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人之所以能在低级的社会形态下创造出不朽的艺术,正在于他们把人的自我意识推崇为最高的神性精神,并将以能动性、可能性和创造性为本质规定的人之神性作隆重的宗教礼仪式地赞颂,而这种“宗教”是对人之自由实现的神性理想虔诚地膜拜,因而希腊宗教就是艺术本身的宗教,它与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是合一的。而人之人性和人之神性高度合一这种理想状态正是通向现代的“永恒的角度”,它强烈震撼和感召着在资本主义下失去了精神家园的现代人重返故里“诗意地栖居”。这种对人之神性的皈依和守望情愫,从古代一直绵延至现代,历史终于首尾相衔地完成了由低级向高级、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的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宗教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是人类永恒的天性,也不是社会存在中的永恒,而是在人类意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其次,宗教过程既是一个物质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过程。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自我肯定。在宗教过程中,人们不仅确立了超世界的形象,而且确信这些形象的实在性。人们也不止于以“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还会通过人的情感、情绪以及其他主观的个体因素来感受和体验超人间的实体存在,而人的需要、依赖感等要素在宗教起源上都具有心理学意义。所以宗教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等最基本的历史调节机制,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构成人类历史得以维系、延续和发展的永恒纽带和基础。当然,法、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的调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都不可能是单独起作用的,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历史调节机制,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兴起于欧美的宗教现象学,以其系统的方法论独树一帜,成为当今西方宗教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宗教历史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在宗教历史学和比较宗教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以“描述科学”、“观察科学”、“经验科学”著称于西方宗教学术界,其任务是通过对广泛的人类宗教现象的观察、思索、分类、比较,揭示宗教现象的结构联系,破解宗教现象所隐含的意义,把握人类宗教意识发展的规律性和规则性。而  相似文献   

5.
文化·商帮·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传统与现代化好像一根绳的两端,当你拉直的时候,两端的距离就很远,当你把它盘起来的时候,两端的距离便很近,这里还要补充一句:勿论是拉直还是盘起来,历史是始终拧不断的一根绳。因此,只有在民族发展的历史联系中,才能理解传统与创新、文化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一、民族文化与现代管理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它起源于社会成员劳动、生活的集体性,以及在劳动、生活过程中相互交往的必要性。按照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德鲁克的说法,管理不仅是一种工作、一门学术、一种任务,管理还是一种文化,它包…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早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就牢牢地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千百年来,人类创造了各种信仰形式,宗教信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如果说,理性地思考人的当下存在之局限,以及建构一种超越世俗而走向神圣彼岸的信仰是各种宗教教义的核心,那么,宗教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有限性,以及有限的人对无限的终极神圣的一种永恒的追求。由此,宗教信仰必然表现出对尚未实现和证实的“彼岸世界”的确信,并将它作为现实之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一个神圣导向。不同的民族创造了…  相似文献   

7.
刘燕华 《理论界》2013,(6):143-145
俄国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契诃夫离开人世已经百年有余,但他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苛刻筛选,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瑰宝。契诃夫的作品包涵着人类永恒的思索、永恒的困顿和永恒的希望。契诃夫存在于所有有人在追求、有人在痛苦、有人在爱、有人在挣扎、有人在欢乐的地方。他的作品深刻而有力地表现了既属于作家个人、又属于人类整体的生活经验和精神内涵,其留给人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释:铁肩担道义与人民心心相印;引导人们关注自身的命运,进而改造社会;作家应该有远大的视觉,对祖国和人民的未来满怀着期望。以期人们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宗教结构体系中,以对神的信仰为基础的宗教意识处于核心地位。正因为如此,在西方源于拉丁文“religio”而形成的“宗教”一词,被神学家们加以利用。由于该词有“联系”的含义,他们于是试图提出证明,似乎宗教从来就是神与人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和关系,把宗教说成是神的启示,是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赐予人的“永恒的真理”,这种神圣的永恒的真理是自有人类以来即为人所信仰,不可移动、不可动摇、永不灭亡的绝对存在。在这种宣教中,自古以来历代受苦受难的劳动群众不断努力以求达到自我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有一种“末世”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终结,整个宇宙的命运也是这样。永恒发展是物质永恒循环中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理解应当置于这个大背景之下。恩格斯的“末世”论既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又是立足科学成果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视野中的人类道德——现状·假说·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效用假说” ,把人类所有行为都看作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偏好选择追求广义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从而把“道德偏好”、“情感偏好”、“审美偏好”甚至“宗教偏好”和“信仰偏好”都纳入最大化的分析框架。本文力图证明 ,在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中 ,非经济偏好对经济活动来说并非是一个外生变量。在广义效用最大化过程中 ,人类行为将依据一定的偏好结构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 ,从而为经济学的最优方法运用于人类道德行为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一) 太平天国革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特别是它以拜上帝会的名义倡导革命,这是一項不容忽视的特点。如何估計太平天国革命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来理解拜上帝会教义和革命思想的关系?如何来認識拜上帝会和基督教的关系?这都是些重要而复杂的問題。这些問題牵涉到总結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訓,牵涉到我們对农民战爭和宗教问题的認識。西方資产阶級中国历史研究者们对太平天国的宗教問題有着形形色色的看法。有人說:它的宗教“內容溯源于耶穌教”,但“它是极端中国式的”。又有人說:“太平天国的宗教是基督  相似文献   

