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出口效率水平,分析了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效率较高的主要是一些优势农产品,出口产品与沿线国家的需求之间尚存在较大的结构差异,中国还有进一步挖掘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和扩大市场的空间;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其中对中东欧、南亚和部分中东国家的出口仍面临较大阻力,出口效率较低;沿线国家参与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较复杂,大阿拉伯自贸区和中部欧洲自贸区的建立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其出口效率,而南亚自贸区及欧盟活跃的区域内贸易使得中国出口面临较大的挑战,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方面未能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5)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选取这些国家2006-2018年与中国的贸易数据,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影响这些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测算其贸易潜力。"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国和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均为APEC成员、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自由度水平和金融自由度水平对促进各国与中国的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则显著地阻碍了贸易。据此测算出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潜力尚未完全发挥,仍有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充分发掘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格局,基于1996—2019年数据,以中美贸易摩擦中被加征关税的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弹性分析法而非传统的贸易潜力估计方法,估计了该部分农产品对36个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短期出口潜力。研究认为,在36个沿线国家市场上,中国被加征关税农产品对出口竞争国的同类产品具有一定替代能力,尤其在意大利、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市场上的替代能力更强;36个沿线国家对来自中国的被加征关税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均属于富有弹性;中国被加征关税农产品出口潜力较大的国家集中于东南亚地区。研究表明,中国应着力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调整空间,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尤其是借助RCEP促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深入发展,带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加,实现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格局优化。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通过筛选选取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006-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与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贸易依存度、地理距离、汇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东道国的劳动力结构、收入水平、贸易自由度呈负相关;(2)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稳步提高,国别差异呈现扩大态势,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直接投资效率高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今后,应该维持并且深入挖掘直接投资的巨大潜力,尤其要加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促进直接投资的便利化发展,把优化投资区位选择作为提高直接投资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利用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开发的出口潜力地图数据库,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规模和结构。研究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出口潜力巨大,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国家和产品结构分布不均衡特征,其中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潜力最大,出口潜力排名前列国家具有相对集中特征,电子和电气设备是最具出口潜力的产品。研究还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面临着地缘政治、汇率、经营合规、物流和法律等诸多风险,各级政府、贸易促进机构和外贸企业需要在国家和产品层面,精准识别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机遇,有效落实出口促进策略,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积极防范出口风险,维护出口利益。 相似文献
6.
胡晓丹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60-67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1995~2015年“一带一路”71个沿线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效率和总贸易效率,重点探究了“一带一路”交通基建项目对沿线地区贸易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沿线国家(地区)通过参与“一带一路”交通基建项目能够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及促进地区间交流,进而提升自身的出口效率和地区间的进出口效率,其中港口建设项目的推动作用尤为重要。据此,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的时代契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运用2009-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数据,基于HT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影响因素,并对沿线国家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与人口规模、沿线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相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越大,双边贸易往来越密切;同为WTO成员方阻碍双边贸易。进一步分国家类型进行检验,发现发展中国家影响因素与全样本较一致,而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主要影响因素为沿线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国人口规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各类型均有分布,中国对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潜力较小,而对中东欧国家则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4-70
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2000~2017年农产品贸易数据的分析,发现文化距离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和贸易总额均有显著阻碍作用,对进口有促进作用,不同文化维度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同;就不同地区而言,文化距离对沿线亚洲和欧洲国家农产品出口和贸易总额具有负向影响,对进口的影响有所差异,亚洲国家为负,欧洲为正;就不同阶段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文化距离对农产品贸易起显著阻碍作用,之后起促进作用,但不显著。基于此,需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贸易便利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减轻文化距离对贸易的阻碍作用;充分尊重不同文化,发挥其对农产品贸易尤其是进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源自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也在加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的主要源泉,其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明显增强;中国与沿线各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与东南亚、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西亚及埃及、中亚及蒙古、中东欧及西欧则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产品差异度、市场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贸易不均衡、收入不平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均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贸易便利化如何影响中国出口增长的问题,依据贸易便利化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26个三级指标的多层次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从出口产品价值和种类两个角度,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并利用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各级贸易便利化指标都能显著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增长,其中对扩展边际的影响更大;按收入水平和产品属性划分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各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应就运输设施、信息技术等硬环境方面优先展开合作,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占领高收入国家市场,通过贸易便利化合作开拓中低收入国家市场,还要积极寻求与条件成熟的沿线国家签署双多边区域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国家全面开放的重大战略,是中国钢铁产业“走出去”的重要机遇。