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安徽省5县(市、区)574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引导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是影响其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户应对农地流转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经济理性;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对其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农地流转过程中应慎重对待各类隐性风险,建立严格的风险监管机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证农民参与权,同时积极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流转租金管理;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女性农民提供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浅析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年的改革开放,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中国2亿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农村经济的投资主体.随着投资主体由集体向农户的转变,农户投资的选择倾向、态势和决策均发生了诸多变革,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基于此,分析了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动机,即农户作为理性的投资主体,在生存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投资的原动力.但由于农业的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下,致使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具有短期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劳动者素质、政策和土地规模等成为制约农户进行投资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投入的资金来源;增加国家与集体对农业的投资,为农民投入创造良好环境;金融机构贷款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以及组织农民进行活劳动积累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陕西省安康市实地调研数据,对小流域治理地区的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统计描述,并分析了影响生计资本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治理地区农户总体生计资本较低,但是在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方面较之于治理前均有所增长;打工行为、非农经营与参与治理决策对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正面影响;生计策略多样的农户在生计资本上优于策略单一的农户;同时,小流域治理地区农户的收入多样性指数Dincome较高.根据小流域治理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园地制宣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自然资本的利用程度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东省287份农户调查问卷,综合运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主成分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农户土地政策认知及其农地转出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和农地转出比例均较低;对农户整体而言,土地政策认知水平提升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政策认知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土地政策认知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力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特征、区位因素和社会保障的作用程度相对较大,资源禀赋的作用最小。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提高农户的土地政策认知水平,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四川省农户为例,利用Logit模型对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调查户主的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首先基于农户行为模式对中国农户进行了分类,并借助于农户收入分布和收支状态分析了陕西农户的结构特征,指出陕西农户金融需求的特点是消费性融资需求占有重要地位,农业融资需求处于额度小、空间成本高的硬约束状态,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制约了非农生产经营性融资需求。提出的对策是:应发展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来解决消费性融资问题,以推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农业融资市场发展,农村非农金融应当以推动与农业、农民生活相关的第二、三产业发展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农民素质、职业能力、职业胜任力的研究,利用自编"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评价问卷,在广东省清远市进行入户访谈,获得有效问卷583份,经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模型,依据模型对清远市小农户融入能力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现代经营意识比较淡薄、持续学习能力不强等方面.提高农民持续学习的愿意,设计符合农民特点的教育培训路径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8.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农民素质、职业能力、职业胜任力的研究,利用自编"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评价问卷,在广东省清远市进行入户访谈,获得有效问卷583份,经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模型,依据模型对清远市小农户融入能力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现代经营意识比较淡薄、持续学习能力不强等方面.提高农民持续学习的愿意,设计符合农民特点的教育培训路径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户农业投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对农业的投资状况和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农户由于历史、生存和安全的因素一直没有停止对农业的投资。但是 ,研究表明 ,近年来 ,农户对农业的投资在数量上、增长幅度、投资结构及在其总体投资的份额上都有所变化 ,总体上呈现萎缩和恶化的状况。原因是农业收入增长速度降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及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等因素导致农民对农业的投资预期降低 ,抑制了其对农业的投资冲动和投资行为。因此 ,采取措施 ,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业的投资预期 ,形成良性投入产出循环机制 ,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现阶段农民素质的内涵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发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技术素质有待改善,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更需关注;农民参加培训的比例较低,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需求大,农民更喜欢现场面授、课堂面授与实验结合的培训方式;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农民收入对农民就业有一定的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完善我国农民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含义在于:注重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和能力增强,农民培训工作落实到村,围绕主导产业整体推进;改善工作机制,提高培训绩效以及出台有关扶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素称"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沂市,对原来被列为省扶贫工作重点的部分乡镇、村,就其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脱贫问题进行了调查。总结了低收入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特点;分析了农户低收入的原因,提出: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不断强化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3.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逐步建立完善多方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合力营造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平台;6.