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琦的诗在情感之外有一种理趣丰盈的品质,充满对爱的本质真谛、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生命体验的凝眸深味;这种理趣因与具体的形象、情绪相伴生,所以使诗完成了合规律性的诗意造型;并以对理性、智慧的追逐撼动了传统的诗歌观念,敦促着诗歌走向了心灵与外物对话的感性哲学.  相似文献   

2.
哲学     
一、哲学与诗歌、科学三者的关系。哲学的文风要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赵鑫珊同志发表在今年第2期《当代文艺思潮》的《诗歌·哲学·科学——随感录》,用散文诗的笔调描绘了三者间的关系.他指出,1)外部世界的日光透过人类精神这个“三棱镜”,便会分解成三种不同波长的光线:诗的,哲学的、科学的.2) 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的起点。哲学难于说清楚的地方,正是诗歌大显身手之处。也许,最深沉的哲学和最扣人心弦的诗,都挤在哲学与诗的交界线上。3)哲学的蒸发,必定是诗;诗的凝固,必定是哲学。4)一粒露珠在显微镜底下的图像必须是  相似文献   

3.
《老子》与中国古代哲理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五千言,可称之我国第一部探讨自然、人生奥秘的哲理诗。缘于对宇宙本体、天人关系、社会现象的思考,《老子》思想中充溢着两种精神:一是冲虚自然,一是探索人生,二者决定了中国古代哲理诗的基本精神。古代诗歌分体没有明确的“哲理诗”类,然因我国诗人受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有着强烈的宇宙、人生意识,其众多创制不乏浓厚的哲理意味。而在哲理诗篇中,出现在两晋之际的“玄言诗”、隋、唐时代的“道释诗”与宋代理学昌盛期的“道学诗”,又是其间三大重镇,循此可勾勒出古代哲理诗系列的主要线索。其中它们从《老子》那里汲取的睿智、理趣而呈示出的一种特异诗意美,更是有必要探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赵润金 《船山学刊》2010,(4):154-156
文学研究对杨皇后一直缺乏关注,实际上她与宋代文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她的《宫词》是宋代升平诗歌的典型,鲜明地体现出了宋诗歌貌,而且她矫诏废皇子竑而立理宗,引发了江湖诗祸,因此她对宋代文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诗经传统是动态的发展体系,它集中体现在对《诗经》的认识上。在宋金元时期,不仅儒家诗经 传统依然存在,而且得到了具有时代精神的发展,这就是以宋代诗人崇尚理趣的情怀重新认识儒家诗统。欧阳修、 张方平和朱熹的研究与诗情理论关系紧密,而张戒则直接提倡向“三百篇”看齐,从而推动了诗歌创作。这四位诗 经学家的理论相互衔接,形成统绪,可视为宋金元时期儒家诗经传统的一个子系统。他们本身都是诗人,其理论学 说尤具宋代思维细致绵密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的力作《宋代诗学通论》 ,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宋代诗歌理论的专著。该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 1 992年立项的青年项目 ,1 997年 1 0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1 999年荣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宋代诗学通论》全书 40万字 ,分“诗道”、“诗法”、“诗格”、“诗思”和“诗艺”五编 ,涉及到诗歌的本体、功能、创作、修养、风格、构思、表达、鉴赏和技巧等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鉴定组结论认为 :“这部专著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宋代诗学的各个方面 ,取材宏富 ,立论严谨 ,论证细密 ,体现出很强的理论性和体系性 …  相似文献   

7.
《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是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的两个重要刊物.围绕这两个杂志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或“九叶诗派”.通过对这两个杂志的细读分析,作者认为,这两个刊物无论在理论倡导、诗歌译介及诗歌创作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取向。他们反思象征主义“浪漫感伤”和“脱离现实”等弊病,广泛借鉴里尔克、艾略特、奥顿等现代主义诗风:“从浩无涯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狱”,追求“雕塑般的凝静致远”,从而表现出中国新诗“坚定的成熟期的反映”。《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现代主义取向代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卞之琳的智性化诗歌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宋诗理趣传统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理趣与知性诗学的内在关联,情理合一与情知合一的会通,“以议论为诗”和“非个人化抒情”诗歌书写方式的相仿,平淡之美与平中见奇审美旨趣的共同属性.卞之琳诗歌与宋诗理趣传统的联系,为探寻智性化或哲理化的中国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嘉四年己亥创作的《明妃曲》二首曾轰动一时,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即或到现在看来,我们也可以说王安石的这两首诗歌是历代诗词戏曲中以王昭君为题材的最上乘的作品。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王安石去世后不到半个世纪,一个叫范冲的人却斥责第二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一句说,“以胡虏有恩而遂忘君父,非禽兽而何!”(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六《明妃曲》注引)在范冲看来,王安石这首诗歌简直宣传的就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的人生哲学。范氏此论一出,受此影响,后世不少宋代诗歌的选本都仅选了《明妃曲》第一首,而未选第二首。当…  相似文献   

