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关于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手稿的转送和保存问题,大家根据冯雪峰同志编的《可爱的中国》一书的出版说明,烈士的夫人缪敏同志的有关回忆,以及替烈士递送过密件的狱中文书高家骏(后改名高翼鹏)的回忆,一直认为是由高家骏带出监狱,由其女友程全昭送往上海内山书店,再由内山书店转送给鲁迅,鲁迅保存后于1936年春交给冯雪峰的。但笔者经过调查研究,以为这个说法不符史实,应该澄清。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关刘志丹同志的回忆录和纪念文章,大都认为刘志丹同志牺牲于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这一时间是否准确,值得商榷。据《烈士刘志丹同志革命事略》碑文记: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望瑶堡(即瓦窑堡——笔者注)警备司令,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二十五年,率部  相似文献   

3.
凡是阅读过《李坚真回忆录》的读者,都会知道她与邓振询同志革命爱情的故事。他俩于1935年冬在陕北瓦窑堡举行婚礼,刘少奇、邓颖超、蔡畅、张闻天等领导同志都前往祝贺。1943年8月3日,邓振询在苏南反击日伪,在敌后的“扫荡”战斗中,不幸牺牲。  相似文献   

4.
关于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史实,是反映鲁迅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个重大方面,不仅是研究鲁迅、瞿秋白的生平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不可忽略的问题。鉴于当时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在这方面的史实,几乎都未见于鲁迅日记和书信的记载,现在所知道的情况主要是根据许广平、冯雪峰和杨之华的回忆,分别见于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的《回忆鲁迅·关于他和瞿秋白的友谊》和杨之华的《忆秋白》,国内所出版的五、六本鲁迅的传记和《鲁迅年谱》、《瞿秋白年谱》,几乎都采纳了这三位鲁迅亲友各自回忆。近年来在这方面有新的发现,研究也有新的进展。如《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陈云同志以史平笔名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巴黎《救国时报》上的一篇记述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回忆文章《一个深晚》,同时《光明日报》上又发表了  相似文献   

5.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二十年代曾经在北京读书、生活,并从事革命工作。同时,他怀着对文学的强烈爱好,涉足文坛,“翻译法国的文学作品,也另用笔名写了许多诗歌和小说”。《报仇》就是他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之一。短篇小说《报仇》写成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一日,发表于《晨报·副刊》一九二五年四月七日,署名曲秋。这篇小说从问世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拂去岁月的霜尘,人们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它那并未消蚀的思想和艺术的光泽。应当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的长河中,这篇小说是一个美丽的浪花。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后半期,“湖畔诗人”冯雪峰文学创作方面的兴趣逐渐转向文艺理论。一九二六年他译著了《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从《译者序》中可以看出,冯雪峰的文艺思想开始倾向无产阶级立场,这正是他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后的文艺运动中,冯雪峰致力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建设,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理论批评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朱通华同志关于《费老这二十年》是一篇值得一读的纪念性文章,是2003年12月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纪念费孝通先生的名著《小城镇、大问题》发表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是十分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在我校学报发表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费老。  相似文献   

8.
战争和文化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弗素教授,素以研究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饮誉学术界。但他在1975年却出版了一部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影响的论著——《大战与现代回忆》(The Gv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New Ys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弗素写作《大战与现代回忆》的动机,大抵可以从他把此书献给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死于自己身边的同胞这件事中窥见一斑:他其实始终未能忘却战争在他和他的同代  相似文献   

9.
鲁迅拟写未写的小说和杂文王尔龄鲁迅拟写而未写的作品,在他的同时代人如许寿裳、孙伏园诸家的回忆里有过一些叙述,特别是冯雪峰在《鲁迅先生计划而未完成的著作》①中所记更多,《羊城晚报》1960年10月11日刊登的《鲁迅先生未能实现的写作计划》(署名仁庆),...  相似文献   

