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爱德华·邦德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最受争议的剧作家。他戏剧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对暴力的描写,血淋淋的暴力场面让观众嘘声一片,触目惊心。文章从新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作者特定的人格底蕴和独特的社会秩序观入手,对邦德戏剧创作中的“暴力”主题进行深层探源,发现邦德的创作意图不是为了描写暴力,而是意在通过暴力引发人们的思考,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来构建完美社会。  相似文献   

2.
汤嘉顺  姜棋桐 《国际公关》2023,(22):121-123
近年来校园暴力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社会话题,为了呼吁社会重视并妥善处理校园暴力,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校园暴力主题的公益广告层出不穷。而女性受害者群体则是校园暴力受害者中较之于男性心理更复杂、生理更为脆弱和印象更加刻板化的一类群体,在公益广告中有不少对女性校园暴力受害者的特殊化表现。本文从相关研究介绍、女性受害者群体的描绘偏好、描绘方式和批评与建议四个角度展开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3.
《印第安法案》是加拿大政府制定的专门处理加拿大原住民事务的法案。这个法案不仅完全忽视了原住民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而且试图将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加拿大的原住民,以解决所谓的"印第安问题",因而带有浓厚的白人至上主义和男权思想色彩。此法案完全不顾原住民妇女在原住民传统社会中所享有的西方女性不可企及的各种权利,在法律上将加拿大原住民妇女变成了男性的附属物,剥夺了原住民妇女在传统社会中所拥有的参与决策的权利。此法案后来的多次修改更是导致了原住民妇女更多传统权利的丧失。此法案在原住民社会中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强制实施也成功地将西方观念渗透到原住民社会中,并成为了加拿大原住民妇女今天争取平等权利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以微博热搜话题中的文本语篇为语料,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分析网络语言暴力的语言表现形式,并探讨暴力语言转为语言暴力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网络语言暴力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主要表现为谐音、人称降级、语言混用、表情符号、骂詈语、负面修饰、污名化指称等。暴力语言演化为语言暴力的方式主要有负面身份标记、固化消极属性、群体身份关联,当有限的话语资源被进一步压缩后,暴力语言会向语言暴力演化。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是最具创造性和颠覆力的人群,也永远是备受争议和关注的群体。青年艺术家当然也不能例外,从“青春残酷”到“卡通一代”,批评家习惯性的用某种倾向来概括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的创作:策展人也急于用五花八门的展览理念来呈现这个群体的艺术;而画廊在2D。5年之后也开始疯狂的抢占青年艺术家资源;藏家、投资者更是不惜重金...  相似文献   

6.
张瑜  高靖添 《国际公关》2023,(22):173-175
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话语权不断由大众媒体向下流动,公众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而当前真相滞后、个人主观意见优先的时代特点对公众的价值判断和情绪变化造成了较大影响。大学生作为伴随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后真相”现象的蔓延极易导致大学生面对事件真相情绪失控,助长网络暴力的发生。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在面对后真相时代网络暴力时的情绪体验以及相关的情绪引导方法,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支持,破解后真相时代大学生网络暴力情绪引导难题。  相似文献   

