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布依族铜鼓"十二则"鼓乐,是布依族人民祖祖辈辈以单姓家族祖传方式传承下来的,具有较完整的鼓谱、鼓调、谱式及民歌,击鼓方法丰富多样,构成了整个布依族铜鼓文化特有的音乐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布依族铜鼓音乐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生计模式是生成民族文化的根基。布依族铜鼓十二则民歌,不仅以唱颂铜鼓为主题,展现铜鼓在布依族社会中的重要文化意义和神圣礼仪,而且详细地叙述了布依族春耕、施肥、管理、秋收等稻作生产生活的文化特点。民歌内容本身既反映了布依族的生计模式,也传承了生产劳动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3.
铜鼓雌雄论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在使用时经常成双成对,这种成双成对使用的铜鼓往往被称为“雌雄鼓”,或曰“公母鼓”。最早提出铜鼓分雌雄的是明代著名学者邝露,他在《赤雅》一书中说:“伏波铜鼓,……东粤二鼓,高广倍之,雌雄互应。夷俗赛神宴客,时时击之。”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了雌雄铜鼓的区分和使  相似文献   

4.
根据贵州郎德苗族村寨和贵州镇山布依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旅游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两种村寨的具体描述,概括出两种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是上个世纪初的一部铜鼓研究专著。作者弗朗茨.黑格尔在缺少考古学支持的情况下,主要凭借纹饰学作为研究手段,对153面铜鼓进行观察比较,而将它们分成四个类型和三个过渡类型,并得出所有铜鼓都同有一个始发点的结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黑格尔的排队序列有误不能简单套用,但其一元论观点却不宜轻率否定。  相似文献   

6.
雷州换鼓曾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但人们对雷州换鼓是什么却争论不休。从民族学资料中,我们发现了雷州换鼓的真义。雷州换鼓包括:把铜鼓送往雷州府、换成雷州雷神庙的龙凤灵鼓、再运回原地三个环节。其原因是:雷州雷神闻名于天下,中国有了"铜鼓出在雷州府"的公论,南方苗、彝、土家等民族都有到雷州更换铜鼓的遗迹。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博物馆于1975年在楚雄市东南三公里万家坝二十三号墓中出土的四面铜鼓,经科学测定年代距今2635±85年,定名为万家坝型,又称云南型Ⅰ式鼓,成为迄今世界上铜鼓研究领域里可靠的最早物证。本文拟通过近来在滇西北高原永胜县发现的两面早期铜鼓调查所得,并结合川西南地区会理县的铜鼓材料,对云南型铜鼓的传播路线,冒昧地提出管窥之见,意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布依族人口将近20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布依语。目前大多数村寨的布依族主要以汉语作为交际工具,而本民族语言已处于严重濒危的状态,仅在少数中老年人当中保存使用,青少年和儿童普遍不会说甚至听不懂布依语。本文在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基础上对贵阳市郊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特征以及人们的语言文字态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铜鼓     
《今日南国》2010,(5):52-53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壮族先民“濮人”是铜鼓最先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濮在周等爵称子,与楚同一等级,地位不低。”在花山壁画中,图中人物举手向上敲打铜鼓的图案出现多处,说明铜鼓早已在壮族先民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铜鼓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铜鼓的品种有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它们都是铜鼓工艺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这些神话比较有系统地反映了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美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记录了远古社会布依先民的生活状况,是布依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在民族研究者们的各种论述中,对布依族神话的分类都不是很明晰。为此,笔者尝试从神话内容上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一个简要的分类,以期能对布依学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的一束瑰丽的艺术之花。其流布之广,数量之多,是世界历史上仅见的。解放以来,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铜鼓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从体系来看,有的学者把它分为两个,即云南型体系和两广型体系。笔者认为,按体系的分法是正确的。因为云南出土的早期铜鼓和两广出土的早期铜鼓,不论从其型体、纹饰、大小、重量以及铸造方法等诸方面看,都各有特色,目前还看不出它们相互间有承袭的关系。在两广型这个体系  相似文献   

12.
布依-汉双语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地区广泛存在的语言使用现象.可分为布依族母语强势型、汉语强势型和布依族母语濒危型三种类型.布依一汉双语消长的成因主要有4个方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布依族母语和汉语在黔西南地区不同双语类型中将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旅游扶贫成为解决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脱贫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补雨村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该村生态农业发展旅游有一定基础,但布依族村寨文化旅游开发缺失,存在资金缺乏、配套政策不完善、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低、开发层次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从系统规划、因地制宜、人才培养、旅游宣传、保护文化、加强监管、沟通平台几个方面,促进布依族村寨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南方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和越南,近一个世纪来,曾陆续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先秦秦汉时期越,濮民族制造使用的铜鼓,在这些铜鼓外壁,有的刻有题材众多的花纹图案,但其中最为蓍名的就是船纹图案,这类船纹图案也是近百年来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所谓船纹,即指战国至东汉初期在我国南方越、濮两大民族制造、使用的部分铜鼓鼓身外壁的腰、胴等处镌刻的许多形态生动、内涵丰富的船形纹饰。这些船形纹饰往往成组出  相似文献   

15.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每个村寨,各家各户,都要宰牛宰猪、杀鸡包粽子祭祀祖宗,合家欢饮,隆重地庆祝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六月六”。节日期间,妇女们背着装满粽子的提篮,抱着鸡,走乡串户,探亲访友;男人们聚会于寨中,举杯畅饮,开展“议榔”(古代布依族的基层社会  相似文献   

16.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铜鼓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的"老人房"及其它在罗平县多依河两岸布依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的最高地点,部有一幢独特建筑——老人房。相传远古时,布依山寨中的一家母子俩,儿子不孝顺、折磨母亲,一只豹子便吃了逆子后把老母抬到寨子最高的地方放好,这一天正是农历二月第一个属兔日。于是,寨主召集寨民在这里盖起"老人房",从此年年祭祀。祭"老人房"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祭祀节日:祭祀时,由两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装泰神坐在老人房内,参加祭祀的全寨成年男女,要沐浴、更新衣、杀猪宰鸡祭献,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六月中旬,湖北省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四队社员在汪家咀大市河南岸掘出一个殷代打击乐器铜鼓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铜鼓由鼓身、身上饰架和身下圈足形鼓座三部分组成:鼓身纵剖面呈倒梯形,上宽下窄,上宽49、下宽39厘米,鼓面路近椭圆,径39.5×38厘米;鼓身上部饰架呈马鞍状屋脊形,高16.5、上宽21,下宽15.2、厚约7厘米,架中部靠近鼓身处有一个门穹形对穿透孔,圈足鼓座高17,长×宽,28×19.5厘米,足下四处缺口高约6.5,宽约7厘米。鼓面通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保护的现场观察,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法,对田林木柄瑶铜鼓舞在申请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探讨民族文化传承中地方政府和村寨民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古籍文献指以文字(方块布依字)为载体,抄写或印刷成书的典籍文献。布依族古籍文献藏量丰富,分布广泛。文章在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区域分布、馆藏分布、编目分布、出版分布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布和代表性区域藏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梳理出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与布依族人口分布、布依族语言使用和发展、布依族民间信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基本一致四个方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