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良种介绍     
中棉所52F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原名:中抗杂5号、GKZ中杂A49-66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育成,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适宜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黄河流域棉区轻病区作春棉品种种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
中棉23系中科院棉花所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群体内混交,于90年育成。杂交组合为{[5658×陕5245×4067]×中棉所10号}×冀棉8号。95年5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经我所二年来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小康生活》2006,(1):36-36
中棉所3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 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已通过国家的级 审定,适于黄淮棉区麦棉套种,长江棉区 油后移栽棉试种表现突出。 一、特征特性生 育期130天左右。株  相似文献   

4.
中棉所30号(简称中棉30),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455000安阳市)的郭香墨、黄殿成等专家,打破物种界限,采取基因导入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  相似文献   

5.
中棉所52F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原名:中抗杂5号、GKZ中杂A49-66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育成,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适宜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黄河流域棉区轻病区作春棉品种种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02—2003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224.7公斤、89.8公斤和82.7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41的110.4%、107.9%和106.5%。籽指10.…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2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适于春播或春套的抗虫杂交种。它集抗虫性、抗病性、丰产性、优质性、广泛适应性于一身,于199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980001),先后通过湖南、河南、安徽、山东四省审定。是目前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抗虫棉,被江苏、江西等省列为名牌产品或手选品种。2003—2004年度销售棉种由中棉所直供亲本,深受好评。  相似文献   

7.
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200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的信息: 在教育部直属71所高校中,一次性就业率大于90%的有47所:一次性就业率大于80%的则达到67所,占总数的93%。  相似文献   

8.
抗虫棉的种植办法与普通棉花基本相同,现就我部两年来试种美棉1号、中棉2P 和国抗1号抗虫棉所摸索的一些情况,介绍如下。 (一)合理施肥:抗虫棉生长期间最显著的特点,是苗期、中期生长相对缓慢.结铃集中于中后期,容易导致后期早衰,所以施肥原则是: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  相似文献   

9.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机制新品种,成为农业部优先推荐的抗虫、抗病棉花新品种。山东省菏泽市绿源农林牧特产研究所引进繁育示范种植表明:具有抗旱、抗枯、抗黄萎病、高抗棉铃  相似文献   

10.
《小康生活》2006,(1):36-36
中棉所29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 所育成的杂交棉品种。集高产、稳产、 抗虫、抗病与广泛适应性于一体,国家 审定,适于黄淮棉区、长江棉区种植, 被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列为名 牌产品或主推品种,是我国推广面积最 大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受了药害,主要表现为二,(1)慢性药害,棉株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内部生理机制发生紊乱,有机物供应失调,幼蕾大量脱落。(2)急性药害:棉叶和花蕾出现焦边、焦斑、甚至棉叶全部枯焦脱落。药害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单一农药,盲目提高用药浓度所造成。据实验,有机磷农药,用压缩式喷雾器治虫,凡浓度高于1000倍的,都会产生生理性药害。防止措施:(一)治虫前要做好药效试验,尽量采用低浓  相似文献   

12.
地膜平铺育苗是适应麦棉多熟地区晚茬日益扩大的需要而发展的,用地膜平铺覆盖方法育苗具有省工、节本和经济效益高的优点,它所培育的棉苗紧凑,无高脚苗,裁后活棵快,死苗少,抗逆性强,子叶脱落少,为中晚茬棉花找到了一条粮棉双高产的新途径,进一步发挥了营养钵育苗的优势,达到高产、优质、降本、增收、简化苗床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棉株生长后期,是其生育进程中各种矛盾集中表现的时期。天气旱涝多变,病虫危害猖獗。从节令上看,棉株进入吐絮期后,营养接近停止,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片衰老,干物质积累下降。因此,必须下大功夫抓好后期管理。(1)喷施叶面肥,延缓早衰。每亩用棉宝或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4.
钟祥市罗集镇着力培育市场体系,发展效益农业和资源型企业,全镇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具体做法是:(一)面向市场抓调整。发展市场农业上来了“四硬着”。一是扩棉。镇委抓住棉花提价这一契机,充分发挥统的功能,引导农民多种棉花,今年落实棉花面积55000亩,比去年增加17000亩,增长44.1%,其中地膜棉15000亩,中钵棉33000亩,油后棉7000亩。二是增猪。养猪是罗集传统优势,镇因  相似文献   

15.
对(亚洲棉×异常棉)F1、(亚洲棉×司笃克氏棉)F1和(亚洲棉×三裂棉)F1三个种间杂种一代性状遗传表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粉粒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性状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的显隐性关系,有的属于中间型,还有的非亲或超亲,同一性状因亲本组合不同其遗传表现也有差异.杂种一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导致雄配子体高度或完全不育.双亲的亲缘关系越远,其杂种一代雄配子体不育程度越大.同亚洲棉的关系,以异常棉的关系较近,其次是司笃克氏棉,再次是三裂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末以后,长江三角洲传统棉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贸易的视角来看,外棉走俏长江三角洲市场;原棉品质日趋低劣,市场需求渐趋萎缩;原棉产量不稳,外棉乘势猛增;交易流通繁杂无序,纱厂青睐外棉;税收政策利于外棉倾销。这些因素使得长江三角洲的传统棉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国产棉必须随势改良。这种传统产业的转型动力来自于"西方冲击"下的危机和挑战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精制棉的定义及精制棉在精细化工行业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对精制棉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改造内容包括脱水压榨系统、棉纤维除杂系统以及干燥部分的余热利用。通过对精制棉生产设备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使精制棉产品质量得到提升,降低了产品的单位能耗,生产运行平稳。改造后的精制棉日产量由原来的不足12吨提高到15吨,气流干燥部分吨浆消耗蒸汽量由原来的2.6吨降到2.2吨。  相似文献   

18.
论张謇科教兴农及倡导“棉铁主义”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为救国自强,率先提出了科教兴农和倡导"棉铁主义".创办了农校,采用欧美治校新法,设农艺、园艺、畜牧、农化四科分别授课,在培养人才和改良棉产诸多方面均列当时国内前茅;创立了通海垦牧公司,开创了中国农业近代化,尤其在改良中棉、引种美棉都获得了成功,为中国棉纺织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棉;他任农商总长期间,积极拟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奖励植棉的政策法令,为中国成为世界植棉大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战前 ,南京国民政府从解决民族棉纺织业危机着眼 ,开始实行以推广美棉为主要措施的棉产改进政策 ,并采取了现实、科学的措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 ;采用合作社组织进行推广 ;加强美棉品种的繁育工作。美棉推广初显成效 :美棉在华北地区得到初步推广 ;棉花品质也有一定提高 ,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双秆棉生育特性及经济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年的双秆棉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双秆棉植株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单秆棉。主要表现为苗期长势平稳,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倒伏;中后期结铃吐絮集中,烂铃少,单株结铃数高,纤维品质好。同一品种,在栽培管理水平相近条件下,采用双秆棉移栽的产量比常规单秆棉增加10—20%,品级高出0.5—1级,而且节省工本,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