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金石学的繁荣固然与学者的访碑、交游、鉴赏息息相关,但从微观角度或消极方面探索这种繁荣背后的几股力量更能深入清代朴学的内部。政治上,不少文人士子将与官场权贵鉴赏、交流金石碑拓视为亲近权贵和获得升迁的工具;经济上,拓工为官场富豪捶拓不但能够获得经济上的满足,在政治上也有便利;文化上,部分仕途无望的文人将金石研究视为声名千古、永继不朽的见证,不断著书立说。金石学作为清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字学等其他学科,金石学家亦不专精一门。从社会史的角度可以看到学问之互通、学者之交游,这些消极因素往往是清代金石学发展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2.
清代金石学勃兴,义例分支亦随之蔚成大观。清代义例探求扩展了“金石三例”仅限于唐宋大家、名家的原有范围,分裂为骈文、古文、折中三派。金石学领域的关涉义例之作繁琐且有考史倾向,背离了“金石三例”开创的有裨文章的传统;辞章学维度的碑志义例研究与现世创作紧密相连,直接服务于创作,其探讨具有重要的文章学和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守敬以金石裨史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石裨史”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杨守敬独特的治学方法之一。本文从考释金石文、以金石考史、释史等方面探讨了杨守敬的金石学成就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于1902年至1906年出任甘肃学政期间,勤力搜罗甘肃金石资料,尽心进行研究,不仅大大推进了甘肃金石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为推动甘肃地方金石学的研究和金石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后人多藉由《语石》或《缘督庐日记钞》展开研究,既未尽其详,亦未尽其意。唯有以全本《缘督庐日记》为主兼采《语石》,才是了解叶昌炽与甘肃金石学研究的最好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冬生 《东岳论丛》2004,25(3):136-142
清代山东“汉学”的流变表现为 :清初 ,受实学思潮影响 ,考经证史 ,经史并重 ,旨在经世致用 ,此时的“汉学”可称为“经世的汉学” ;乾嘉时 ,经世的宗旨变为单纯的考据 ,学者致力于“阐许以通郑” ,小学取代史学与经学并举 ,“经世汉学”也蜕变为“考据的汉学” ;嘉道以后 ,治学重点转移到金石文字 ,金石之学遂成显学 ,是为考据汉学的余韵。尽管各期“汉学”旨趣有异 ,但在经学、史学、小学及金石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张然 《北方论丛》2012,(4):21-23
作为清代乾嘉时期北方诗坛盟主的翁方纲以金石学考证入诗,形成以"填实"为特色,以其号"覃溪"命名的"覃溪体"。"覃溪体"曾拥有众多仿效者,在当世和后世又备受诟病。翁方纲诗作表达了其作为金石学者对研究对象的感情,这种情感在传统的抒情范畴之外,因而会出现"少性情"和"如入宝山"的相反评价。翁方纲引学问入诗,实际是寻找诗歌创作新的生长点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衡先生(1881-1955)是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西泠印社社长。其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一方面继承了清代以来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又能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金石学,开创了近代金石学研究的新局面。值西泠印社举“重振金石学”大帜之际,草撰此文,在回顾历代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马衡先生《中国金石学概要》一书的学术成就进行初步探讨,并总结其在金石学上的主要贡献。不当之处,祈望同道匡正是幸。  相似文献   

8.
邵晋涵是金石学行家,重视金石碑刻的搜集和研究,并有意识将金石文字材料运用于<尔雅>的训诂实践.其<尔雅正义>一书计50处引用金石材料,内容涉及校勘经注,训释词语,考索典制,提供异文.在材料甄选上他尊崇金石,但不盲从.他采用的传世文献与文物综合释证方法,开启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诸多学科中,考古学可以说是最年轻又最富有活力的一门学科。虽然说传统考古学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有金石学的基础,但真正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形成和诞生也只是近百年来的事。上世纪初叶,随着国门被打开,日、俄、德、法、英、瑞典等欧洲各国的许多文人、学者、传教士、探险家、盗宝者纷至沓来,在攫取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物的同时,也相应地把西方一些先进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而我国则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继承传统金石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考古学体系。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考古学研究室,1924  相似文献   

