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林建构了自己哲学体系中的"绝对同一"理念,由此又发展出他的艺术哲学理论并以此参与了欧洲思想界的艺术与美学讨论,还深刻地影响了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柯勒律治:实际上,谢林的同一性理念正是柯勒律治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柯勒律治在谢林艺术哲学的基础上将关注点系于诗人自身,强调诗人作为创作主体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这同时也意...  相似文献   

2.
在<古舟子咏>中,柯勒律治通过对传统的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在同一象征物中重塑一种对立统一的新型二元结构,从而构建其"天(上帝)-地(自然)-人"的有机自然,并结合其文学创作实践,形成柯式的"作者-文本-读者"为一体的"文学有机论".  相似文献   

3.
《古舟子咏》是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从表现手法看,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思想;从思想寓意看,诗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内涵.文章试从基督教思想、人物形象和象征隐喻三方面解读《古舟子咏》一诗中的宗教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  相似文献   

4.
对照目前生态危机问题,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此诗:首先对生态批评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对《古舟子咏》文本进行分析,以探讨诗歌中所蕴涵的生态危机意识以及作者所希望的人与自然互相尊重的关系,并为解决当今社会中存在着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古舟子咏》是他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全诗是一个具有奇幻之美的航海故事,探讨了人生的罪与罚问题。本文结合柯勒律治的"泛神论"思想,分析了《古舟子咏》所表达的人与上帝的回归主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名作《独自云游》堪称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对这首诗的自然主题、情感与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诗的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发现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人与大自然相依相伴,大自然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大自然是人类的羽友、良师和保护者,从而唤醒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  相似文献   

7.
柯勒律治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一生所留下的诗歌并不多,但却以奇幻著称于世界文学,《古舟子咏》则是他其中一首流芳千古的长篇完整诗作。《古舟子咏》以展示一个古老却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为平台,意在探讨关于人类本性的罪与罚的问题。诗中的主人翁——老水手在射杀信天翁后遭受到严酷的惩罚,在所有的水手死去后却独自活下来。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老水手的存活,不仅是对于人与自然回归和谐的一个见证,更是一种完成了基督教教义—信仰救赎和爱的救赎的载体与见证。  相似文献   

8.
柯勒律治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之一,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诗歌具有浓厚而深刻的道德主题.但是如果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他的<老水手行>可以发现诗歌中体现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老水手行>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可以代表其生态观.  相似文献   

9.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诗学的重要体现,它在阐释音乐活动过程时,蕴含着丰富的接受诗学。首先,它解除了音乐的名实之累,肯定音乐的独立价值,突出音乐的主体地位,着重分析音乐乃天地合德、阴阳相融的产物,有自己独立的"自然之理"。其次,论述了音乐接受中"人情不同,各师其解"的情况,着重分析了音乐接受的基本层次和"人情不同"导致对"和声"接受的不同情况。最后,分析了音乐接受的作用,即具有养性娱情"与天地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舟子咏》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书",是柯尔律治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把各种超自然的情景在一种亦真亦幻的场景中呈现于读者面前。在创作中梦幻与现实交错,意象情景交融,神秘、怪谲、恐怖、朦胧,以及它的特重感性和音乐性,都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它还有着庞大的隐喻系统,复杂的象征结构,并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再回到抽象的文本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评论家赋予《古舟子咏》“最伟大的生态寓言”之誉,从而确立了柯尔律治伟大诗人的卓越地位,但缺少对柯氏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也未对这部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将《古舟子咏》置于英国浪漫主义的历史语境中,结合柯氏的自然观,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进一步挖掘《古舟子咏》的生态思想资源,就会发现它不仅是关于人类成长的生态寓言史诗,也是负载柯氏丰富生态思想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诗歌发展经常出现林庚所说的"新瓶"和"新酒"的不平衡状态,这与其说是"新瓶"造的不成功,莫如说是"新酒"即新诗感觉的缺乏。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林庚经由"盛唐气象"、五四传统到当代新诗语言—格律建设的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尝试。新诗语言的诗化和主体化形赋理论是林庚在和传统诗学对话中卓有成效的发现,亦是当前诗歌发展可资借鉴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3.
诗性作为艺术的原初形态,在本质上是对于常识的回归.在常识的基础上思考那些基本的东西,例如惊奇、激情、想象.诗性的整合意味着回到原初的境界,也即混沌的境界、智慧的境界和"道"的境界.文学所要面对的是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永恒的,并不随着流行时尚而漂浮不定,由此文学便成就了对生命的最高阐释.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是中国文论史上极富影响的创作心理学命题。本文站在审美心理学视域, 从四个层面具体论述了缺失主体由“愤”而“著”这一诗性转换的必然与可能。  相似文献   

15.
清代巴蜀著名诗人、学者李调元有论述诗词赋戏曲的理论著作四十卷。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他认为诗歌是"天地自然之乐",人情应当同于天籁;从哲学的角度,他认为万物源于气,人也"禀气成形",进而认为"忧悲喜怒,人之气也"。为此,他鲜明地提出"诗道性情"的观点,进而提出诗歌当抒发真情,所谓"语语从肺腑中流出"。这种诗歌本质论较前人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维柯《新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一套关于创造的学说:(一)创造活动与摹仿、想象、记忆等功能密不可分,它们的整体构成"诗性智慧"。(二)以想象力为标准,可划分出两种创造:隐喻的想象与"重聚的"想象,后一种创造活动完全据有并呈显创造的本质。维柯创造说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摹仿说,正确揭示出摹仿与想象在创造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诗语音形式的理论发展中,郭沫若以极端的方式奠定情绪主体在诗歌活动中的本体地位,并通过写作示范展示出这种主体作用的强大,形成了新的情感经验生成模式.但是,对于主体激情的过分推崇,又使他忽略了存在于主体情感与诗歌表现之间的审美中介环节,从而成为他之后的语音形式探讨的新的出发点和理论假想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