基于57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钢铁产能合作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钢铁产能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钢铁产能合作领域仍然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尚未开拓;中国对沿线国家钢铁产能合作潜力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整体表现为“南低北高”的特征。因此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钢铁产能合作要科学识别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合理甄选合作东道国、深挖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对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效率和潜力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从网络发展水平、通关效率和物流效率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9年与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往来密切的33个国家的跨境电商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并将其作为核心变量,引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国跨境电商发展极不平衡;贸易双方的人均GDP、进口国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等对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额有促进作用,国家间的距离对其有阻碍作用。中国对中东、非洲、欧洲国家进行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效率较低,潜力值较大;对日本和美国进行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的效率较高。最后,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进自贸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活动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基于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贸易畅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经济和技术水平差距较大,面临着标准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合格评定复杂、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频繁等问题。以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具有很显著的消极影响,这意味着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布得越多,标准的变化也越频繁,对中国茶叶出口的阻力就越大。因此,政府层面,应制定标准化合作框架协定,搭建标准化交流机制,加强标准、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深化标准化互利合作,积极推进标准认证认可;行业协会层面,发挥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撑作用,合作开展重点行业的TBT/SPS通报预警工作,开展重点行业或领域的标准互译和出版;企业层面,掌握标准话语权,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产业链相关产品贸易,加强企业标准化的建设和合作。 相似文献
15.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TFL)进行体系构建与指数测算,以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工具,实证分析TFL及其一级指标作为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与相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差异性;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国的贸易额增长;贸易便利化的4个一级指标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的贡献度不同,并据此结论对如何削减"非效率"无形贸易壁垒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2007-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口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存在整体效率不高、效率差距大、增长幅度小的特征.引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非效率的主要因素有进口国的班轮运输指数、货币自由度、政治稳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等.研究结论对于中国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仅有3个沿线国家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基于2000—2018年国家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真实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法治水平下的异质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的双边贸易,并对中国与沿线较高法治水平伙伴国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2)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主要从需求侧、供给侧、供需交易三个方面通过经济规模、技术创新、外汇储备和贸易成本四种机制对中国与沿线不同法治水平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表现为: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较高法治水平伙伴国中主要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外汇储备和降低贸易成本对其与中国双边贸易产生促进作用,未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促进双边贸易;而在“一带一路”沿线较低法治水平伙伴国中未能通过这四种机制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应加大力度推进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提质扩容,同时因地制宜地放宽对低法治水平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落实,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投资规模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农业合作,建议多措并举,通过优化投资模式、实施品牌强农、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互联网”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合作等措施,全面深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农业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是促进还是抑制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利用“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借助引力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是如何通过贸易成本渠道、市场规模渠道影响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以及引入交互项分析投资便利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一国的双向FDI具有协调发展性,东道国的IFDI流量的增加促进其OFDI的增加,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中国OFDI和IFDI的增加和双向FDI的协调发展,且具有国家收入和基础设施的异质性;主要通过降低东道国的贸易成本和扩大当地的市场规模来促进中国双向FDI流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中国双向FDI的协调发展;东道国投资便利化水平上升增大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加强与“一带一路”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贸易往来,增加与成员国之间基础设施、海关环境、金融市场、电子商务和规章制度环境等方面条例的签订;要加强本国基础设施、规章制度环境等建设,提高本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向FDI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