聚居民族。许多人都知道,青海最古老的原始居民是古代羌人。由于...  相似文献   

7.
海北采风     
去年金秋时节,我们一行从西宁出发,前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采风。海北州东连省会西宁,西倚祁连山脉,南控青海湖,同海南州隔湖相望,北邻河西走廊,与武威、张掖、酒泉为邻,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9月29日,天气晴朗,旅途第一站是去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吉普车行驶了30多公里到达互助县城。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约二百来米长,行人多着汉式服装。偶见年长者身穿长袍,男士头戴毡帽,女子腰扎彩色围腰,脑后梳一长辫,我想,这就是土族装扮了。士族系古代吐谷浑人后代,主要聚居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以…  相似文献   

8.
浅论建国初期的青海民族贸易事业李建宁建国初期,我省成功地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民族贸易,给予少数民族人民以经济上的实惠,增进了少数民族人民对党的政策的了解和信赖。民族贸易在配合政权建设、民族工作和扶植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等工作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江华县城出发驱车往西南46公里,车窗外逐渐可见古树参天,浓郁的“梧州瑶”风情扑面而来,这里就是省民委确定的湖南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杉木根村。一、抢抓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提速发展的前提。试点前,该村连接207国道的通村路是一条宽窄不一、路面坑洼的简易路。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村委会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5000个,夯实了长3.5公里、宽5米的通村公路路基。通过对村道硬化工程进行公开招标,2005年3月24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注到路面上,杉木根村全长3.3公里、宽3.5米、厚18厘米、3…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1997年是光辉的一年,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向我们展示了跨越新世纪的宏伟蓝图,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奋进。《青海民族研究》以她特有的风姿,用丰硕的成果送走了光辉的1997年,又以雄健、有力的步伐迈入1998年。《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各民族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要园地和窗。。她深深地扎根于青海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大地上,以忠诚、勤奋的品格,向青海各族人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才智。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牢…  相似文献   

11.
民族政法工作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民族政法工作的规律,做好其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根据青海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新时期民族政法工作做一初步论述。一、新时期民族政法工作的特点和任务民族政法工作,是指涉及民族政治和法制方面的工作。新时期民族政法工作的特点是由新时期民族关系和特点所决定的。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民族政法工作有如下几个特点:1、民族政法工作涉及政治、法律等几乎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具有范围广、战线长的特点。2、民族政法…  相似文献   

12.
国土面积占全国56%、人口总数占全国23%的西部地区中,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4个省、自治区的牧区面积分别占本省、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96%、81%、66%和50%,四川、甘肃两省的牧区面积各占本省土地面积的30%以上。如此大的牧区面积大部分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牧区的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少数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西部牧区发展了,西部少数民族以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成功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剧烈社会转型进程的推进,需要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亟待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创新,扎扎实实开展调查研究是推进民族研究事业适应时代要求、实现理论创新、服务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在此背景下,青海民族大学马成俊教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委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项目《21世纪初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综合调查》的子课题《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卷》(以下简称《循化卷》)研究任务,对青海撒拉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研.《循化卷》即为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是目前关涉循化撒拉族经济社会最为全面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4.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郝时远∥民族研究·-2005,⑶·-1~13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金炳镐,熊坤新,彭谦∥青海民族研究·-2005,⑵·-1~8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管窥:从《两广山调查》说起/秦海燕∥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⑵  相似文献   

15.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省有藏、回、汉、撒拉、蒙古、哈萨克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解放前,青海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反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下,长期过着悲惨贫困的生活。解放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贯彻执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民族地区教育迈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中,其性别差异问题得以凸现。总体而言,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教育呈极其落后态势,并强烈表现出区域性与民族性重叠交错的特征。以这一特征为切入点,深入认识青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有规律,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首先,青海民族地区妇女教育的落后,是在空间维度上与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1993年,广东省适龄女童入学率为99.35%①。而1996年,青海省农村适龄女童入学率分别为:西宁市96.64%;海东地区94.5%,黄南州53.69%,海北州81.78%,海…  相似文献   

17.
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谈:在市场经济中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施过程中,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过去给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会不会取消?少数民族地区会不会因为搞市场经济而与发...  相似文献   

18.
结合民族学生特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敏萱青海民族学院成立于1949年12月,是我国江河源头第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现有师生员工30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占90%以上。近些年来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我院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族以外,蒙古族和回族、撒拉族迁入,...  相似文献   

20.
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内外因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向度上探析了青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 ,这是青海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回避的前提。只有正视这一点 ,找准民族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 ,把教育变成一个民族的自觉行动 ,才能发挥民族教育的功能 ,这是青海经济振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