12.
通行哲学教科书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作一个普遍命题,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一个永恒的价值主体,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性质。实际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是一个特殊命题,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深刻分析后得出的一个具体结论,它揭示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即将开辟的一个自觉创造人类历史的全新阶段,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现实实践的反映,它所表达的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 ,但资本家及其学者却妄图证明 ,它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形态。本来这些观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 ,但偏偏有人企图用所谓的现代数学手段来重新“证明”资本雇佣劳动对社会来说是合意的。这些“证明”同样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宗教现象穿越了自古迄今人类的一切时空存在。人类一切的精神文化都能找到宗教的影子。宗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有益于人类文明进化。中国民间社会中蕴含有丰富的宗教心理和情结。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在当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观察世界的宗教问题,必须把握宗教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其中"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是技术的表现。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把技术的本质追溯到它的词源含义即艺术和诗,这也提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本质不能仅从它的强大的数字计算功能来理解,它的工具性和人为性只不过是其本质的一种异化形态,而真正的本质是人类智能的“去蔽”(■)和“成己”(Ereignis)。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揭示了这种异化的必然性及其哲学人类学含义,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以及由此发生的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作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历史根据。这就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的异化现象打开了一扇窗户,对人工智能的本质的追问也不再停留于海德格尔式的宗教神秘主义,而是进入了对人类起源的历史现象学分析。基于人的本质即“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及其所蕴含的意识和生命活动的统一,应将人工智能的本质理解为人的本质中意识和生命活动这两个环节在“人为性”中的统一。人的本质中意识和生命活动的对立和分离具有历史必然性,扬弃这种对立回到人性的完整性是人类不可放弃的永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督宗教的革命性体现在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的精神革命、是西方哲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基督宗教在历史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异化,但其内在的革命性没有泯灭,<圣经>中包舍的革命因素不断矫正着人类生活中的种种偏离.理解马克思的宗教批判要从其思想主旨即人类的全面解放出发,宗教的消亡与人类的解放是同一过程.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宗教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世俗教育的影响佟德富,杨桂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心理特质等。对于宗教与政治、宗教与道德、...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世俗化和藏传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本质进行科学的探讨,就会懂得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必然同人类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等各个层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宗教作为弓种文化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是因为宗教观念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人间的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宗教观念的性质。由于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存在下去,而且还将会对一部分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然而,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的门槛,这是一个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千变万化的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迫使人们树立新思想、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周志雄 《学术论坛》2005,(11):160-163
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常常表现出超时代的隐喻意味,这种隐喻意味不仅呈现了情爱叙事本身的永恒性,也使小说具有哲学或宗教思想的深度,从而表现了“人类的永恒困境”。这种深度情爱叙事提供了文学对人生发现的可能性,它面临的困境是思想与形象如何粘合、小说如何有所发现,而不是简单地演绎一个哲学或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20.
“异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如果我们离开具体历史条件抽象地谈论异化,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来,“异化”在霍布斯、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那里,都有很不相同的含义。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更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特定的范畴,用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后期则仅仅把它作为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补充概念来运用,其内容是十分明确的。有些同志把异化概念抽象化,并由此出发谈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就阉割了马克思关于异化概念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内容。有人还据此把异化永恒化、普遍化,论证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这就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