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农业科技期刊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下农业科技期刊普遍面临着深度融合困境,影响着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及功能发挥.作为融合主体,农业科技期刊应该不断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可借助参与传播学理论,准确把握当下媒体环境中传播逻辑的主要变化,着力解决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从内容、产业、文化、社会四个维度展开深度融...  相似文献   

3.
李港 《国际公关》2023,(11):107-109
2023年3月国务院文件《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全面脱贫攻坚过渡期,为统筹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局与农业农村部门将改变运作模式。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期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航  张爽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12):85-89+108
21世纪以来,中央先后发布了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得到了更为频繁的关注。实现乡村振兴,改革是必然,发展是前提,创新是手段,而人才作为创新的主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出发,对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了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5.
以实现农民主体地位为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题中之义?农民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归属?乡村振 兴是农民主体地位的现实指向?实现农民主体地位是时代之需、实践之需、理论之需? 推动农民主体地位实现既要重视乡村 组织振兴?又要强调农民主体权利的保障?既要引导农民树立主体意识?又要重视农民主体能力的提升和人才振兴? 既要重 视乡村产业振兴和经济持续发展?又要践行乡村生态理念和培育文明乡风?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目的出发?以农民、农 村、农业为核心和本质?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始终以农村、农业为载体?力求科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农业品牌培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知识产权是农业品牌确权的基本工具,是农业品牌的创制、管理和运营的重要路径。虽然我国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在农业品牌培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生物遗传资源、动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产地、字号等关涉“三农”的特别知识产权类型不明确。为此,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对农业品牌培育的知识产权路径进行梳理和优化,明确关涉“三农”的特殊知识产权类型,健全涉农知识产权法治和管理,引导农业主体有效经营知识产权,以加速农业品牌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针对“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挑战,各地应该加快建设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和生活数字化建设,培育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不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浙江省作为“数字乡村”建设改革的先锋队,可以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模式树立标杆,进而不断带动全国进行示范和推广。“数字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8.
9.
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立足于新时代,为实现优化配置而出现的又一新型转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回归,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四川革命老区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还存在创业就业融资困难、社会保障落实乏力、就业稳定性不强、子女教育融入难等突出问题,基于此.就农民工基本现状、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对乡村振兴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业文化源于传统农业与农耕,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当代的丰富内涵出发,提出传统农业文化在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的现实作用,联系实际提出了从传统农业文化普及化、产业化、品牌化与信息化等方面拓展其精神育人功能与经济发展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发展传统农业文化,让传统农业文化服务于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实践,也是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其生成逻辑具有多重向度。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法律制度不健全、农民群体法治意识淡薄、司法资源供给不足等诸多障碍。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以权力规制、权利保障为核心,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基础,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法治理念培塑,籍以助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县域视角下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及行动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浓厚中国特色和特定含义的社会治理单元。以县为研究对象、基本单元和方法,是观察中国社会总体性问题的一个新视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域”是关键环节。在梳理县域空间、县域行政、县域经济等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域乡村振兴存在的创新思维缺乏、规划编制失焦、城乡资源失配、治理能力不足等痛点和难点,从理念引领、编制规划、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维度,提出了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可操作的行动方略,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域层面的高质量实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已经成为国家顶层设计和理论关注的重点主题。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包含部分和整体维度、时间和空间维度以及功能和价值维度的统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实践误区体现在政策制定中的偏向化和分散化、政策执行中的非连续性和强制性以及政策目标设置中的非均衡性和人本性缺失。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的"最优解"必须从政策制定协同、执行协同和目标协同三个层面联合发力,以系统化的协同路径推进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因而推动各类人才尤其是吸引新乡贤参与家乡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新乡贤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对新乡贤认识定位不清晰、缺乏情感沟通、实践渠道受阻以及权益保障不到位等。为此,需要通过多种舆论宣传确保新乡贤“时刻挂念家乡”、加强日常情感联系推动新乡贤“经常回来走走”和注重多措并举鼓励支持新乡贤“共谋家乡发展”等实施路径,来不断提升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明确协调城乡文化发展关系和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构建“过程相嵌 资源共享 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框架,以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协同推进“两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共育共享为抓手,以乡村文化振兴决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文化振兴资源的动态倾斜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多元合作机制、乡村居民文化权益的共同保障机制、乡村文化安全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6.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新苏南模式:乡村振兴的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苏南模式作为一个“主动式”与“内源式”的乡村建设实践范式,为理解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话语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动力、产权结构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乡村发展目标上均产生了质的转向,主要以制度创新为实践驱动,从而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振兴理念上,通过户籍制度、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的变革,以促进城乡融合;在振兴手段上,通过“三集中”的实践策略,以落实乡村有效治理;在振兴指向上,通过多元合作与网络化发展的路径,以建立一个“村庄空间—中心社区—城镇地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8.
如何发展农村的经济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产业化对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的背景、内涵和实现形式做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案例,对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效能的高低与乡村内部的聚合程度和功能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优化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乡村共同体面临不断式微的现状,乡村治理陷入破碎、低效的困境。文章以湖南省衡南县的“屋场恳谈会”为分析样本,提出从坚持党建引领、激活治理力量、再造公共空间、培育公共精神、加强科技赋能等维度重塑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彝族文化广泛渗透到彝族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彝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深刻影响着个体和社会的 发展。而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的彝族文化,对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屏山县积极发掘和 激活彝族文化,整合彝族文化资源,培育彝族文化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使彝族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支柱性产 业。创新彝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彝族文化守护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升彝族文化自信,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脱贫致富路 越走越宽,让农民享受到彝族文化带来的乐观感和成就感,为屏山彝区的脱贫、减贫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