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范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一个新范式的产生标志着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方法开始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在新的范式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只有从范式转变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才能科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系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努力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力求取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现有关于和谐社会研究的理论成果缺少一个关键的环节,即如何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理论的深度研究和实践的现实呼唤,都需要我们重视和谐社会实现的实践基础问题的研究.和谐社会实践基础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承袭并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时代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的基本内涵包含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把这个任务提高到了重大战略的高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思想指导和重要前提。当前,在全国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高潮中,进一步深入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搞清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对于整体把握和贯彻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整体把握和贯彻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不仅要求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和谐的精神生活.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尚有不少突出的问题.合理引导并努力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思想,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阐述当今我国人民精神生活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有助于人们解决各自不同的精神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离不开理论指导。这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既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创新,适应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站在时代前列观察和思考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崭新的时代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介绍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出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系承传华夏古代的礼乐文明,吸收百家之长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道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精神文化,不仅对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的基石之一。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的世界倡导道教博大宽容的平等精神,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道教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基础、道教和谐社会观的实践基础、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贡献三个方面看,道教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是对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和评价准则。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丰富而深邃的经济伦理思想,不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引起全社会的共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进行论述,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4.
确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社会是历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和谐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应运而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谐文化重在建设,不仅要植根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更要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成分,不仅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更要有具体实践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也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思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和谐的德育机制;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和谐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性和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均是高校德育工作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维框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同时又是和谐创造,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新世纪伊始,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蓝图.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后很长时间内我国政府乃至全体人民探索并着力实践的历史使命.探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维框架,只有归纳出正确的思维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战略宏图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当前阶段,电子政务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贯彻以民众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推进政府改革、完善官民沟通渠道、缩小数字鸿沟是电子政务在此特定时期应该遵循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