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事关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资源及执政地位的巩固。由于经济因素、政治和干部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当前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内容不全面,政治认同对象层次性和区域性较为突出,政治认同行为带有较为明显的现实功利性。应当深刻理解并充分发挥“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效应,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分化(身份认同和地域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结果呈现“边缘—过渡—融合”3种不同的形态,不同因素对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结果的影响存在差异:与人力资本相关的个体特征和政策制度因素对流动农民的身份认同影响显著;本地社会关系、居住方式、社会保障和外群体态度因素对流动农民的地域认同影响显著;居住时间与家庭因素则对两个维度的社会认同都产生了影响。在社会认同范畴的结果分析上,流动农民的社会认同整体上呈现出从边缘到融合的分化状态,不同社会认同范畴之间依然存在内群偏好与外群排斥。因此,提出应持续关注中国流动农民产生分化的社会现实,并需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政策的完善及对流动农民关系认知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农民政治信任是农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政府以及执政者的认同和依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民政治信任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政治参与异化、群体性矛盾多、宗教拓宽农村市场、农村政治效能感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部政治素养低、利益分化严重、农村生活压力大、政策执行不力等。需要采取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扶持政策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民形成了明显的粮价看涨预期;国家托市政策又降低了农民可能承受的价格风险,导致当前普遍的农民"惜售"现象,农民分期售粮已经对粮食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当前农民分期售粮的原因及其对农民、政府和不同粮食收购者的影响,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涉农政策,将农户储粮纳入统计范围,加大政府对农户储粮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跨界民族的国民认同研究,既能客观地了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程度,更有利于改善对少数民族的相关政策,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繁荣,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通过朝鲜族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其国民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性别、学历、成长环境、出生地、移居世代、访韩经历等诸多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都没有影响到中国朝鲜族的国民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自我意义的实现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存在职业角色认知偏差、职业情感消极及职业行为退缩等问题。这主要受我国传统价值体系、国家政策及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消极经验及师德滑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强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则需要通过淡化身份意识,树立契约精神,完善国家政策,优化高职院校管理,加强教师的认同教育及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与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政治认同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在论证分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感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探讨目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感的政策性因素,从基层行政、政治参与、民生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有参加基层民主选举、参加村民会议、信访、公众舆论等多种。调查表明,转型期农民的政治参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仍然很低。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传统思想的束缚、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和经济不发达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政治认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之源.社会和谐是政治认同所形成的理想状态.当前影响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全球化因素、市场体制因素、政府的绩效因素、腐败因素和公民的政治认知因素.应当针对这些因素加强政治认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粮价波动对农民增收及CPI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粮价涨跌影响着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其不仅影响农民的收益、粮企的利润,还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南2001年至2011年的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和CPI等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粮食价格的走势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粮食价格与农民收入、CPI的计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调控粮食价格、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民生观已成为党和政府执政的价值取向及施政的最高准则,民生政治已然成为新的政治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政治责任,政府要以包容性发展的新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执行以民生价值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为民生政治的运行提供制度保证,推进以公民权利的实现促进民生权实现的社会管理创新,并把民生指教纳入政府绩效考棱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户生计安全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当农户获得持续谋生的资产、收入和能力,并维持福利水平接近或达到社会公认的客观保障条件,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传递给下一代时,安全的生计由此获得。生计安全为农村减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研究途径。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困境表现在固有生计遭到破坏、替代生计尚未成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农民短期经济利益冲突,低水平均衡陷阱等方面。由于难以走出贫困农户生计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农户无法实现生计安全。因此应建立农户生计安全评价体系,促进农户生计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耦合,进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政府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权力有限的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注重服务的政府、讲求诚信的政府、权责一致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应该具有"主权在民"的理念、"职权法定"的理念、"监督用权"的理念、"程序合法"的理念;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设应该着力提高国家行政立法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落实问责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4.
论非农化进程的农户借贷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农化进程中各类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较大,研究处于不同非农化水平的农户借贷行为,发现其特征和需求规律,对于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合理配置和利用农村金融资源,更好地满足不同农户的资金需求,推进农户的非农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根据对陕西三大地带的12个县,28个行政村共237户农户,为期5年的借贷行为的持续性问卷调查资料,从借贷用途、借贷水平、发生率、规模以及借贷来源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借贷行为做出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私人藏书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特别是汉代,我国私人藏书在先秦基础上,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汉代宽松的文化政策,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增长繁荣,加上统治者对书籍文献的重视,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定校书之制,设专司机构,尊儒重经,明经取仕,兴办太学,鼓励私学,刻立石经,开辟书肆等等,所有这些,不仅为私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也刺激了私人藏书,加之造纸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遂使汉代私人藏书持续发展。汉代官私抢救、恢复、整理、保藏、编撰、传播书籍文献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对传承中华文明贡献之大,无法估量。  相似文献   

16.
民生诉求是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社会发展问题之一,也是"十二五"规划中重点阐述和部署安排的主要内容。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都积极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也特别重视对民生类指标的设计与实施。本文通过以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为例,详细分析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规划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制定促进本地区民生任务的完成,并就规划指标体系对民生工作的推进效果、主要作用、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认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公民是国家认同的主体,公民对国家最直接的感知和认同就是国家治理的成效及其能否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要。国家治理成效关乎国家认同建构,公共政策作为国家治理的理性选择,对国家认同建构有着基础性影响。公共政策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政策过程与国家认同建构具有交互性,本文力图厘清公共政策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功能逻辑。由公共政策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公共政策对国家认同建构既有积极功能,也具有消极影响。好政策有利于促进国家认同建构,不良政策却不利于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8.
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影响农户营林积极性的主要成果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评论。既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又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研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影响的整体效应;从农户政策需求出发,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准确评价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作用下的农户营林绩效;多层次、多部门协同配合,对农户实地调查和样本选择上要注重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农户借贷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福建省农户调查的基础上,从借贷规模、借贷性质、借贷具体用途、借贷期限、借贷频率、借贷利率和支持方式等角度对农户借贷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最后根据农户需求的特征,提出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元性、半合法性、松散性和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认为,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庞大的农民工阶层的最大特点是二元性,这是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在一个社会阶层身上的典型反映.农民工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由其身份的半合法性造成的,而他们缺乏组织的松散的社会联系是其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农民工的特性及其形成原因表现了中国渐进改革的特点.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