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和《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等,可以说是山水诗的滥觞。汉魏时期类似作品出现较多,但并不能形成流派。到东晋谢灵运出,以东南山水为其诗歌主要题材,遂开启了山水诗派。唐代除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派外,其他诗人如李白、杜甫都写过不少出色的山水诗,这正说明祖国山水陶冶了诗人,而诗人又以自己的彩笔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但是,同样是写山水,  相似文献   

2.
蔡琰的《悲愤诗》,真实而具体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是对汉末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的血泪控诉,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统一。《悲愤诗》是叙事诗,但她是诗人通过自叙不幸遭遇,以追怀悲愤之作。《后汉书·董祀妻传》说《悲愤诗》是诗人重嫁董祀之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作。诗人写诗的目的,决定了她叙事与抒情相随,叙事以抒发悲愤感情为依归。诗人在汉末动乱中流落南匈奴十二年,要写的事情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三个悲愤感人的场面来加以集中描绘,即第一段写的被掳,第二段写的怀乡、别子,第三段写的回乡的遭遇。这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权德舆写给妻子的诗不仅数量众多,引人注目,而且内容也有独特意义。从李白、杜甫以降,唐代诗人的赠内诗都是以男性中心主义的态度,着重描写妻子对自己的眷恋,而权德舆却是站在平等的立场,将妻子作为读者,表达各种情境中的对妻子的爱情,真切感人。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权德舆是“赠内诗”这一诗歌类型的确立者  相似文献   

4.
明确杜甫写《望岳》(“岱宗夫如何?”)的立足点,是理解和分析这首诗的前提和关键。历来注杜诸家对此问题都很注意,明王嗣奭《杜臆》说:“公盖身在岳麓,神游岳顶,所云‘一览众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真须再登绝顶也”;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此望东岳而作也”;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这些意见比较一致地认为诗人没登泰山,仅望东岳而作诗,立足点在山下。近来有许永璋同志的文章(注)却认为这些意见“把‘光焰万丈’的诗篇笼罩在‘万重云雾’之中……这首名诗,就这样被误解了一千余年而不得其解。”误就误在诗的立足点上。文章的意思很清楚,也很有分寸,认为《望岳》不是在山下望岳时写的,而是在诗人已登泰山之峰,只是没到泰山绝顶时写的,立足点在山上。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当时诗人虽然登上日观峰,兴  相似文献   

5.
<正> 在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许多享有盛名的诗人,他们以自己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人民的热爱,确立了各自的地位。李白,被人们赞为“诗仙”;杜甫,被人们誉为“诗圣”;陆游,被人们尊为“词心”。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诗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七律》)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半个多世纪中,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伟大质朴的领袖风度和  相似文献   

6.
(一)悲剧题材能否虚构?悲剧的题材能否虚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虚构的题材必须要有某种可能性.这是虚构题材的最基本常识,否则,虚构出来的题材就不可信.反言之,凡是不可信的东西,就不值得去作虚构。高乃依认为,在古代,诗人虚构的自由很小.“他们的悲剧环绕着少数家族活动,因为这一类事件过去发生在少数家族。”(高乃依《论悲剧》,转引自《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卷,第381页)他们的命运为悲剧诗人们提供材料。亚里土多德是主张诗人对题材进行虚构的,他说,悲剧诗人“应该使用现成的故…  相似文献   

7.
王化清 《山西老年》2014,(10):51-51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翩翩,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其诗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不少。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志……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曾立专章考证研究杜甫的生活。他认为:“杜甫的生活,本质上,是一个地主的生活。他有时也穷,但是属于例外。” 郭老此说,在近几年内,著文反对批评者确实不少。肖涤非先生留给人们约印象是深刻的。他在《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见《文史哲》1979年第3期)中,批评郭老是很尖锐严厉的,他说郭老是在“斤斤计较,拐弯抹角,寻章摘句来证实杜甫过的是一种‘地主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可是,对杜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却存在着很大的分岐。分岐的焦点,在于杜甫的“忠君思想。”苏轼说:“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句话,几乎成了封建时代对杜诗思想内容的定论,当然,也是最大的褒扬。然而,到今天,这却成了评价杜诗分岐的焦点。肖涤非先生说:“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同情人民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诗人杜甫》)而郭老(沫若)则认为:  相似文献   

