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建陵 《金陵瞭望》2005,(23):54-54
本文提及的两对主人公与南京有着紧密联系,读他们的“事”就是读他们的“人”。但愿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他们当年的革命奋斗和生活激情。  相似文献   

2.
现代女作家萧红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呈现出灵与肉的紧张对峙,往往以主人公对爱的彻底绝望而告终。但萧红在叙事中依然涵容着对人生的无限悲悯,弥漫着悲凉的人生感悟。作者深凝而诗意的目光已超越了情爱叙事本身的范畴,深入到人的生命意识深处,使读者往往忘记了叙述层面的情爱而感受到人生的荒凉。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长征战士血染的湘江,不会忘记英雄躯体铸就的雪山,不会忘记年轻生命培育的草地,不会忘记……1934年10月初,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加之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0月10日  相似文献   

4.
小鹏 《社区》2013,(5):60-60
我一直觉得.一个快乐的旅行者一定是个能在旅途中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甚至忘记性别的人。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主席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事过半个世纪,这些人物都早已淡出众人记忆了。我从小听毛主席话,因此很早就记住了张謇。张謇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状元。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华大地,包括文武,总共也只出了七百多个状元。可见考上状元实不容易,但张謇留芳后世,并不仅以状元之名。说张謇是文人,不如说他是商人。在他的  相似文献   

6.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在1977年出版的一篇有关家世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男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在此拟从克利里家三代女性中的四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入手,探究女性意识对三代女主人公的婚姻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生若是采摘,那么记忆就是陈酿。采摘幸福,陈酿甜蜜;采摘痛苦,陈酿苦涩。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苦涩,那么请你忘记;如果你在记忆中尝到了甜蜜,那么请你铭记。忘记的背面是宽容,铭记的背面是感激。当父母责备我的时候,忘记他们的方式,铭记他们的目的;当有人夸你的时候,忘记他们的称赞,铭记他们对你的鼓励;当失败时,忘记失败的痛楚,铭记失败的原因;当成功时,忘记成功的荣耀,铭记成功的艰辛……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会忘记与铭记的过程,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忘记与铭记的过程。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激的心来面对生活,铭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相似文献   

8.
难忘战友情     
又到一年退伍季,翻看着老照片,年近古稀的我不禁又想起了我曾经的战友,想起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我们唱着军歌一起成长,共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火热的军旅生活,锤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凝聚了我们的友谊. 1969年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带着梦想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部队,在部队里出操、拉练、站岗、比武都还好像是昨天的事.如今我虽已脱下军装,过去的那段军旅生涯却难以忘记,难以忘记那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难以忘记那催人奋进的嘹亮军号、难以忘记那威武闪亮的铮铮钢枪、难以忘记那火热的训练场、难以忘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回首往昔,是部队把我从一个懵懂青年锻炼成一位执业医生,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  相似文献   

9.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  相似文献   

10.
凡是看过电影《平原游击队》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剧中的主人公———李向阳。20世纪50年代随着影片的上映,李向阳带领武工队员们机智勇敢、神出鬼没在冀中平原一带同敌寇斗争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日,笔者怀着对英雄的敬慕之情,专程到古都洛阳采访已离休在家的李向阳的原型———原北疆军区司令员郭兴。初识皮定钧1924年11月,郭兴生于河南省辉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40年初冬的一天,一支八路军部队在豫北一带,破坏了日军的运输线———道(口)清(化)铁路后,撤到了郭兴的家乡———辉县金章…  相似文献   

