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高校校报服务功能弱化的原因 ,并阐述了强化其服务功能的两个方法 :其一、发挥校报的“集束性”作用 ;其二、树立以读者为本的办报观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乡镇这一级是政社合一的体制。人民公社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农业生产中的决策、计划、生产、分配等环节全面负责,因此,它必须以行政管理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人民公社直接管理经济变为乡镇政府间接管理经济。为了适应这个变化,乡镇政府必须调整过去的管理方式,向既管理又服务的方向发展。这是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商品率的重要环节。一、强化乡镇服务功能势在必行 (一)强化乡镇服务功能是提高农村生产商品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着领导农村发展、表达与整合农民利益、服务农民与党员、吸纳和培育农村精英的功能。其功能的实现则依赖于优化组织结构、加快转变活动方式、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在引领经济发展中强化功能和协调与乡村其他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疆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具体体现。建立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以整体规划设计新疆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宏观决策的前瞻性;强化新疆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加快完善新疆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强化其功能;完善新疆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加快社会公共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扶持的功能建设;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创业实行特殊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振兴大庆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农村建设的地位不可忽略。要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金融机构当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强化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六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必须强化金融支持,必须树立科学金融发展观,推进农村金融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必须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创新;必须完善农村金融运作与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加强金融监管;必须尽快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促进村民自治利益功能的发挥,需要不断进行相应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制度。经济方面,应确立村民经济主体地位,保护村民经济利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转变乡镇政府经济职能,理顺乡村关系。政治方面,应重构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干部工作方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文化方面,应强化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育,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理论研究方面,应高度重视村民自治研究,从农村出发研究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村党组织存在功能弱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缺乏好的带头人削弱了村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基础;集体经济薄弱削弱了村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村民的原子化状态削弱了村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社会基础;思想文化多元化消解了村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思想基础。村党组织功能弱化造成村党组织的领导效能、组织动员效能下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及村庄治理水平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强化村党组织功能,需要振兴乡村人才,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振兴乡村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振兴乡村组织,让农民组织起来;振兴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高校学报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应具有的时代意识、危机意识、信息反馈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 ,论证了这些意识与信息社会交流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报要扩大影响和承载更多信息 ,能更广泛地被了解和利用 ,发挥自己原有的功能 ,强化编辑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地方高校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新农村建设为地方高校强化“三农”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只有创新破难,大力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水平,才能不断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动力。立足于我国农村的实际,解决好制约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障碍因素,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促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应该是农民。由于历史因素和农村体制的改革,使农民的社会资本萎缩,农民的合作能力低下,无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功能。从加强农民的公共精神教育、培育农村社会组织、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着手,提升农民合作能力,增加农民社会资本存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还不能很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尤其是农村信贷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遏制资金外流、开发信贷创新产品、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以及创新担保方式等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忽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既是造成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村诸多矛盾存在的主要根源。当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贫困农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集中力量干大事;可以增强乡村干部的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贫困地区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其次,扶贫资金应向贫困农村集体经济倾斜,县乡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还要与科研院所挂起钧来。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但是目前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掣肘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认真剖析农村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制定支农优惠政策,在组织机构、担保抵押、保险机制和存款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新农村的建设打造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平台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循环经济理念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实现四川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统筹考虑生态保护、旅游扶贫与致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及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等战略目标,加快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转型与升级,扩大其辐射与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中国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巨大变化和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在其功能定位、结构调整、党内民主和能力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创新,适应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全新变化,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及规范,保持和发展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是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新农保的出台填补了政府缺位的状态,弥补了政府支持力的短板。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导致农村老人获得的来自政府的支持力水平大打折扣。其背后的机理在于新农保制度设计中关于集体经济是否参与养老支持的自愿机制设计和新农保缴费中家庭参与强制机制设计也即捆绑缴费制度。建立弹性的集体经济强制参与机制,壮大农村居民社会养老支持力;发展地方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给予家庭自愿机制下的政策经济支持,夯实家庭养老支持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支持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关键着力点;逐步做大财政直接支持的力度,真正起到兜底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产业结构调整中教育结构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重大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教育科类(专业)结构、教育层次结构、教育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教育结构体系时必须遵循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相适应、与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对适应的原则,把握人才需求类型的多样性与教育结构体系多样化、城乡结构和人才结构与教育结构体系等的关系,建构结构合理、规模适当、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的金融现状与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远远不够。新农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探索多种、新的金融支持方式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