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2,(6):2
<正>罗康隆(1965—),男,苗族,贵州天柱人,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湖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环境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3X):2-2
<正>罗康隆(1965—),男,苗族,贵州天柱人,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湖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环境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类学的艺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盛,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开始出现学科建构的迹象,其显要标志是艺术人类学的诞生,这是一门介于美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内在地具有审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人类学还应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采取一种“间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艺术的考评放在审美与文化之间,在它们的双向交流互动中把握艺术;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田野工作基础上的文化诗学方法;而努力发挥其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文化功能是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近日,适逢“’ 99南宁国际民族民间文化学术研讨会”之际,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在南宁召开了首次学术规划会议,会长郑元者、副会长廖明君、方李莉、王杰、刘祯、彭兆荣等出席会议。与会者围绕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基础建设、田野调查、知识教育、学术园地、学术交流、年会筹备和组织工作等议题开展了切实有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术目标,就是要立足于在本土文化的艺术人类学资源中实现中国艺术理论和审美精神的现代性追求,以人类艺术的眼光、全球的眼光和开放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总结我国各民族的艺术实践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3,(2X):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周大鸣(1958—),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2013年7月至8月,本刊记者在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采访之际,遇到周大鸣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也在通道开展田野调查,借此机会就通道侗族和侗寨变化等相关情况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搜集丰富的个案,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掌握阐释工具和手段与把握阐释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业中生成的旅游展演艺术,是各种地方性文化旅游中文化变迁的表征,目前学界主要在旅游人类学和民族文化学视野对其进行阐释.无论其作为"传统"文化还是"发明"的"传统",或是其中表现的"意识形态"与地方性"认同"、"真实性"以及"互动协商性",都未能很好地呈现其与一般文化现象的不同及其与地方性文化生活的具体关联,艺术人类学"回到生活"的"行为研究"和"艺术""文化"双重解读的理念方法无疑为其提供了富有阐释力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3,(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0.
2016年8月1日至8月3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青藏高原与一带一路战略”学术讨论会暨第九届常务理事会在青海省西宁市顺利召开.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张昌东主持,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索端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尹虎彬,云南民族大学校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那金华,云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正权,西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保罗,贵州民族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国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3,(4):2
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2.
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人类学是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离合关系的产物,它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成为一门有系统的学科.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承诺要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作出更加广泛的、全面的观察,而且寻求对艺术和人生的真理作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简讯     
7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民族研究》主编、博士郝时远研究员应邀来我院民族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当代世界与中国的民族问题”的学术报告,院长王作全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党委书记樊大新、副院长何峰教授出席了报告会,来自民族研究所、经营系、藏学系、法学系的部分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听取了报告。会后,郝时远研究员又与王作全院长、何峰副院长及民族研究所师生就我院及民族研究所的相关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座谈。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2005届民族学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2,(4):113
<正>2012年2月17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民族节庆专委会承办的"民族节庆文化与传播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周明甫,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武翠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入选人中有一位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青年人类学家,他就是湖南吉首大学的罗康隆教授. 罗康隆教授于1965年出生在贵州天柱县,苗族.他先后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2003年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95年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教授.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建设带头人,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民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首届"百人工程"人选,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人选.  相似文献   

16.
覃乃昌是壮学研究领域的灵魂人物,也是壮学理论体系的先行者,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壮族稻作农业史、华南民族文化史、华南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特别是在壮族那文化、布洛陀文化、盘古文化研究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广西民族学界争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为推动广西民族工作的发展,为繁荣广西民族研究特别是壮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有鉴于此,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于2006年3月20日到广西民族大学作关于壮学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本期主打栏目"南岭壮学"出刊之际,本刊特将此次学术报告内容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杨圣敏学术简历(含成果要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圣敏 男,回族,1951年生,中共党员,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8.
谭瑾 《民族论坛》2012,(24):116
<正>2012年11月9日-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民族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近百名参会代表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由介入到内生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厘清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是探索艺术实践路径的前提,人类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为日常化与多元化、能动性与本质性,这是由人类学视角下乡村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的.艺术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价值实现的知识性生产的永续性保护、物质性生产的生活化传承和艺术乡建是目前乡村振兴艺术实践的有效路径.大量具体案例的学理性分析是对基于审美逻辑的乡村振兴艺术实践路径的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4月 2 0— 2 1日 ,“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五十周年暨都市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和中国世界民族学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广东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的 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阮西湖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会长。他在世界民族研究和都市人类学研究这两个学术领域中 ,提出了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