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英同志有《晚清小报录》一书(收在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一书中,1958年3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近代文学史和报学史上有关晚清文艺小报最完备的书录,收有小报二十六种,另有六种,仅备有名目,共计三十二种。我最近在搜集晚清文学史料中,新发现了三种晚清文艺小报,一为《国华报》,一为《黄浦  相似文献   

2.
陈峰 《齐鲁学刊》2012,(5):53-62
关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民国学界存在两种基本认识,一派信从唯物史观,是为"理论派";一派接近实验主义,是为"材料派"。最初理论派高调亮相并占压倒性优势,材料派也浮出水面但声势不显。后来为矫社会史论战之弊,实验主义开始抬头,至《食货》创刊而居于主导地位。经过《食货》上的辩论,两派达成基本共识,在理论与材料之间执两而用中,最终将经济史研究引入正轨。这一结局的出现得益于《食货》上已建立起一种学者间正常的对话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3.
何刚德 ,字肖雅 ,号平斋 ,福建闽侯 (今福州市 )人。清末民初政坛及文坛闻人。中光绪二年丙子 (1876 )举人 ,三年连捷成进士 ,历官吏部主事、江西建昌知府、江苏苏州知府。入民国历任江西省内务司长、豫章道尹、代理江西省省长。能诗 ,有《平斋诗存》三卷 (民国十九年刻 )、《续编》三卷 (民国二十年张寿镛刻 )、《再续编》二卷 (民国廿四年张寿镛刻本 )。善文 ,著笔记《平斋家言》 ,民国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递刻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 1983年将其中《春明梦录》二卷与《客座偶谈》六卷合成一册影印出版。对于这样一位创作颇丰的作家、政绩甚优的…  相似文献   

4.
青年派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左”的面目出现的半无政府主义宗派小集团,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小资产阶级反对派。它的主要支柱是柏林的社会民主党组织,故又叫柏林反对派。后来,青年派的一部分人,退出社会民主党,组成《独立社会党人联盟》,同党分道扬镳,被称为独立派。青年派掌握的主要报刊有《柏林人民论坛》、《萨克森工人报》和  相似文献   

5.
1、《德国统治时期胶州湾地区地政资料》([德]威廉·施密尔著中文译者周龙章) 2、《萧铮回忆录:土地改革五十年》(台湾土地银行董事会主席萧铮著3、《中国农村经济史问题: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年》(台湾朱树德博士著) (以上三本研究新作均为1980年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出版) 最近几年,中华民国(台湾)出版了许多回忆录和多种研究著作。其中有三本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所”(按即台湾的“中国地政研究所”——译注)出版发行的研究著作,应该特别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为这三本书包含许多诱人的第一次发表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6.
<正> 李道纯之道统李道纯对“老学”深有造诣。从道统来说,李虽为宋白玉蟾传授下来的,但非南宗直系。他自创“先天派”,成为此派宗师(白云观《道派总录》,又见日本学者小柳司气太著《白云观志》)。他以“中和”为教义,以《道德经》、《悟真篇》为经典(见陈国符《道教源流考》卷二)。闵小艮所辑《全盖心灯》为全真总谱,其中并无李道纯之名。其记载南宗五传至彭耜,在福建创细林宗,六传为萧了真(萧廷芝),亦未列李道纯。李在扬州一带开“先天派”,虽系南宗闰统,但功法则接近北宗,以炼心为主。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中国近代报刊之最》云:“我国最早的白话报,是一九一八年由进步知识分子在无锡创办的《无锡白话报》”。其实,在这之前,早就发行过几种白话报了。据蔡元培回忆,“民元前十年左右,白话文也颇流行,那时候最著名的白话报,在杭州是林獬、陈敬弟等所编,在芜湖是独秀与刘光汉等所编,在北京是杭辛斋、彭翼仲等所编,即余与五季同、汪允宗等所编的《俄事警闻》与《警钟》,每日有白话文与文言论说各一篇”(《中国新文学大系异论·中国的新  相似文献   

8.
(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家主义派除了疯狂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革命运动之外,还大量创办、出版国家主义的书报、刊物,宣扬国家主义谬论,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刊物方面,除其机关报《醒狮周报》之外,还有巴黎的《先声周报》,广州的《狮声》、《独一》旬刊,纽约的《侨声日报》,北京的《新国家》、《国魂》周刊,南京的《国光》旬刊,宁波的《爱国青年》,天津的《先导周报》,重庆的《救国青年》,开封的《光华旬刊》,  相似文献   

9.
《木氏宦谱》历史悠久,在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流传至今有文谱本、图谱本、石刻等三种版本。民国以来学者对所发现的《木氏宦谱》本进行整理和刊布,但对其版本源流关系及断代持不同观点。现存文谱本应该最晚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图谱本和石刻最晚完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洛克、方国瑜、和力民等对《木氏宦谱》版本认识偏差的主因在于,未能全面考察各种存世的《木氏宦谱》版本而导致了偏误。  相似文献   

10.
何炳松[189—1946]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在他多方面史学研究中,最突出的是对通史理论的研究,本文拟对他在通史理论上的贡献作点探讨。《史记》是中国通史的开山之作,司马迁在《报任安国书》中阐明其著书之旨:  相似文献   