重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陕西省908户农户调查数据,从金融知识与金融能力两个维度测度了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采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民金融行为的影响以及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路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农民金融素养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其金融素养指数均值为0. 3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区域的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具有较大差距;金融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信贷行为、理财行为及保险行为;信贷行为、理财行为与保险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的路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38. 35%、18. 58%和26. 17%。据此,提出了开展农民金融素养教育、优化农民金融行为决策、保障农民合法金融权益等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小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的特殊地位,不仅构成了中国农民的大多数,而且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没有小农户也就没有乡村;小农户特殊的社会经济特征造成了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特有的困难,实现小农户的同步现代化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小农户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主线,而且也将成为未来两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小农户发展的机遇和危机并存,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小农户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会;随着中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为小农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济的可能,城乡资源流动的不断深化为小农户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农业多样性和乡村多功能作用的发挥为小农户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推动小农户的现代化保障了中国乡村最大人群同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太谷县禅坊村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从2012年起,对该村农户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根据2012年回收的56本有效账本进行了整理,重点对禅坊村农户收支情况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禅坊村居民消费从收支情况分析来看,支出结构以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为主;从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农村居民仍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生活消费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物质生活支出内部结构的分析来看,衣食的消费在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支出中占很高的比例。最后针对禅坊村居民消费特点提出提升居民消费潜能的几点措施,如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全面提升;完善政府职能,提升农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层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户的农地流转欲望出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从总体上看,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具有较高的农地流转欲望,但由于信息不灵、交易费用高、农地收益低等原因,这种欲望大多未转变成现实的农地流转行为.为了以较低的交易费用流转,农民大多希望政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几年,即从现在起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前,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地流转和适度集中的关键时期;但是,政府在介入农地流转时,也必须掌握合理的度,目前主要可在宣传发动、建立农地流转信息网络、农地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土地整理、对外招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青峰镇234户农户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获取了农户收入相关数据,对不同收入组的农户收入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着重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认为: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农户收入越高;户主为40~50岁的家庭,其收入处于最高峰,户主为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家庭,其收入相对较低;农村家庭中非农劳动...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农民无法从“公司+农户”中受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以“公司+农户”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与农民增收乏力之间的矛盾,文章以江西省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家庭经营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龙头企业实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目前农民无法受益的原因:以妇女和老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村“空心化”现状使得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偏小;农民和公司的主体地位不对称,农民难以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分配,农户和公司之间是松散型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普遍是小企业,生存的压力已经令其自顾不暇,即使有心也无力让为数众多的农户参与到有限利润的分配中来.  相似文献   

19.
基于来自广东、江西、贵州、四川、江苏、河南、宁夏、山西及辽宁等9个省2695 个农户的系统抽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平均数差异检验法,从农户视角对我国当前涉农政策 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农户已经分化为以兼业户为主体,包括纯务农大户、纯务农散户、 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纯非农户等5类;但对于中国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农地产权政策 和农地处置政策的评价,却不因农户的职业分化而出现差异,在所有农户的满意度评价中均 排前3位;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和农村金融政策在所有农户的满意度评价中均被排在后两位; 有农地流入的农户对现行农地处置政策较为满意,但作为农地流出方的非农兼业户和纯非 农户对该政策的满意度则相对较低;农业参与程度越深的农户对农业生产扶持政策的评价 越高.未来中国涉农政策优化必须坚持稳定与改革并重的原则,把优化农村环境治理作为 重点,让农村金融回归“涉农”本位,把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趋势,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的政策障碍和制度藩篱.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西省10县400农户对林改政策认知和响应情况的实地调查,将影响农民对林改政策认知与响应因素分为两大类,应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计量方法对林农对林改政策的认知与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林改程序相对比较规范民主,但农民对林改政策的认知仍然有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实施到位率比较高,但“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政策实施进度缓慢,农民对配套改革政策实施的响应度不高;农户对林改政策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政策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是影响农户的政策认知与响应程度的关键因素;林改政策制度安排与政策实施程序透明度是影响农户林改政策认知与响应的又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