10.
四月二十日至五月十日,在我校召开了部分高等院校编写《世界经济》教材的第二次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辽宁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河北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的教师三十人。去年十月,上述各院校的编写人员曾在武汉开会,讨论了编写《世界经济》教材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并进行了分工。经过半年努力,各校同志都按计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全救会,亦称救国会(本文以下皆简称救国会),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成立于上海。至今刚好半个世纪。关于救国会的主要活动及业绩,当事人沙千里、章乃器、史良、潘大逵、胡子婴等同志曾发表过专门的回忆文章,详述其事。1937年沙千里同志在苏州冤狱中写的《七人之狱》一书,更是宝贵的历史见证。周天度同志在他主编的《救国会》和《近代史研究》上发表了《救国会史略》一文,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救国会的诸方面情况,故一般问题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付所长赵洵同志应我校外文系、中文系和湖北省语文学会的联合邀請,于四月底来校講学。从四月廿九日到五月十七日,赵洵同志先后作了《捍卫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语言学与方法论》、《索绪尔学说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原  相似文献   

13.
潘汉年同志早在一九二四年就从家乡江苏宜兴到上海,加入了郭沫若、成仿吾同志创建的左翼文化团体“创造社”,积极编辑、出版进步书刊,为开拓新文化阵地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二五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二月,潘汉年同志应郭沫若同志邀请,到江西南昌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任《革命军日报》总编辑。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遵照党的指示,带领一批文化工作者回到上海。大革命的失败对潘汉年的思想刺激很大,当时,他曾回忆到:“在一九二七年的今年我个人的生活史上平地添了这八个月灰  相似文献   

14.
甄君 《淮海文汇》2007,(3):43-44
中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在2005年6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谈到冯雪峰和周扬时,有这样一段话: 在周扬因白色恐怖失掉党的关系时,是担任“左联”党团书记的冯雪峰和夏衍恢复了他的党籍。  相似文献   

15.
四月一日上午,学院召开了调整后的《学报》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学报》副主编于万和同志主持,党委书记、《学报》主编石兆琳同志,学院顾问魏华久同志,副院长、《学报》副主编张永春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学报》副主编、编辑部副主任李耕夫同志关于八三年《学报》工作的汇报和对八四年工作要点的说明。接着他报告了《学报》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的情况,并总结了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最后,他结合《八四年组稿计划》和《编辑工作条例》说明了八四年  相似文献   

16.
1921年4月.徐智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当时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满目疮癀,民不聊生1938年.他就读上海省立高中徐智平时阅读进步书籍.尤其巴金的《家春秋》、斯诺的《西行漫记》,这使他深受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打开了他的视野,徐智回忆道.当时他写了一篇《世界的末日》(意味着一个橱世界的结束)刊登在班级墙报上.被地下党陈鸿提同志看到.  相似文献   

17.
读支克坚同志发表在《文学评论》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上的《中国现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主义主张——冯雪峰文艺理论研究》一文之后,颇有感想.支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对中国的现实主义问题,尤其见对冯雪峰的文艺思想所作的一些基本论  相似文献   

18.
四月二十日至五月十日,在我校召开了部分高等院校编写《世界经济》教材的第二次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辽宁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河北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的教师三十人。去  相似文献   

19.
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鲁迅前期美学思想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他对近代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有过浓厚的兴趣。一九二四年二月四日,厨川白村的文艺美学论著《苦闷的象征》在日本出版。四月八日,鲁迅从北京东亚公司买到这本书,九月二十二日开始翻译,到十月十日,不用二十天就译完了,同年十二月出版。一九二五年一月下旬又开始译厨川另一本文艺论著《出了象牙之塔》,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少年时期的诗文创作及其审美特性,我们所知不多。他的少年窗课,如骈、散文、古今体诗等,都没留下来。今天略可考见王氏少年时期审美观点的,只有他的《咏史》诗二十首。这二十首诗不载于《静安诗稿》(刊于1905年,均为“戊戌四月”以后的诗作),只在王氏逝世后,由《学衡》主编吴宓从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