10.
诗人的雅称     
周立德  胡文光 《新少年》2023,(11):26-27
<正>很多古人都有“名”和“字”,部分人还有雅称。尤其是唐朝的诗人,他们那些别具一格的雅称,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本期我们来探讨一下。诗圣杜甫“诗圣”原指诗写得好的人,后来才特指杜甫。与李白不同,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领域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正式称杜甫为“诗圣”的,大家通常认为是明朝人王嗣奭,他曾在《梦杜少陵作》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许多饮酒诗,颇为人们喜爱,民间又有“太白遗风”的酒帘流传后世。李白自诩:“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何这样说呢?本文试就此问题探讨一下李自饮酒诗的审美情趣。一李白的诗酒形象。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了  相似文献   

12.
在杜甫诗歌的接受史上,对其诗歌“难度”的指认由来已久,但相关研究和诠释尚不多见。事实上,杜诗之所以难读,盖因其诗中有“学”,诗中有“道”,诗中有“神”;这三点,恰好对应着杜甫作为学者、儒者、诗人这三种文化身份。学者杜甫虽不以经学立身,却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儒者杜甫的圣贤志向和醇儒抱负,成就了杜诗的思想深度和诗学高度;诗人杜甫则“经学与诗学并重”,通过“以《诗》入诗”“经史并用”“以道运诗”的诗学创造,开出了一个崭新的“诗世界”。杜甫的儒教信仰和儒道实践,是他的诗歌获得“神理”并被后人师法的关键;而杜诗的“经典化”之路,因为伴随着中唐儒学复兴和北宋理学奠基的全过程,故而比任何一位古代诗人都更具“经学化”的内涵和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说余秀华是“农民诗人”,并不完全贴切,准确地说她是一个生活在农村写诗写得很不错的农村诗人;她最让人关注的是情诗,譬如,她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人们可能觉得“生猛”了些,但这对于余秀华来说是出于她的切身体验,诗是真实感人的,它没有装腔作势,它直率,甚至可以说天真,余秀华的真爱包括情爱和性爱,她想象中的爱以及写出来的情诗非常真实动人;余秀华是有写诗“天分”的,大家应该对余秀华多些包容。  相似文献   

14.
阴铿是南朝的优秀诗人,他的诗在唐代曾产生过一定影响。诗人杜甫称赞李白诗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是“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足见杜甫对阴铿极为推崇。阴铿的生平材料见于《南史》、《陈书》本传而简略不详,目前的辞书和论著对阴铿的介绍或有偏误,有鉴于此,本文拟就阴铿故里、仕履、卒年数事作进一步的考索。《陈书》、《南史》本传云阴铿是武威(今甘肃武威)人,新旧版《辞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小传等亦如上说。诸书所载阴铿是武威人,是就其祖籍而言的,其实阴铿当时家居南方,这从他的诗文中,可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似乎是一个“黄昏的诗人”是一个“无病呻吟的人”……马雅可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否定了这个契诃夫的存在,他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文学评论家们对契诃夫的歪曲。年青的诗人满怀激情地声称:契诃夫是一个“描写平民的作家”,是“坚强而又乐观的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16.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特殊的类别.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历史题材作为直接的吟咏对象,从而表达诗人某种见解与观点,寄寓诗人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十一说:“(咏史诗)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也.”这里所说的“怀抱”,既包括诗人寄寓于历史题材中的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诗人对历史题材中人物与事件的某种看法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曾卓的本色是诗人。虽然他用相当的精力去写散文,写剧本、写评论,终不及他的诗歌的影响。尤其是他重返文坛之后出版的诗集《悬崖边的树》和《老水手之歌》,把诗人的地位和成就肯定了下来,被社会所承认,为读者所赞美。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肯定的:提起曾卓,人们便可以背诵出他的代表作;吟到他“归来”的歌,便会联想到艾青,便会佩服这两个诗人一生有“两个创作高潮”,这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因而,他  相似文献   

18.
试说诗歌     
何为诗?当代诗人记明珠先生说过:“诗人写诗,多也罢,少也罢,写来写去也不过只写了一个字,即‘心’字。除了让自己的心扉向读者洞开而外,作为诗人,还有什么别的用场呢?”(1)我以为,这,已经指明了诗是什么。简洁通俗地说:诗一诗人之心。且以诗例为证。写扇子的有如下几句:扇子好搞风,宜夏不宜冬。有人若要借,冬天才有空。这原是一首顺口溜,整齐、押韵,充其量只是说出了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说了扇子的功用——使用起来,好使你凉快。严格地说,这,不是诗。同样写扇子的,南京诗人邓海南同志是这样写的,题目叫(鹰翎扇)…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二年,郭老的《李白与杜甫》发表后,在学术界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对其中的一些论据和论点,特别是对该书杨李抑杜的基调,以及对杜甫作为“人民诗人”的否定,人们是有不同意见的。最近在重读《李白与杜甫》和看了一些同志的有关文章后,想就上述两个问题,点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