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在法学上也有重要的贡献。他精心研究了古希腊城邦的政治法律制度,提出了一些新的法学理论,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牵涉面很广,本文只就其中的主要内容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法律的内容就是正义”  相似文献   

2.
窦尔翔(以下简称“窦”):何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您的学术影响已经深入学界和业界,请您谈谈您的学术形成的背景及对后来学子的启示。何小锋(以下简称“何”):我在1978年初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从而走上了一条“经济学的道路”,这是我的学术人生第一次被“偶然的使命、力量和机遇”所扭转。另外一次是1984年我有幸被安排到香港工作,从事资本市场方面的研究,在香港近距离观察资本市场运作的真实场景,从而“定格”了我以后的研究方向是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1987年10月股市大跌时,我…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思想史学科是“五四”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此前的思想史主要包涵在经学史、学案史或学术史之中。比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于近代思想史多有论述,但不以“思想史”命名。比较早以“思想史”命名的思想史著作是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1923年),而比较早以“思想史”命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则是郭湛波的《近五十  相似文献   

4.
时下我国法学界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在法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以前的各种法学流派都抹杀法的阶级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第一次揭示了法的阶级性。这里仅举李光灿、吕世伦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一书为证,“在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以前,无论中西方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刘小平(以下简称刘):邓正来先生,您好。您对某一学术领域或问题的关注始终都是基于对困扰自身的一个一般性问题,即社会秩序的型构及其正当性问题的思考和追索而展开的。那么,您对“全球化”问题的最新关注是否也是如此呢?邓正来(以下简称邓):可以这么说。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社会秩序的型构及其正当性问题。自1992年以来,我先后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国的社会科学自主性”、“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三个领域进行研究,这些论题在一般意义上都与中国社会秩序的型构问题有关:其间关涉到构成中国转型进程之基础的三种知…  相似文献   

6.
周肇光(以下简称周):程教授您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又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等学会的副会长,也是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的专家。您的学术影响已深受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与肯定,并且,您从中学开始接触社会科学至今,即便在十年动乱期间您都依旧在系统钻研马列原著,是否可以就此问题谈一下您的感触?程恩富(以下简称程):1950年,我出生在上海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文革”前在中学读书时就对政治理论课特  相似文献   

7.
高云涌(以下简称高):韩教授,我注意到您从1983年在攻读硕士学位时起,就一直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专门从事人学和人的问题研究,您因此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能力问题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学者之一,您提出的哲学形态论、能力本位论、能力建设论、发展代价论和能级改革论等,引起了学术界、社会和决策层的关注.您的学术研究历程和学术思想发展脉络清晰独特,前瞻性强,学术成果也非常的丰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认知范式和方法论渗透到西方法理学领域形成了具有整体效应的法理学语言学范式的转换。以哈特为代表的语义分析法学、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学思想以及风靡一时的法律解释学、结构主义符号法学等学术派别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均来源于语言学的智力支持。这些派别跨学科、多向度的研究范式怀疑、消解、重构了传统法学理论中的法律语言观,给现代西方法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体现了当今学界的潮流;同时法理学语言学视域的开启对现今中国的法学理论研究的借鉴意义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波斯纳是当今美国法学论坛上少数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法律的经济分析》迄今仍是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最权威性著作。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法律现象背后所深藏着的经济原因,并坚持效率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法律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赫起逊(1694—1746)是十八世纪英国道德哲学家。他与沙甫慈伯利建立的道德感理论开创了西方伦理史上道德情感主义的先河,它不仅波及到同时代的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及巴特勒等人,而且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直至现代西方道德哲学也有很大影响。为了把握西方伦理史上的道德情感主义传统,从而进一步剖析、借鉴西方伦理思想,我们应该对赫起逊的道德感理论有所了解。赫起逊的理论目前在我国还是鲜为人知的,本文试图作以简单的评述。赫起逊生于北爱尔兰,早年在大学攻读神学和艺术,毕业后曾做过传教士。1730年至逝世一直担任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他的伦理学著作主要有:《论道德善恶观念的起源》(1725年)、《论情感和倾向的本质及对它们的控制》(1728年),逝世后他的儿子又整理出版了《道德哲学体系》(1755年)。道德感理论是贯穿他所有著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毛丹 《浙江学刊》2002,(1):15-17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与当代变革研究:范式转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抚今追昔话二战--访金重远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驰  曾军 《学习与探索》2005,(4):221-227
我当时没有选苏联史而是选了法国史作为研究对象,现在想来我当时的决定还是对的马驰(以下简称马):金先生,我知道您早年留苏,我们对您那一代学者非常崇敬。作为一个著名的史学家,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您的治学之路?金重远(以下简称金):1957年时,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讲,“  相似文献   

16.
朱振 《学习与探索》2006,(1):261-263
朱振(以下简称朱):社会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它所面对的时代背景,法学也如此。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全球化,因此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面对全球化,您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张文显(以下简称张):在各种各样对时代特征的概括中“,全球化”这一概括是最具有普适性和共识性的。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迁,全球化正在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样式和生存状态,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及其变迁。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无论是观察和处理经济问题、文化教育科技问题,还是观察和处理政治问题、军事问…  相似文献   

17.
李江帆是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知名的学者和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这个领域一直不懈探索,著作甚丰。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他,本刊记者最近对他进行了专访。记者:从80年代开始,您之所以选择第三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课题,除了想澄清一些理论是非之外,是否与您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的背景有关?李江帆:是的。我生长在教师家庭,后来读大学、读研究生,都在师范院校,最后又当了“教师的教师”,所以我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比较了解。邓年代初,我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就开始研究第三产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及其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运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本文试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谈谈“一国两制”的法律保证问题。 一、法律保证是“一国两制”必不可少的重大特征 “一国两制”,无论就其思想基础、提出背景、现实内容和表述形式来看,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法学的角度看,法律保证就是“一国两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大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法律保证是“一国两制”新概念的题中必有之义有人认为,“一国两制”现象在历史上早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今…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认知范式和方法论渗透到西方法理学领域形成了具有整体效应的法理学语言学范式的转换.以哈特为代表的语义分析法学、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学思想以及风靡一时的法律解释学、结构主义符号法学等学术派别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均来源于语言学的智力支持.这些派别跨学科、多向度的研究范式怀疑、消解、重构了传统法学理论中的法律语言观,给现代西方法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体现了当今学界的潮流;同时法理学语言学视域的开启对现今中国的法学理论研究的借鉴意义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繁荣,需要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作者从(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传统理解,(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不存在的;(三)衡量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标准;(四)附加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五)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与法学理论的多元化等五个方面,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了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