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词尤其是句末语气词是汉语中专表语气的词类,与英语相比,汉语语气词表达各种语气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表现为:其一,句标记,即指明一个句子的完结,以此与其他句孚划开界限;其二,完句功能,汉语中许多语言结构形式是不自足的,句末语气词的加入可以帮助句子成立;其三,凸现情感,句末语气词可以凸现说话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借鉴现代汉语浅议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借鉴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了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中的不足。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系统性研究有所缺失;对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归纳存在问题,很多研究者往往将语气词的语气意义与它出现的整个句子的语气意义等同起来;对有些近代汉语语气词的历史来源及其演变的分析争议过多;有一部分近代汉语语气词如“着、来、罢、些、在、好、的、去来、罢了”等,因为同时存在同形的动词、助词等,当它们都处于句末的位置时,其鉴别比较困难,还没有找到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的偏误在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从汉语介词"在"的用法出发,分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四个方面分析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在"的使用偏误,并力求找到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语气词是一个汉语特有英语没有的词类。本文首先论证了汉语语气词是主要用于表达语用功能尤其是施为性语用功能的 ,并受Sandor认为汉语是施为性小品词主导的语言的观点的启发 ,在肯定了古代汉语中语气词在语用功能表达上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后 ,从语气词出发 ,对中国古代典籍英译中存在的失误举证实例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疆民族学生汉语习得中的动词句配价偏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配价语法理论为依据 ,以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使用的汉语中带有偏误的动词句为研究对象 ,分析使用动词的偏误及使用动元的偏误 ,并找出使用动词句配价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韩礼德(H a 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为依据,对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学习中,韩国学生出现语音偏误是常有的事。受母语的影响所产生的负迁移;对所学汉语进行错误类推,是其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不习惯声带的松紧变化,又影响了他们对汉语四个声调的准确常握。对比和分析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偏误的出现,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学生作文中的汉语偏误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文中的汉语语句偏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汉语作文中存在的偏误,就如何开设汉语写作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涟源荷塘方言中的语气词数量多 ,用法灵活 ,其特征符合汉语共同语语气词的一些规律。单用的语气词 ,每一个一般能表达多种语气。几个语气词的连用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在处理文化因素时,译者可以通过两种策略,即归化(adaptation)和异化(for- eignization),对意义真空进行翻译补偿。归化是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用译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源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语气词的使用在汉语中比较常见,其本身并无什么实际的词义。由于英语中某些语气词的缺失,汉语语气词的英译尽可能通过归化的策略来体现。本文论述了如何用归化策略英译汉语语气词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汉语情态副词表示动作的性质或状态。历时地看,汉语文学源头情态副词的使用情况及其语义是怎样的?本文以《诗经》为例,对《诗经》的情态副词进行考察。考察获得的数据表明,《诗经》里的情态副词分为表真实、表持续、表相似三类。考察《诗经》的情态副词,对于从纵向理解汉语情态副词语义形成、连续性及解读《诗经》文本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语言中,情态动词是情态意义表达的主要形式。研究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和学习英语情态的地道表达,使交际更加成功。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现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调查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着过度使用一些核心情态动词和少用半情态动词的倾向;情态动词的使用严重受到情态动词汉语语义的干扰,使表达不自然、不地道。  相似文献   

13.
日汉语气助词对比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深学习者对日语终助词和汉语语气助词的理解和掌握,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明两者共性存在于“使用场合——对话与独语”“句中位置”“地域性”和“重叠使用”四方面;差异存在于,日语终助词具有“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特点,且交际功能发达。与日语相比较,汉语中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比较丰富,使用复杂。针对以上学习难点,提出参考性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运用逻辑语义理论对现代汉语"得"字句实例进行逻辑语义分析,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得"字句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分类。第一层次分为模态句和非模态句。在第二层次中,模态句分为表时间的时间模态句,表必然和表可能的真值模态句,表应当和允许的规范模态句;非模态句依据对补语的逻辑语义分析,分为说明行为主体句,说明行为对象句,说明事件句三种情况。本文的研究可对过去"得字句"的语义研究作一些补充,并为中文信息处理中"得"字句语义方面的处理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汉社论语篇为语料,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人际意义的理论基础上,把情态系统作为研究核心,比较了英汉社论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比较结果显示,英汉社论语篇中情态动词和情态隐喻的分布呈现不平衡趋势,汉语社论中的高值情态动词分布比例明显高于英语社论,而英语社论中的情态动词多是低量值和中量值。同时,英语社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更倾向于隐性主观和显性客观情态取向,而汉语社论语篇则更倾向于显性主观和隐形客观情态取向,这种趋势体现着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有其独特的情态意义,与其在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身份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对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功能以及其礼貌值做讨论,有利于规范"哦"在方言中的使用,也为其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气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始对汉语情态展开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然而,汉语情态研究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研究路径上来看,从传统语法以及从历时语法化学角度对情态语义系统以及情态主要表达形式的语义与句法特征进行描写的研究较多;从认知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情态进行的阐释性系统研究较少。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汉语学界在情态定义和类型、情态与语气的关系、情态动词划界等方面尚未达成较统一的认识。未来汉语情态研究可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研究路径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深化和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中国日报》中美专栏作家九大主要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以及三大类别的语义分布情况,试图分析中国高水平英语使用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情态动词表达观点与态度的异同,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阅读与写作中更加准确精当地理解与使用情态动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作为信息性翻译的《专利法》官方英译本质量很高,但也存在白璧微瑕。这主要表现在:错用法律英语中的专业术语,误以为不存在对应语而创造新词来翻译,以及介词、情态动词的误用等。本文指出这些瑕疵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