10.
《春江花月夜》这首婉约、圆润的古代诗歌,有着一套并不简单的内在文本结构。这种"结构"大致可以总结如下:以大自然,也就是"道"为依托的哲学时空文本结构;以男女悲欢离合为代表的人类情感时空文本结构;宇宙哲学与尘世间的伦理相互交叉、重合,最终合一的时空文本结构。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即从哲学到人生再携带着人生返回哲学,就决定了这首诗歌不但有"情味",也有哲学味,更多的时候这两种"味"还是融合、互化为一体的。这一结构特点其实也并非是该诗所独有,古代的不少诗歌也是沿着这样一个路数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宋代范温所作的《潜溪诗眼》主要包含了“诗意”与“诗法”两个诗学范畴.他所说的“诗意”,即诗歌的最根本眼目所在是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识”、“诗意”、“诗韵”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所说的“诗法”,即诗歌遣字造句的表述艺术和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包括“练字”、“炼句”、“炼意”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认为诗歌“有余意之韵”是诗歌的审美极致。  相似文献   

12.
宋代范温的所作《潜溪诗眼》主要包含了“诗意”与“诗法”两个诗学范畴。他所说的“诗意”,即诗歌的最根本眼目所在是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识”、“诗意”、“诗韵”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所说的“诗法”,即诗歌遗字造句的表述艺术和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包括“练字”、“炼句”、“炼意”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认为诗歌“有余意之韵”是诗歌的审美极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的三种审美范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概括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结构,常一言以蔽之曰:情景交融。而我则认为,情景交融不过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理想范式。如果我们从诗歌创作中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就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意识)与景(物象)的结构方式至少具有三种不同的审美范型:(1)物感型,以《选》诗(即八代之诗)为典范;(2)直觉型,以唐诗为典范;(3)内省型,以宋诗为典范。宋代以后的诗坛有学《选》、学唐、学宋的各色流派,不仅说明“选体”、“唐音”、“宋调”这三个概念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内在美学结构,而且也说明它们作为诗歌的审美范型已为后人所认可。王昌龄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约略从主客体关系涉及到诗的几种审美范型,启示我们从心与物的二元关系上来探讨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嬗递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学专著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以“兴趣”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以“入神”为极致的审美标准和“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共存论,构建了严羽《沧浪诗话》的美学思想体系。《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  相似文献   

15.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沧浪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胡、严二人都对宋代诗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他们的诗学观既有相合处:如推崇诗骚、汉魏、晋、盛唐,追求诗歌的整体美与含蓄美,注重创新等;也有差异处:对宋诗的批评态度不同,二人提出的师法对象有别,以体派论诗的精深度有别等。他们促进了宋代诗学批评理论体系自身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著作。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评》评南朝宋谢灵运的文字有六条,加上《诗辨》、《诗体》各一条,整部《沧浪诗话》论及大谢的文字多达八条,在全书论及到的诗人中是比较多的。《诗评》云:“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诗坛上的两大诗歌流派,湖湘诗派主"诗缘情"说,以《骚》心《选》旨为宗;宋诗派好尚理趣,长于议论.然二派诗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咸丰、同治间,曾国藩好古尚雅,兼取魏晋之诗,并与王闿运等有过密切的交往;"同光体"诗人陈衍所谓的"荒寒之路"与王闿运"不关载道"之言相通,沈曾植破"三关"说又上及元嘉之诗;湖湘派诗人诗歌为求新奇,时发议论,也旁资考证,邓辅纶之学老杜诗、邓绎不废以文为诗、龙汝霖之好韩孟皆与宋诗相近.湖湘诗派与宋诗派在倾向上的接近,反映了近代诗歌逐渐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陆游散论》是张福勋先生继《宋代诗话选读》、《萤窗诗词拾翠》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专著,从中可见出张先生对陆游其人相知之深,对陆游其诗参悟之透。虽曰“散论”,形散神聚。这“神”就是陆游的伟大的人格和爱国的诗魂。回视张先生的学术道路,《陆游散论》的问世,标志着他学术研究步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孟子提出读诗应知人论世以后,我国历代论诗者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一直比较重视。宋代计有功编辑《唐诗纪事》,除选录篇章外,着重记载写作诗歌的本事和背景。清代经史之学发达,学人于此更为重视。在《唐诗纪事》影响下,出现了《五代诗话》、《宋诗纪事》、《辽诗话》、《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明诗纪事》等著作,近人又辑有《清诗纪事初编》。唐以来历代都有了这方面的资料专辑,对于研究古代诗歌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人们习惯上认为诗歌昌盛于唐代,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代,诗歌创作风气已极普遍。自建安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新开拓──读《清初诗歌》感言赵敏俐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传统源远流长。然而,由于各个时代诗歌创作的成就不同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同等各种原因,人们对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唐宋以前,元明以降、特别是有清一代的诗歌研究相对来说就显得薄弱,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