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盐铁论》在先秦诸子泛谈天人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论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环境方面,主张重农而又不过于抑商,把农、工、商加以协调并举,以使社会平稳发展;在自然环境方面,认为人应该依凭、掌握和顺应自然界,主张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如何稳定社会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则提出利用国家力量,加强法制和道德教化的问题。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和生态道德教育,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思想,其内容包括生态之道美、生态自然美、生态和谐美等方面。学习《道德经》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生态审美意识,发挥审美在生态建设中的影响,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国际社会节能减排和国家绿色发展的压力,而且受到人类中心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主张借鉴国外经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民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树立尊重自然的信仰,努力营造全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学报》作为中国第一份农学期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西方农学知识作了完整地传播。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农学报》为基点支撑的农学会、农业学堂、乡绅传习等多因素互动传播模式,即农学会提供的重要组织依托、《农学报》编辑而成《农学丛书》的二次传播、农业学堂的辅助推广以及乡绅的大力参与与传教,共同构成了《农学报》广泛传播的重要机制。在多级传播链条中实现了其“开风气”的启蒙效应和社会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自然生态——《白苍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佳作《白苍鹭》讲述了女主人公西尔维亚如何经受住金钱和友情的考验,保护珍稀的白苍鹭的故事。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和揭示《白苍鹭》中蕴涵的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和感悟自然等生态主义观点,以进一步阐释朱厄特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数据统计和文献分析考证法,统计分析了《农学报》所涉及的农学学科体系分类,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化学、农业工程学、植物保护与病虫害学、畜牧业、林学、农产制造等。重新认识晚清《农学报》传播农学知识体系的重大意义,开辟西方农学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视野。《农学报》以前所未有的媒介形态实现了西方现代农学知识体系与中国传统农学知识体系的传播和交融,并以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运用于传统农学为标志,首次系统地、大规模地和整建制地将农业科学技术分类精细化,为中国现代农学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代价与发展密不可分,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要理智对待代价问题,要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环境问题是发展代价的重要表现之一。关注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设生态文明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2013年11月,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来,“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即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其背景有三:一是中国环保四十多年虽历尽艰难曲折,并取得重大成就,如在观念层面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到生态文明,在实践层面从治理“三废”、实行“三同时制度”到环保立法、确定“生态红线”,都充分显示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进步。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仍无法适应改革开放中对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与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土地、水、空气、气候等环境问题日益以整体性、复合性的方式爆发出来,引发并加深着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发着人们的生态环保情怀;“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课题。二是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两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并在十八大报告中单列“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做法等作了深刻阐述,标志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意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研究和成果积淀,为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途径、目标等,虽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所阐述,但亟待深入研究,以免制度无魂,失却方向,导致制度泡沫或使生态文明建设为制度所累。我们以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因为用制度保护的生态环境归根到底属于人化自然,作为自在自然的宇宙自然界不会因为人化自然环境劣变或地球毁灭而消失。人类要担心的是人类的自我毁灭以及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之基--人化自然的劣变和毁灭。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肩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确立在生态文明条件下的生活方式;确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和谐发展生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一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理论。顺天意,遵时序,以时禁发,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利用、培植植物资源,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状态,是《淮南子》和谐生态论的主旨。肯定人对自然生态环境合理、适度的改造,构建生物进化发展的图谱,为《淮南子》生态发展论的主要内容。至今,其具有的生态学价值,仍可为当今世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日益严重化以及对我国生态、经济安全的全局性影响决定了我国应更加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刑事法向度供给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西部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以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高度和谐的营销方式.环境、资源等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树立绿色观点,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及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系统梳理绿色营销理论,基于SWOT态势分析将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可对国内企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性及和谐统一提供相关佐证.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借鉴环境经济学知识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提出些建议,在这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三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环境善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到林业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林保护与保护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因而呈现出无效化特征。改变现存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环境权益的管理制度,让第三方参与天然林管理的环境善治模式,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的障碍。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选择的对策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西部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自然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明显地提升了,其经济价值和其他价值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比较优势来发展旅游业,就可以实现自然文化遗产所在地经济良性增长的目标,并使环境资源冲突与环境代价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更要在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这种珍贵而稀缺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其安全和延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关系的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加理解人与环境关系中的道德——环保公德,成为体现人的道德水准的尺度。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中,应强化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科技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环保公德教育,并通过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环保公德教育、利用特殊纪念日宣传和普及环保公德、积极开展美化校园和爱护环境活动等路径。有效地实施环保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同时也是排放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我国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政策。在此背景下,分析环境保护税对制造业供应链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环境保护税会减少供应链利润,降低制造业供应链的经济可持续性;第二,环境保护税会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增强制造业供应链的环境可持续性,但是过高的环境保护税会有负作用;第三,环境保护税会提高物价,降低消费量,减少消费者剩余,不利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社会可持续性。虽然环境保护税减少了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会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绿色消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 ,纵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也难形成优势 ,因此 ,西部大开发之本 ,在于人群之潜能的培育和开发。教育在这里的作用至关重要 ,如何从体制上保证教育投资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题中要义。另一方面 ,要使教育投资发挥效益 ,要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又必须进行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环境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组成的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 ,是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人口环境系统动因包括人口环境运动的推动、关系的调整和规律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被人口压力突破后表现出矛盾的滞后性、影响的多重性和经济陷于衰退。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三症并发 ,成为中国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独特现象。环境的作用包括给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 ,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中国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 ,高投入、高消费求得增长 ,物耗和污染代价巨大。环境污染的主因是决策者和建设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可持续发展可形象地比作人类发展坐标轴 :纵坐标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即兼顾当代与后代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横坐标是空间上的立体性 ,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举 ;轴心是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