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已经初步解决了育种科技成果易扩散、可控性差、育种单位和人员难以从市场上获得经济效益、育种科研长期普遍依靠政府投入等问题 ,但还仍然存在技术创新补偿不足、创新机制僵化、创新资本单一和创新价值体现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将植物品种权保护提升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高度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充分发挥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制度效应 ,促进农业育种技术的持续创新 ,以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种子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中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变迁研究基础上,剖析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内容、特点及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荷两国都是农业大国,但发展水平却存有较大差距。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中荷两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就法律层面而言,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的经验,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国际上对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主要采取专利保护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两种模式,美国率先给予植物新品种以专利保护,其对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双重格局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影响,论述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关于植物新品种专利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物种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国,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研究、开发、培育植物新品种利国利民。因此应该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立法,特别要将品种保护吸收到《专利法》中,这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既可以提高立法层次,又可促进部门法内部的协调,体现法律的科学性、严肃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总体成效显著,植物新品种培育稳定发展,育种主体渐趋多元化,品种权管理与保护逐步加强,但仍存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保护的结构性失衡、育种质量和效率不高、科研单位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植物新品种权管理保护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新品种育种资源、建立植物新品种补偿机制、完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及管理制度等措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育种与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植物新品种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山东省植物品种权制度实施取得的成效,剖析山东省品种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有效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品种权保护制度的实施,推动山东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实践及其立法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植物新品种保护刑事法律制度缺位是一大突出的问题。植物新品种的经济价值、战略意义、特殊性以及被严重侵权的现实和其他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经验等方面都说明了对植物新品种建立刑事法律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区没有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地方立法,因此存在缺乏统一管理、激励制度缺乏、重审定而轻品种权保护、行政执法能力较弱、种业市场主体规模小、DUS测试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新疆植物新品种保护应当实行统一管理,在地方立法中规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激励机度,改变科研创新评价体系,规范行政执法,优化市场主体,完善DUS测试体系,提高品种权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 IPs协议")下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呈现多元保护模式。发达国家借TR IPs协议极力推行主要强化商业育种者利益的UPOV保护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正在寻求一个更适合本国农业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典型的如印度、非洲统一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保护模式,由此形成了国际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格局。通过对国际农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的博弈分析,提出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发展的战略选择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供求变动、贸易政策及国际投资等因素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植物油加工业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市场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分析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对植物油加工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后果与机制,可以为制定相关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充分放大贸易、国际投资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发布的重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基于非参数回归、OLS估计以及Tobit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股权性质(控股资本类型)、企业年龄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带来显著性影响。文章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约保持在50%~80%左右更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间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以形成研发投资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外国直接投资(FDI)在江苏产业结构分布中表现出明显倚重制造业的结构性偏斜特征。由此,FDI对江苏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影响出现两面性。一方面,FDI加速江苏工业化进程,即在重工业化、高加工化、产业组织规模化、高技术集约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FDI的结构性偏斜却又加大了江苏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扩大了江苏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差别,还助长了江苏消费品工业的过度扩张。为此,根据利用外资要扬长避短、兴利除弊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2016年中国高技术3个行业1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企业R&D投入的外部影响视角,实证分析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滞后效应。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具有挤入效应,且不同行业的挤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仅对个别行业的企业R&D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而是否存在时滞效应则与行业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扩大对华R&D投资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发展会对我国的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否达到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所期望的战略目标和层次?这是人们所普遍关心和想深入了解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内在动因与挑战问题;分析了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多重需求和效应;提出了促使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有效目标实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方面还存在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投资缺乏消费增长支持、投资效益不高、投资结构失衡等问题,我们应从理顺地方政府职能,加快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等方面来着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结合外商投资的特点,探讨外商投资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认为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目的是希望有效利用我国培养的优秀R&D人才,开发满足我国市场需要的产品,保证产品和工艺的有效当地性改良,并充分利用我国与其母国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来提高全球研发效率。进而在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征和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对策来应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快增长,是在已经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由投资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拉动的自主过程。此轮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经历了恢复性增长和热度增长两个阶段:在恢复性增长阶段,非国有经济和部分国有经济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者;在热度增长阶段,处在升级产业链中的企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拉动者。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逐步完善之中,此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程又带有软约束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