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乡村建设中农民房屋建筑类型从特质性的“匠心独具”到同质性的“千村一面”,再到异化性的“自厝同异”变迁路径,反映出传统文化的保护危机,也深刻揭示出建筑变迁背后暗藏的农民与地方政府间的多元矛盾和博弈。此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主体性被消解,成了被建构的对象或客体,而地方政府却不断强化构建主体的身份认同。事实上,当前乡村建设呈现出五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为城市消费者休闲情趣的乡村建设;二是为城市中产阶级家乡情感的乡村建设;三是为地方政府凸显政绩的乡村建设;四是为开发商投资回报的乡村建设;五是为农民生存利益的乡村建设。不同参与者均带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介入乡村建设,直接影响到乡村建设的发展走向。因此,要处理乡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强化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身份,赋予农民对乡村建设事务的话语权与决定权。  相似文献   

3.
"为农民写作"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特殊传统,在这个口号下,作家们创作了大量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阅读事实证明,这些作品并未在广大农村不胫而走,倒是吸引了一些企图破解乡村文化秘密的窥探眼光.文学经验中的乡村和现实经验中的乡村大相径庭,文学经验中的乡村不过是都市人眼中的乡村."为农民写作"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悬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既是元代散曲作家的生存空间,也是他们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较之唐宋文学,元曲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反城市"文化倾向.元散曲作家采用远距离聚焦的态势现照城市,以乡村为本位,总结历史教训,对城市文化的弊端进行强烈而尖锐的批判.他们对城市的观照态度,暴露了古代作家群体在城市表现方面共同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同时也折射出被边缘化的城市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政治身份被否定的城市“右派”作家对乡村的感恩与告别表现出革命知识分子在认同乡村文化无政治束缚的内涵与自我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认同与放弃之中深深透示出他们对自己的阶级身份与文化身份定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张力下,如何寻求一种摆脱二元对立、超越西方中心与城市中心主义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生活城镇化为此提供了一个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起点。乡村生活城镇化不是简单将城市的模式复制到农村,而是根植于农村发展的自觉性。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家乡Y村出现了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变化:"煤改气"工程的实施,村社"大喇叭"的公共传播与微信群里的非正式讨论,乡村"慢跑团"等,一场立足于乡村生活的城镇化正在山西Y村发生。其背后体现的是对农民身份认同的主体意识;对农村生活方式进步的自主努力以及对城市生活与文化价值的融入接纳。这些生活方式城镇化的特征和表现为超越城乡二元逻辑的城镇化,提供了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7.
杨守森认为,张继的小说于质朴的泥土气息中深藏着现实的苦涩与梦幻,人生的玄机与幽妙。其人物系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乡间平民百姓及乡村基层干部两类形象,由此揭示了中国农民依然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以及现代文明进程的艰难。他的小说富有故事性,荒诞与反讽意味以及玄妙莫测的偶然性是其小说故事的特点。李茂民认为,张继的小说通过对农村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使长期被遮蔽的农民身份问题呈现出来,这是他的创作明显区别于文学史上其他乡土作家和当今私人化写作的标志,因此可以将其创作称为新乡土小说。孙叔文认为,张继的长篇小说《去城里受苦吧》将艺术视野由农村伸向了城市,通过农民贵祥与村长关系的颠覆,展示了乡村权力秩序的动摇,又通过城里女人李春与贵祥的关系,展示了城市对乡村的进逼与消融。  相似文献   

8.
杨守森认为,张继的小说于质朴的泥土气息中深藏着现实的苦涩与梦幻,人生的玄机与幽妙。其人物系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乡间平民百姓及乡村基层干部两类形象,由此揭示了中国农民依然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以及现代文明进程的艰难。他的小说富有故事性,荒诞与反讽意味以及玄妙莫测的偶然性是其小说故事的特点。李茂民认为,张继的小说通过对农村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使长期被遮蔽的农民身份问题呈现出来,这是他的创作明显区别于文学史上其他乡土作家和当今私人化写作的标志,因此可以将其创作称为新乡土小说。孙叔文认为,张继的长篇小说《去城里受苦吧》将艺术视野由农村伸向了城市,通过农民贵祥与村长关系的颠覆,展示了乡村权力秩序的动摇,又通过城里女人李春与贵祥的关系,展示了城市对乡村的进逼与消融。  相似文献   

9.
杨守森认为,张继的小说于质朴的泥土气息中深藏着现实的苦涩与梦幻,人生的玄机与幽妙。其人物系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乡间平民百姓及乡村基层干部两类形象,由此揭示了中国农民依然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以及现代文明进程的艰难。他的小说富有故事性,荒诞与反讽意味以及玄妙莫测的偶然性是其小说故事的特点。李茂民认为,张继的小说通过对农村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使长期被遮蔽的农民身份问题呈现出来,这是他的创作明显区别于文学史上其他乡土作家和当今私人化写作的标志,因此可以将其创作称为新乡土小说。孙叔文认为,张继的长篇小说《去城里受苦吧》将艺术视野由农村伸向了城市,通过农民贵祥与村长关系的颠覆,展示了乡村权力秩序的动摇,又通过城里女人李春与贵祥的关系,展示了城市对乡村的进逼与消融。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里,乡村文化是他最主要的写作资源。多少年来始终是一位"在路上"的作家,在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漫长道路上。虽然贾平凹较早地走进了城市,但他走进城市时把心遗留在了乡村,只要他的身心相异的状态没有改变,他的精神实际上就仍处于"在路上"的流浪状态中。从庄之蝶到刘高兴的变化,也暗含着作者本人面对城市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变化。是从乡村旧文人形象到底层农民工形象的变化,这就意味着贾平凹对乡村精神的体认发生了从精英到民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3.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7.
题壁文化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士大夫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显而易见的传播功能和商业功能。本文试图从职业题壁人及题壁作为寺院文化在寺院经济中所起的广告作用两个角度对题壁文化的商业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对题壁文化与商业的相互关系有一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19.
希利斯·米勒的阅读伦理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现当代解构主义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批评理论力作《阅读的伦理》将文学批评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从相关概念的梳正、个案文本的伦理解读等方面阐释了文本的阅读与伦理的关系。但现代阐释学认为 ,文本是不可辍读的 ,这就决定了所有阅读都将是“误读”。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