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发,群体上访、进京上访事件日益增多。群众利益表达途径受到堵塞、公民政治参与不足、政府诚信缺失、司法腐败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群体上访产生重要影响。此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对群体上访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居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信任——兼论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信任是公民与政府闻的一种互动,它涉及公民、政府与特定价值之间的特定关系.影响政治信任的因素众多,我们可以将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层次、社会层次和政府层次.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状况并不理想,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而下降:公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最高,省级政府次之,依此类推,公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度则最低.在当下的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培育政治信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江苏省"居民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公众的道德伦理主观满意度以及政治信任度,借此探讨影响公众政治信任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在政府致力于建设信任社会,提升民众政治信任度和政治支持水平的过程中,仅通过简单的经济绩效和意识形态灌输很难实现。从长期来看,社会主要群体的道德伦理状况仍然是政府获得居民政治信任的重要来源。因此对政府来说,预防和遏制官员腐败、加强制度与文化建设、修正市场经济对中国伦理道德的冲击,与提高政府的经济绩效、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一样,都将是提高公民政治信任度、增加政治体制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担负着政府与公民互动关系中政府公信力提升与降低的"镜子"作用。文章重新构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子,由介质传播引伸出新媒体内涵、特征以及新媒体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双重影响,从而提出变革政府理念、转变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治理思维、引导公民理性参与地方社会事务和构建"倾听-回应"型的政民互动关系等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兴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协商民主是20世纪晚期在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互联网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立基于新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全面的参与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直接沟通的可能性.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公共论坛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且与政府发生互动.互联网公共论坛中的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体现了民主的价值和精神.虽然互联网公共论坛还有待于规范,但这种政治参与方式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决策的优化等方面,无疑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访体制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公民与政府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我国特色人民民主形式.但近年来,由于我国信访制度参与的不完善及上访渠道的不畅通,公民非制度化上访正在扩大,从而导致了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不全面性.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种完善的上访体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分析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内涵、特征、演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大量经验性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社会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主要表现是非营利组织兴起,公民社会力量影响国家政策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国公民社会萌生的原因可归结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全球化参与、政治文化发展.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面临的国际环境,通过市场演化和政府建构型塑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合作互动关系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时空想象,设计国家未来发展模式,这种想象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着眼世界。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走向世界。传统农耕社会的理想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晚清政治小说国家想象超越这种小农的社会乌托邦。政治小说的直接功利性超过了它的艺术性,政治小说本身代表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愿望,没有贴近普通民众的想法,因此没有实现新民启蒙的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文化是在网络技术影响下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态,其"新"之一表现为催生了新的政治文化主体——网络社交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培养了政治文化的公民气质,引领了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网络社交媒体的不当使用也造成了网络政治文化混乱,其商业性威胁政治文化的民主性,其激进性威胁政治文化的一致性,其不在场特征威胁政治文化秩序。应通过调整网络政治文化主体结构,改善和优化政府和传统媒体在网络环境下的文化主体功能,以实现对网络社交媒体积极功能的发挥和对消极影响的规制。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地区的"马拉松改制"中,裕汉群众的上书请愿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上访博弈战.上访博弈不是上访者之间的直接对垒,而是上访者、受访机关和另一上访者之间的三角形较量.重策略不重事实是上访博弈最突出的特点.为达到影响受访机关的目的,假造民意、假借民意、假造证据、提高上访级别等策略手段被竞相采用.防止和降解上访博弈,关键是要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处置上访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政务公开的内涵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务公开作为一种政治现象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政务公开 ,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公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我国的政务公开 ,无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 ,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这影响了政务公开理论研究的深入 ,也影响了政务公开实践的进一步开展。在我国研究政务公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 ,站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政务公开。界定政务公开的内涵要根据中国政治结构的实际状况 ,既要保证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又要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干预”思想源远流长,既有增加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主张,也有减少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主张。“政府干预”模型分析表明:“政府干预”与“干预净收益”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并存在一个最优的“政府干预”。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一直在调整“政府干预”程度以满足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历年的“政府干预”程度就在“最优干预”程度上下频繁波动。政府应当谨慎的决定增加或者减少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干预”,以使“政府干预”产生最优的“干预净收益”。  相似文献   

13.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权利保障上,必然要求实现从"以人为本"向"以公民为本"的价值转换。"以公民为本"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诉求,也是人本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在当下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提升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的个体政治主体性并凝聚社会共同主体性,乃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政治观的核心。放眼未来,推进"以公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途。中国"以公民为本"的公民政治发展一直内涵于人民民主的人民政治之中。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地落到实处,保障和实现每一位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促进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为少数或弱势群体争取文化和政治权力的斗争中,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多元的文化结构中,“承认的政治”和“少数话语”两种理论立场和论述策略存在对话、互补和辩证的空间。对于弱势/少数族裔文学而言,认同与承认无疑是一场永恒持续的奋斗。实现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之间真正的宽容、多元、平等和相互承认,人文知识分子需要更积极的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需要进行不断的“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海外华人文学的历史即是一部华裔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展开“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热点。做好中国梦的融入工作,需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明确中国梦融入工作的必要性,遵循中国梦融入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基本途径,以此期冀提高中国梦融入工作的有效性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结合起来,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来,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政府文化是政府管理的灵魂,决定着政府管理的运行方向和目标。当前政府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巩固政府文化建设的历史基础、经济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心理基础等,促进政府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代清官形象代表,包公是完美无缺的正义化身,在中国司法文化中,包公早已被神化.然而,如果以元杂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为样本,在现代法治视野下评判包公,我们会发现不仅《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这位葫芦僧会判葫芦案,身为清官的包公也同样封建迷信十足,他为了所谓的结果正义,在断案中有罪推定,并不惜刑讯逼供,最终导演一场包庇凶犯、枉法裁判的葫芦案.中国司法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清官情节,但司法公正并不仰仗清官,其根植于法治而非人治.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消费文化日益盛行,消解着大学生的个人认同与政治认同,大学生在追逐个性的同时让渡了自我的评定,他者生成为中心。而中国梦的提出,在文化等方面给予大学生理想信念予以重铸。以"向量"为基本的分析方法,把被他者置换的中心重新转置,为个人幸福找到新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可凝练为"贵和持中,自强不息"八个字,它生发于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过程。"贵和持中"体现的是中性智慧的处事方式,而"自强不息"则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质。中国精神的民族内涵与今天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亦是内在衔接并完美融合的。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新的形势下,应深入地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建"三课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利用新媒体整合传播社会正能量等,进一步探寻高校青年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