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社的形成缘于晚明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为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天启、崇祯年间的政治局势与当时士人复杂多变的心态,经世思潮的兴起;面对日渐卑下的世风与士风,士人阶层的反应;文人结社的传统及八股取士对结社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3.
4.
吴伟业是复社领袖张溥的弟子,被列为复社"十哲"之一.对复社来说,由于吴伟业在科举与文学上的成绩,复社的地位与影响大大增强.就吴伟业而言,由于加入复社,他的功名与仕途之路既春风得意又危机四伏.从实际行动来看,吴伟业对复社的相关活动,从衷心拥护却不肯全力以赴,逐渐发展到坚决站在斗争的最前沿,成为复社党魁.明亡后,吴伟业对复社的发展经过、功过是非作了全面的反思.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对吴伟业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苏州大学历史、政治等系部分同学本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为我国民俗学运动复兴推波助澜的宗旨,于1982年5月发起成立了“民俗学社”。学社立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研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摒弃糟粕,发扬精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一年多来,他们邀请熟悉民俗学的老师作了多次讲座。利用假日,集体到附近角直、木渎等古镇进行了民俗调查。寒暑假,学社同学还利用回乡的机会,进行乡土采风。 相似文献
7.
复社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社团,组织形态严密,以张溥为盟主、应社为中心,各地的文社作为辅翼,相互交叉成网络式的结构;有别于一般文社,复社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复社亦有别于政党,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科举考试与尊经复古、匡正时俗。复社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的文人团体。 相似文献
8.
评中国科学社的西部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社在西部召开年会,传播科学,培育民众的科学观念.中国科学社下设生物研究所则在西部进行了大量的生物调查和研究,帮助实业界解决科学之疑难.所有这些都为科学观念在西部的生根以及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135-141
张溥为晚明复社领袖、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颇具影响.张溥逝后,因清代官方评价体系对他持否定贬斥的态度,其面目逐渐模糊起来.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张溥,其影响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创立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培养、团结、奖掖了一大批优秀士人,对明末文坛和政坛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二,嫉恶如仇,勇斗阉党,显示出士人高度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节操,其敦风厚俗、激励士气、感召人心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三,张溥为明末实学风气的倡导者和力行者,所倡导的实学风气对清代朴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四,张溥通过广泛的文学交游和多产的创作及文集整理等活动,对明末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八年漂泊在上海“孤岛”的一群抗日救亡的知识分子,在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下,以“复社”的名义,翻译出版了《西行漫记》,至今已有四十五周年了。《西行漫记》的大量印行,很快传遍全国与海外华侨居地,激发了广大爱国青年对陕甘宁边区的向往,对中国共产党的景仰,大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日救亡的斗志。由于《西行漫记》所起的历史作用,又因它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里出版的,而署名为出版者的“复社” 相似文献
11.
明末党争激烈,东林、复社深陷其中,时人目之以朋党.东林党人在欧阳修等前人朋党论的基础上展开议论,阐述了朋党存在的合理性,并从道德层面辨析了君子、小人结党的不同基础与本质差异.而“小东林”复社诸生则在较前辈东林党人更深刻和细致地探讨了朋党问题,并对明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其中侯方域将造成党争的原因归结为君主政治,并将兴国的希望寄托在在野生员身上;夏允彝则对东林、复社的党派之争和门户意识提出批评,认为东林、复社与阉党一样都该对明王朝的灭亡承担责任,并提出调停之议;黄宗羲则坚持君子、小人泾渭分明,不具备调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谭元春率领竟陵派加入复社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上的共同倾向,对东林党的同情与支持,对时事与民瘼的关心;二是两者都追求淳朴的人伦关系,重忠孝情义;三是两者都主张学古,推崇汉魏唐文学,认为诗文应是忠孝人真性情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14.
“月泉吟社”为元初宋遗民所创立的在当时诗坛上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一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①它产生于南宋遗民诗人面临民族压迫深重而思想文化方面却相对宽松的特殊背景,其作者大都为入元不仕的故宋遗老。他们通过独特的征诗活动,为后世的诗社活动提供了一套新的活动模式,对元、明、清文人结社造成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何孝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福建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万历、天启年间,他两次入阁为首辅,长期主政,维持明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转。对叶向高在明末政局中作用的考察,无疑是研究明本历史的重要部分,不应忽视。一、叶向高与皇帝1、以首辅维持政局。叶向高中进士后,授庶吉士,进编修,历官南京国子司业、南京利部右侍郎等,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政府中枢。次年,因其他大学士或卒或辞,叶向高遂成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得致仕。天启元年(1621年)至四年(1624年,叶向高复入…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