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龄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基本省情,通过发展老龄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老龄产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相协调.为推动老龄产业发展,首先必须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多元力量参与.构建老龄企业鉴定、评估与管理服务机构,规范老龄产业行业标准,制定和执行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还要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建老龄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此外,必须加强老龄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构建“资金+服务”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仅“未富先老”,而且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满足日趋庞大的老龄人口,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是中国推进包容性发展中的一大社会问题。当前,中国市场化、营利性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很不充分,社会化、非营利性老龄服务严重短缺,保障性、公共老龄服务效率亟待提高。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但按普通企业方式运营的社会企业,采取独特的营销组合,可以为中低收入者提供负担得起的老龄服务,这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实践与探索。因此,中国不仅需要对市场化老龄服务产业实行非禁即入、强化监管的宽松政策,更要构筑起促进社会企业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法治环境;同时,则应创新供给机制,运用政府采购的牵引作用,更加高效地实现公共老龄服务的兜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般会带来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产业也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却出现了老龄产业发展缓慢的"叫好不叫座"现象.本文把老年产业分为具有私有产品特征的老龄产品和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的老龄服务两大类,从当前老龄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老龄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及国家发展阶段等不同的视角,分析认为当前这批老人对老龄产品的整体有效需求不足,老龄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导致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我国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导致政府对老龄服务的供给不足等是老龄产业"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并得出结论认为老龄产业将在2020年左右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网络党校”是经市委批准的重庆市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简称“二六一工程”项目。建设重庆市网络党校。是贯彻中共重庆市委“大党校、大队伍、大网络”的战略决策。为把我们党自己的党校办好,为建设与直辖市地位相称的党校而努力的具体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王桂琴由中国现代史学会、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等七个单位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目前老龄服务产业发展深陷资金短缺的困境.文章以分析杭州老龄服务产业现行筹资机制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现行机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创新杭州老龄服务产业筹资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超 《兰州学刊》2015,(4):150-159
随着21世纪全球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龄产业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产业发展相对较早,经历了从完全被忽略,到反复摸索,再到理性发展的过程,通过企业发现并不断满足老年消费者尚未满足的需求、科技创新、相关政府部门扶持、老龄科学研究服务于产业发展、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助推等举措,老龄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须以美国经验为借鉴,从市场细分、产品和服务创新、老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产学研紧密结合、老龄产业协会中介作用等方面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7,(8)
在新发展阶段,提出老龄产业市场是整体问题,是落实"老龄化综合应对"的创新理念思维,也是面对老龄化问题跨学科的新研究视野。老龄产业市场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整体环境内容,它不同于通常意义的市场形态。在新发展的社会实践中,老龄产业市场具有多元的复杂特殊表现。进而我们研究老龄产业市场开放、治理,要改变原有理念方法,将老龄产业市场综合看待,即将老龄产业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并分析老龄产业市场整体的开放、治理意义与方法进路即循序开放与依法治理,而不将它们都分割分别罗列。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9日至10日,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与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作为重庆市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中共重庆市委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专门会见了部分代表,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龄产业发展可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求,而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则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促进老龄产业发展不仅有益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有益于所有人的社会生活,因而也是经济生活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法是从法律保障的法律基础出发,保障发展老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它也是新的有益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立法内容。由于此项研究十分缺乏且不能适应老龄产业发展的速度与需求,因此,特别需要加快对国内外有关老龄产业以及老龄产业发展法的文献与理论进行分析,并且深入评述促进老龄产业发展以及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法的研究情态。这是研究老龄产业与法律刻不容缓的理论需要,也是促进老龄产业发展、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法的制度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11.
重视老龄问题 发展老龄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老龄化为老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 ;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龄产业。发展老龄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由此要更新观念 ,完善政策 :进一步深化改革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家应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 ,以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17,(8)
认真分析我国老龄产业现状与问题,有利于总结老龄产业开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有利于我国老龄产业从"感性发展"的初级阶段,向理性发展的高级阶段转变,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因而总结老龄产业开放和发展的不足和经验,可以为积极老龄化应对提出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莉莉 《兰州学刊》2023,(4):139-148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较长时期内都将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在老龄社会的国情下,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将受到一系列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龄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学科的理论与系统支撑,老龄产业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文章探索性地探讨了老龄产业经济学的构建与基本思路,包括其概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议题,并对目前构建与发展老龄产业经济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高龄、空巢、失能老人群体庞大,需求多样化,养老服务发展空间广阔.中国老人受文化传统、经济收入、生活习惯影响,居家社区养老是首选.积极应对老龄社会,不仅需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好准备,更需要在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产业方面提前谋划,以更好地满足老龄社会需求.该文对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服...  相似文献   

15.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社会基本文明的体现,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问题需要国家从制度层面予以安排。基于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慰藉和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意愿,构建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应对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照料内容、照料方式、照料管理、照料技术、照料文化等制度要素进行整合,并寻求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递送的有效实现路径:应树立政府在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领域的主导责任,通过多种措施搭建和巩固长期照料服务平台;保证社会各方在规范、自由、竞争的环境下良性发展,切实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长期照料服务;大力培育老龄服务市场,促进老龄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照料资源的规模化整合和老龄服务的产业化,达到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的常态化供给。  相似文献   

16.
"未富先老"的中国面临着不同于他国的、独特的养老难题。当下中国养老不仅需要"多支柱"养老保障的有力支撑,更需要老龄服务的有效供给。相对而言,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与需求层次的老人,提供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有助于规避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条件下养老保障制度运行中面临的收支两难悖论。从次序上看,充分有效的市场化、社会化老龄服务供给,有助于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老龄服务,发挥兜底保障功能。因此,顺应包容性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加快营利性服务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事业和保障性公共服务分类协同发展,是发展中的中国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出路。鉴于中国现状,加快社会企业规范有序发展,有助于为中低收入者持续提供可以负担得起的社会性老龄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8):32-37
与传统的以供给侧视角进行构建和发展的产业不同,老龄产业以指向性需求群体作为界定依据,需求群体特征对供给侧的产品、服务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老龄产业需求群体具有需求多元化、动态化,追求便利性、整合型服务,社区养老意愿强,排斥年龄歧视,重视健康与照护等特征。要想改变老龄产业长期"叫好不叫座"的状况,从内部因素需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从外部环境来说,需要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结构调整、加强制度管理、帮助宣传推广、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及夯实老龄事业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为重庆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还可以提供大量科学技术和社会服务。在对重庆市高等教育现状的阐述后,结合重庆市的十五规划,从全局的高度进行战略性思考,以求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速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健康发展,确保“科教兴渝”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由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四川省社科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重庆市委第二党校、重庆市社科院共同发起、主办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讨会”,于一九九一年四月十日——十四日在四川省委第二党校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浙江、山西、云南、贵州、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宁夏、四川、深圳等省、市、区的党校、社科院、高等院校、党政部门和有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学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共152人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正视庞大老龄人口来袭、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老龄社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走好中国特色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道路,建立起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国特色的老龄社会文明,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化推进积极老龄化的中国方略,不仅体现在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上,还应从社会与文化建设高度,大力弘扬保障老年人生活权益、体现老年人价值的全龄友好、全员幸福的社会风尚,在“共同富裕”的轨道上推动养老服务、老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构让全体老年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文明”,为现代化国家中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