10.
钱寅 《船山学刊》2023,(4):83-96
清代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复兴,是清代考据学发展的阶段性产物。随着考据学的成熟,其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断深入和拓展,学者为了复古与求是,逐渐将经学体系上溯至西汉,今文经学随之被纳入研究范围。考察考据学内部对公羊学等今文经学的研究以及传统意义上今文经学者对考据学的吸收与利用,可以看出沿着考据学发展这条脉络而生成清代今文经学复兴局面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1.
清代金石学发展概况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名询 《学术论坛》2005,(7):150-154
清代学者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玩物”而不“丧志”,将金石研究推上巅峰,使之成为清代学术的核心。此外,一个引人关注的情形是,他们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学术迈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石鼓自唐初出土后,日渐受到学者与文人的重视,历代皆有咏石鼓之佳作。伴随宋代金石学的兴起,由唐入宋,石鼓诗在内容取向上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术性的深化,情感性、史鉴性、哲理性的依次显现。与之相伴,内容取向的转变也带动着结构模式的变化及审美风格的转向,韩愈《石鼓歌》一贯而下的气势日渐被宋代石鼓诗平易、婉转、整饬的风格所消融。而石鼓诗的流变也大致代表着金石学兴起背景下金石赏鉴诗的流变,并具有重要的诗歌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左传>作为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至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清代汉学的复兴,清代<左传>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考据学方法研究<左传>.<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过程及其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左传>考据学的发展,即重新确立了<左传>在<春秋>学上的地位、提倡以训诂考据方法研究<左传>以及坚持<左传>的经学正统地位等.  相似文献   

14.
清初文学家王士禛和孔尚任既是山东同乡又是挚友。官居北京期间,他们经常共同赏鉴金石书画,并以诗歌、笔记等形式对其进行歌咏、著录和题跋研究。这些活动反映了清初士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从中可见文学和金石学的交融与发展及朴学兴起之前的学术动向。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目录家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事,必须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王氏学术成就卓著,其言可谓经验之谈。无数事实表明,研读古籍、通晓目录之学,读书,则可以循序渐进;研究,则可以得心应手。同样的道理,阅读历史典籍、研究历史科学,首要之务,就是通晓史部目录。惟其如此,才能沿书山之径探得“中秘之金”、破学海之浪寻得“精萃之宝”。然而,欲掌握史部目录,则必须对史部目录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学术功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史部目录是整个文化典籍目录的一个分支,它随着文化典籍目录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同…  相似文献   

16.
史部目录学是打开浩繁史籍宝库的钥匙,是读史治学之门径。史部目录在中国古代目录分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一直影响到近现代。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史部在分类目录中也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想就史部在分类目录中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作一论述,以求行家指教。(-)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浩如烟海。为了整理浩繁的典籍,人们把书目进行综合排列、分门别类,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科学,即目录学。随着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史部逐渐在分类目录中形成。先秦时期,尚未有目录之书。直到公元前一世纪,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海峡两岸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在题咏、绘画、戏曲、续书几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最突出的是题咏,对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的研究应以题咏为主,结合其他现象进行互动探讨.同时,与主流的男性社会相比,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在文化、家庭、性别等方面所体现的特点更为明显和复杂,相关的研究也应该结合这些特点,并适当运用接受理论、性别理论、互文性批评、跨文化研究等方法.这样才能通过其间多重的互动对话关系,整理出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的全景式表现,探析清代女性在整个<红楼梦>接受史上的历史定位与文学/文化价值,并进一步掌握清代中后期女性的生活、交游与创作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中叶,明清朝代更迭带来社会的动荡和文化氛围的变迁,新的学术方法和观念随之产生。以金石、考据为特色的实学运动风起云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访碑"活动令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清初的著名学者朱彝尊便是这一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于访碑所得碑板的研究是其金石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曝书亭集》中关于访碑、读碑的文字是研究朱彝尊学术活动的重要材料,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读碑、考据的心得体会,如实反映了一个学者、士大夫的活动和感受。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清初学者对于新的学术方法的尝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新观念,对于研究十七世纪文化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乾嘉时期出现了一批提倡风雅的幕府,这些幕府成为诗人、学者的聚集地.乾嘉幕府学术气息浓郁,以卢见曾、朱筠、阮元等人为代表的幕府,倡导学术研究,一度成为学术基地,乾嘉学术由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乾嘉幕府的文学活动,对清代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乾嘉幕府的文学活动,使清代诗文创作渐至兴盛.作为沟通“朝”“野”的纽带,幕府体现官方意识与布衣意识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金永爵是19世纪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清晰、鲜明地反映出近代转型期两国文人的交流实况与思想变化轨迹.他从禅学转入程朱理学,以理学为基础再去关注金石学和考据学,由重词章转向重义理,从崇尚"雅致"到发自"真情",这些都与清代文士的交流密不可分.他对清代文坛的理解与认识,也得益于与之交往的清代文士,但在其过程中也出现过信息上的误差.金永爵平生所学不拘一格,他不断接受新思想,在清朝面临西方侵略的危机时刻,又与清代文士积极探索应对西方列强的对策,体现了他开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