7.
暴力影视作品的主题看似以暴力对付邪恶,是伸张正义,伸张公理的,然而其本质上有文化的粗暴性、野蛮性,极易模仿。暴力影视作品的美学特性和文化特性与青少年的攻击暴力犯罪有很大的契合性。文章基于这种契合性,从暴力影视的特性以及青少年自身视角探析了预防青少年冲动性暴力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影响了西方学术界对暴力与宗教问题的思考,相关讨论主要围绕二者的关系展开,在对殖民主义结构暴力、族群冲突群体暴力、抗争政治集体暴力以及恐怖主义极端暴力等分析中,学术界充分考虑了宗教要素。西方学术界对“暴力”和“宗教”范畴的界定及二者关系的判定具有特定学术语境,宽泛的概念界定模糊了暴力与宗教的外延,也为考察暴力与宗教建构了广阔的政治、权力框架和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印尼土生印欧人是荷兰殖民统治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荷兰殖民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国家和族群认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荷兰殖民政策的演变,以及上述演变对这一族群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荷兰殖民统治下土生印欧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由来与演变,分析其社会、经济与法律地位的差异,以及上述差异对其国家和族群认同的影响。获得白人父亲承认的土生印欧人在法律上属于荷兰籍公民,但其社会地位却非常尴尬,被纯种白人歧视,又被原住民憎恨。为获得平等的对待,他们通过民间、文化、政治等途径为自己发声。其族群认同受到殖民政策的影响,当政策不公时,其族群凝聚力增强,争取权益;当政策有利时,他们又渐感宽慰,呼声减弱。然而,待"遣返"荷兰后,他们却发现虽"走近"白人社会,却难以真正"走进"白人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和分析,从语言形式、施为类型和话题类型等角度呈现网络语言暴力的现状,在访谈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和对国民形象建构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比较普遍;从言语行为看,断言类最多,指令和表情类次之,承诺类最少;语言暴力与话题密切相关,谈及社会时事时发生频率极高,涉及男女情感和娱乐八卦时语言暴力会经常发生,而谈论家庭琐事或者工作学习时则较少出现。文章最后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机制解析网络语言暴力,并尝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实现和谐语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经常使用互联网的网民的调查,探讨网民的主观社会阶层认定和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影响。发现主观阶层认定影响了网民对不同类别冲突事件的转发和点赞行为,并与人们对事态发展的关注度呈显著正相关;而网民的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阶层认同与对网络冲突事件的处理之间起调节作用: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认同与贫富和城乡冲突事件引发的愤怒情绪、转发/点赞行为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认同与官民冲突事件引发的愤怒情绪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结果对预测网络世界中个体的行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疗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患者及家属的恶性伤医行为愈演愈烈,不仅对医患双方利益造成伤害,更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缓解医患冲突、防范医疗暴力已成为业内及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以经历过医疗服务失败的患者及家属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患方行为角度使用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患方暴力行为的驱动要素和前因构型,揭示医疗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机理。结果表明:马基雅维利、医疗质量和亲属关系是患方实施攻击行为意向的关键要素,而马基雅维利特质、感知患病程度和医院环境会通过权变的方式影响患者的攻击行为意向。只有当医方相关要素和患方相关要素以特定形式相互组合,患方才会产生较高的攻击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3.
抗战之初的华北乡村,家庭暴力主要以妇女普遍遭受虐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反对虐待妇女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反对家庭暴力的主旋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前期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行政手段强力制止;后期,则大力倡导“和睦家庭”建设,引导妇女参加生产,以迂回方式抑制家庭暴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提高了妇女地位,减少了妇女受虐悲剧的发生,对当今社会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庭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格拉斯佩尔的独幕剧《琐事》不仅揭露了谋杀案背后家庭暴力的存在,也暗示了法律体系的排他性和暴力性。文章从解构主义批评理论出发,剖析《琐事》中男权和法权的暴力性,揭示受暴力压迫的女性以及女性同盟如何以自己的力量解构暴力,从而实现格拉斯佩尔对男权和法权的颠覆。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并没有相关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性是争议焦点问题之一.不少学者基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我国的制度架构,认为检察机关不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但是,从检察权的权力内涵、权力性质和功能预期上考察,它保护社会公益的属性为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形成了正当性基础.并且,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在陆续试点的环保法庭司法创新实践中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是由封建文化的影响、社会变革引起的失衡、夫妻感情不和,以及社会控制乏力等原因引起的,不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且可能给孩童起到不良示范作用,助长其暴力倾向.必须加大制裁力度,加强社会控制,增加家庭暴力的实施成本.此外,应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消除家庭暴力的文化土壤;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培养其拒绝家庭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品特后期代表剧作《尘归尘》中,暴力主题的模糊性与复杂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品特一方面通过象征性的戏剧对白叠加了宏观与微观的暴力指涉,另一方面通过戏剧叙事进程中的多重叙事视角、矛盾话语与剧情前后关联性增加了暴力的模糊性。文章结合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的叙事进程与叙事判断的理论以及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分析《尘归尘》中暴力戏剧呈现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带给观众的叙事判断与体验,从而揭示《尘归尘》中的戏剧性魅力。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在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上,普遍存在干预难、取证难、认定难、处罚难等问题.海南的家庭暴力既具全国普遍存在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针对海南家庭暴力的现状,可设置三道闸门加以防范:一为个人道德自律和家庭及亲友成员的内部调解;二为社会力量的介入;三为公权力介入的防治.三道闸门互相配合,环环相扣,真正地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是近年来我国婚姻领域的突出问题,家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男尊女卑、父权制的封建陋习造成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为女性,而家庭暴力行为的隐秘性、残暴性、反复性,使得反家庭暴力存在困难。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文章以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为切入点,反思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并对防止和制裁家庭暴力问题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家庭暴力规制制度的完善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