11.
张欣的小说均遵循一定的套路,这种套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特别是女主人公规格化。她们个个以高洁的操守为特质,刚柔兼济,外在美与内涵美兼有,仪表美与人品美共存。二是小说中的人际关系呈现出格局化特点,男女主人公之间,总是存在着立场上的对峙和人格上的对比,女主人公是逆境善的化身,男主人公是灵魂恶的典型。男女主人公对抗时,女主人公常有一个肝胆相照的女友作为她的坚强后盾。三是小说中故事情节有程式化的端倪,循着一个大体的程式:简略插叙婚前热恋──婚后男人的真相暴露──正面描写夫妻冲突──爱情破灭皈依友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记党员应履行的义务,更不能忘记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图名、不图利,为党为人民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80高龄的老党员张甘水在日记中写下的话。退休20年来,他始终在横峰这块土地上默默奉献着,恪守着一个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信念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形象异议王嘉美自一八四七年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以来,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小说的主人公希克厉是一个魔鬼,一个暴君。一八四八年六月,一位西方评论家就希克厉写下如下的评价:“主人公是一个恶棍,十恶不赦,一无是处。”是年十月...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挖掘人物的自我意识和矛盾、分裂的心理世界。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主人公在世界上是什么,而首先是世界在主人公心中是什么。他的小说文本通过意识与现实的切换、对内对外两种话语指向的交融以及场面化的激烈辩驳,表现出了主人公们反传统理性的生存哲学。《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和《罪与罚》的主人公正是这种与世俗理性抗争的自我折磨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纵是一块普通的基石,既已砌进了坚实的桥基。就应该年年岁岁、世世纪纪的执著地固守着一份职责。沉默是金。也正是这样一块块的基石,大桥不会忘记,浦江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上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更不会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华诞前夕,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报道,随着延安高架路的最后一段工程完成,上海市恰如一个“申”字的高架公路网正式建成。这个“申”字形的高架公路网,对于即将成为亚洲经济的真正龙头──中国上海──将起着绝不可低估的“速度与经济效应”。如果说,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与流通的大动脉;…  相似文献   

16.
《西洲曲》之抒情主人公应为男子。若以女子为抒情主人公 ,全诗从叙述者角度考察 ,则表现为叙述声音不连贯 ,时而是全知的旁观叙述 ,时而是该女主人公的女性视角 ,并且难以解释一些细节问题。以男子为主人公 ,全诗不但更紧凑流畅 ,而且细节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铁凝的两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和《大浴女》的成长主题引发人们关注,虽然这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相差10年,但成长主题是相似的。西方成长小说主要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反映主人公虽然遇到一系列的挫折和成长的烦恼,但自我精神却不断得到提升。然而在铁凝的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是通过自我审视使自我精神逐渐与庸俗相融合的过程。与西方的...  相似文献   

18.
换一种眼光     
曾抱怨过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春雨,却忘记了窗外萌生的小草,含苞的桃花,忘记了“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深深”曾诅咒过热浪滚滚、高温难耐的夏阳,却忘记了曾经泡过的花茶、打过的水漂,忘记了“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园香”。曾感伤过萧萧索索、满地凄凉的秋景,却忘记了窗前静立的菊影,随风起伏的麦浪,忘记了“睡起秋风无觅处,满地梧叶月明中”。曾叹息过莽莽苍苍、晶莹闪烁的冬雪,却忘记了堆过的雪人,写下的诗行,忘记了“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也许岁月匆匆的脚步,让我忘记了,忘记了换一种眼光。在花开花落,云起云飞时…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以往的汉语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小说代表作《灵山》,不是以专有名词也不是以常用的第一人称“我”称谓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以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及第三人称“他”来称谓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主人公,除极少数的传闻中的被叙述者偶尔以名字或诨名称谓之外,所有的叙述者和几乎所有的被叙述者都是以人称来称谓的。小说中主人公“你”、“我”的面前常有女性人物登场,作者以“她”来称谓这些女性人物。拙文意在通过对作品文本的具体分析,尝试解读这种全方位的以人称称谓作品人物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进攻我国东北首府沈阳,很快地侵占东北全境,是为九一八事变。从此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历史阶段,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策源地。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铁骑蹂躏之下,遭受了历时最长、灾难最深的一次外来侵略的浩劫,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积极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