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微观认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得以空前凸显———这就是描述问题。本文试从量子描述入手对微观认识中的描述问题作一初步的系统探讨。一、符号描述和概念描述量子力学的建立,具有一个与以往任何科学理论的建立都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是先有概念体系,而是先有数...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哲学界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诠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量子力学认识的主体性;认为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仪器的特殊作用突出了主体性(包括选择性)。其二是强调量子力学认识的客观性,认为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就是微观客体本身,量子力学中不存在仪器的特殊作用,即使有也可以通过D—L—P理论加以补偿。这两种尖锐对立的倾向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3.
量子力学的建立严重地冲击了经典实在观,也给人们如何理解实在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关于量子理论实在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面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新特征,要求从哲学上建立更加接近自然界本身的实在观。用属性的相对性代替属性的不变性,用非定域性取代定域性,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实在层次做新的划分。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客观实在,而是赋予实在以新的特征。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及EPR论战得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量子力学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其哲学意义就在于揭示了微观领域的特殊认识规律。然而,对于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认识的本质的归结却有极大的歧义。一种思潮认为,量子力学的哲学认识论意义是主客体不可分,使微观认识的主体性得到了突出,宏观性认识成为一种理想企图。如波普认为,量子力学使我们不断地想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困难;玻恩认为,“随着量子纪元的到来,关于主体和客体两极性的问题出现了一种新态度”即“量子力学取消了主客体之间的划分”,使“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分界线已经模糊不清”;冯·  相似文献   

5.
“量子力学对微观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这是量子力学创立初期,在创始人之间激烈争论的问题,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仍在继续。可见,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深入探讨并正确回答这一问题,不仅对量子力学本身的完善,而且对人类整个科学发展都将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十年前,玻尔在与爱因斯坦的论战中曾经说过:“按照我的意见,要论证一种逻辑上  相似文献   

6.
高云球 《北方论丛》2006,(3):127-130
普遍的实在和终极实在的问题在哲学史占有显赫的位置。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它就是哲学的中心和重点。到了中世纪末期,西方兴起了旷日持久的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是古老话题的新篇章。唯名论主张个体才是真实的,唯实论坚持类具有实在性。最后以唯名论的暂时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给近代科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但是,20世纪的科学前沿成果却对以往的信念是一种挑战。新型需要哲学的概括。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正是在本体论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论证了类或整体性事物同样具有实在性。并且明确给出了类的实在性的实现方式即凸显。从而带来了现代版唯实论的复活。  相似文献   

7.
第一代量子物理学家之闻的争论,演绎了如何摆脱传统概念思维,来接受量子力学的艰难过程,新一代物理学家则完全相反,他们要求用量子力学语言描述整个宇宙.根据量子力学思维方式,微观粒子被看成抽象空间中的算符,算符在人类熟知的空间坐标中用波函数的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现象被看成算符在四维空间的投影,量子实在被看成对微观世界的整体性模拟,具有复制性和建构性.量子实在观是作为自在实在的微观粒子、作为对象性实在的量子现象和理论实在的统一.这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非定域实在观.如果基于这种观点来回答当代科学哲学面临的问题,必然会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量子力学自诞生到现在,从物理学领域到哲学领域不同见解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这场争论是空前激烈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的观测问题从来就是争论的焦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撰文认为,量子力学发现了微观物质世界的特殊规律,微观客体不具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并由于量子效应的存在,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把这一结论推广到宏观物质领域,总结出了“唯物主义被证伪了”的结论,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了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同的回答。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并不矛盾,它们是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9.
陈国庆 《学术论坛》2006,1(7):43-46
任何物理理论要实现解释与预言的方法论功能,都应当以某种方式与经验相关联。量子力学形式体系是以非直观、非直接数学方式描述物理实在,只有将它们与借助经典物理概念描述的物理实在图景进行比较才能与经验相对应;但量子力学和经典物理语言体系分别蕴涵着不同的本体预设,描述实在的方式也相去甚远,用经典物理语言表述量子现象实在无法摆脱“言不尽意”的命运。因此,我们应以宽容、理性的心态对待量子力学各种解释尤其是对在量子力学创建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哥本哈根学派解释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自由理念和纯粹原则的"实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先验存在形式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可能性的前提:首先,这样的"实在"不可否定,它是"自我"与世界如此被区分的必然;其次,这样的"实在"就是人的"此在"过程的真实,它不但是自然的,而且是自由的;第三,这样的"实在"含义区别于普通理性下的经验对象存在,它是关于智性存在的肯定判断,是关于纯粹概念自身非经验进程的确实发生.总之,这里的"实在"是作为纯粹形式规定的存在,它因为理性的实践或意志而将自身的"实在性"必然地转换到被规定的自然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预设了经典理论与实在之间的镜像关系.这种关系蕴含了两个基本假设:其一,科学理论的可靠性与实在性假设;其二,科学方法与科学仪器的有效性与客观性假设.这种观点曾受到马赫、彭加勒和迪昂等人的质疑,却得到了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的支持.相对论力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关系.量子力学的产生对此提出的挑战是颠覆性的和空前的.量子理论是依赖于测量条件的理论,它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整体性的模拟关系.模拟的过程是主客观统一的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不再是对实在的直接描述,而是在特定的模型框架内谈论实在或理解实在.谈论实在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实在的认知内容的表达,对实在机理的间接模拟,不是对实在本身的直接断言,也不是对实在行为变化的镜像表达.这种观点不需要我们放弃长期以来形成的科学有可能使我们认识实在的直觉与追求,而是承认,科学认知过程中存在的辩护等修辞因素也是对科学真理的探索、辩明与阐释.这是一种介于僵化的经典实在论与多元的相对主义视野之间的一种中间领域的语境认识论.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自量子力学建立之后,在科学家和哲学家之间就围绕着量子力学的哲学认识论的诠释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认为,量子力学把“观察者”引入了微观认识过程,导致了量子认识的主客体不可分,从而在量子力学的认识对象和结果中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不可剔除地包括在内,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摇,认识的主体性成为科学认识的本质特征。在国外,如科学哲学家波普就曾认为,量子力学使我们不断地想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量子力学是基于新的实验事实对经典科学构成的诘难而酝酿、发展起来的。随着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形成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特性又导致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实在性问题的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互补原理是著名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在1927年科摩会议上提出来的一种对量子力学的诠释理论。互补原理不仅解释了量子领域中的种种佯谬问题,而且还指出了微观领域的基本理解方式和描述方式,从而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成为对量子力学的正统诠释。然而对于互补原理的哲学认识论意义的理解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在国內学术界就有人认为互补  相似文献   