11.
《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六期发表的《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创办于何时?》(作者周庭)一文,认为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并非一九一八年的《无锡白话报》,而是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三月就创刊于无锡的《无锡白话报》。该报初创时每五日发行、木刻活字毛边纸印,每册十余页。他引用的史料出自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相似文献   

12.
迫击炮是近代以来输入我国的兵器,其词源及命名理据国人往往不甚了了。论其来源,几种常见的外来词词典如《汉语外来词词典》、《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等都没有说明;论其命名理据,大体有三种说法:《辞海》(第六版)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均称其早期均为迫击发火,故称迫击炮;民国出版的《辞源》(正续编合  相似文献   

13.
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澳门出版的有6家中文日报:《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市民日报》、《星报》和《正报》;7家葡文报纸:《澳门人报》、《澳门晚报》、《澳门邮讯报》、《澳门消息报》、《澳门论坛报》(兼出中文报)、《号角报》、《中西报》。此外,还有澳门政府出版的《宪报》和澳门新闻厅出版的《星期六》两份周刊。澳门出版的中文报纸日销量为6万多份,葡文报纸约千份。此外,香港销澳报纸有40多种,日销2万份左右,还有20多种香港杂志销售。除报刊外,澳门的新闻传播媒介尚有:澳门广播电台、澳门绿村电台、澳门电视台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等。  相似文献   

14.
清末,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力倡“小说界革命”,遗憾的是少有成功的实践;继而盛行的“谴责小说”,着力暴露官场的腐败和世态的丑恶,但未切中封建制度的本质和要害;而泛滥民国初的“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则已堕入末流。无论是“谴责”小说,还是“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都与现代小说有相当距离。一九一七年,陈衡哲在胡适编辑的《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处女作《一日》,其思想和技巧已初具现代小说雏形,可谓用现代白话创作短篇小说的最早尝试。胡适在陈衡哲短篇集《小雨点·序》中写道:“当我们还在讨论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指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章了。《一日》便是文学  相似文献   

15.
短论六则     
一、仁学分化而本质仍存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第12期载夏中义《仁学结构的整体分析》一文,强调孔子后学分成八派,当然的恶果是仁学的解体或仁质的失落。这一观点似嫌武断,宜改“当然”为“可能”。须知孔孟之间有子思学派,孔子的孙儿孔伋(子思)领导八派中最强劲的一派。所以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为子思学派的代表作《德行》和思孟(子思及其再传弟子孟轲)学派的《四行》、《五行》。《德行》篇重视忧患与安乐的必然关系:“君子毋(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知(智),无中心之知则  相似文献   

16.
中华报派及其村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河北学刊》2001,21(3):80-83
中华报派是民国时期以米迪刚为首、以北京《中华报》为纽带 ,对乡村自治问题较早予以关注并系统思考的知识分子群体。192 4~ 192 5年间 ,它从儒家文化的视角大力阐扬村治 ,制定了一套以村治为核心的国家与社会建设方案。虽然它为此奔走呼号未得结果 ,并很快解体了 ,但其与后来村治派、乡建派一脉相承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教授的新著《民国绿林史》最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邵雍教授是中国近现代秘密社会史研究领域颇有作为的中青年学者,此前已出版《中国帮会史》(下编)和《中国会道门》两部专著。不久前问世的这部《民国绿林史》是作者在该领域辛勤耕耘的又一可喜收获。《民国绿林史》的选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正如作者在该书《绪论》中所言:“绿林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牵涉面很广的社会问题和历史现象。”民国时期,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社会久已有之的绿林蜂起,几乎遍布全国。这些绿林势力形形色色,不仅成为民国史上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据史籍记载,民国以前,重庆只有一个《书报社》,地址在来龙巷。当时该社书籍极少,不久就全部丧失了。因此,民国元年(1912)的《巴县图书馆》是重庆第一个图书馆。巴县图书馆当时的馆址在文昌宫(即现在的东华观附近),后迁至临江门横街“府学  相似文献   

19.
五、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杨增荦(1860—1933):新建县人。近代诗人。光绪进士。官至国史馆协修、交通部参事。工诗,著有《杨昀谷先生诗集》八卷、《补余》一卷、《浮云集》一卷。 夏敬观(1875—1953):新建县人。近代诗人。光绪举人。官至提学使。入民国,任浙江省教育厅长。著有《忍古楼诗集》、《忍古楼词》、《音学备考》等。 丁立中(1877—1958):新建县人。日知会、同盟会会员,参加过武昌起义。著有《百日牢谈》、诗集等。  相似文献   

20.
1934年由青年协会出版一本题为《社会主义新史》,蔡元培为它写序,作者是沈嗣庄。沈嗣庄曾活跃于基督教界,最著名的莫过于他担任了中华基督教文字事业促进社社长兼《文社月刊》主编。《文社月刊》历经两年八个月短暂的时间,却在中国基督教的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成果,尽管因为被批评为"思想过激,办事不力"而与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决裂,但其成员很多都是当时基督教最富有思想创作力的基督徒。沈嗣庄对于社会经济有过深入的思考和批评,他的言论反映出了那个时期基督教的某些社会思想,从中也可看出民国社会福音派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