15.
江怡 《文史哲》2004,2(3):125-133
实在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更是当代英美哲学家讨论的一个核心内容。20世纪英美实在论哲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强调实在是不依赖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客观对象,无论是物理的对象还是概念的对象,无论是科学的对象还是常识的对象;对"实在"概念的理解更为宽泛,更看重把实在论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哲学立场或思想背景,而不是一种统一的哲学主张或理论观点;涉及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问题;带有明显的语言分析哲学特征。实在论不是一个简单的哲学立场的标签,它表明了一种对待认识对象和外在世界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实在论具有了贯穿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的作用:科学的、理性的精神是整个西方哲学的主线,而科学和理性本身就是对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两个基本的信念一直是科学家们从事研究活动的内在动力:1、外部世界以其固有的规律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科学的目的正在于如实地描述这个世界;2、事物的产生总是有确定原因的,科学理论就在于追寻自然事物所服从的因果律,以便对自然过程作充分解释和精确预测。上述两个基本信念由于科学家们在宏观领域内创造的伟大奇迹而受到鼓舞。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两个信念,它公然宣称:一个微观事件的发生直接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观测,而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解释和预测仅限于概率性。量子力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应用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量子力学对亚原子世界的解释是最终的吗?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率先对此表示质疑,从而在他与量子物理学家之间引爆了一场著名的争论。这场争论的哲学意义甚至超过了其物理学意义,值得今天的人们继续回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康德认为,哲学是一门相关最高的和基本的人类理性目的的全部知识的科学,它的对象是自然与人,它由理论哲学、目的论和实践哲学组成。康德的批判哲学是要解决独断论和怀疑论的问题,而先验哲学是要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问题。康德哲学的先验方法,本质上是要说明一切经验知识之可能性的条件,它一方面要在先验知识的可能性中扩展它的经验实在性,另一方面则要在经验知识的实在性中追寻它的先验可能性。而分析法和综合法则是两种先验证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EPR悖论的范例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R悖论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微观物理实在认识的重新思考,蕴含着在对实在本源的阐述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深刻关系,要完备地描述微观粒子的实在性,应引入意识测量,应承认意识测量对客观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敦煌哲学的提出,究竟是依据于敦煌现有的地域实在及哲学史实,还是仅仅是以敦煌的象征意义而创立的一个哲学学派,这是敦煌哲学所以成立的前提性问题。敦煌哲学缺乏实在性的哲学研究对象,因此本质上是以实相精神性为核心的创造性的哲学。以敦煌已有的一部分文化为基础,以敦煌所代表的人类追求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精神活动为象征,建构解决当代人类精神困境的哲学体系,这应当是敦煌哲学的自我定位,也是敦煌哲学对当代中国哲学事业的一大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实在”与“符号”,是当代哲学讨论的两个热点。M·玻恩在对现代科学成果的思考中涉及了这两方面问题,并把两者统一起来,构成了他的哲学的中心部分——符号实在观。这一理论有许多可取之处,也有逻辑上不明晰的地方,本文将对之作出分析。M·玻恩是二十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在理论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上多有建树,但他没有满足这一点,而是努力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理论上升到哲学观的高度。如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