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社的形成缘于晚明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为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天启、崇祯年间的政治局势与当时士人复杂多变的心态,经世思潮的兴起;面对日渐卑下的世风与士风,士人阶层的反应;文人结社的传统及八股取士对结社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3.
曾肖 《天府新论》2007,(5):129-135
明末复社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文人社团组织。根据复社内部自身的变化与崇祯朝政治的联系,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兴盛期,从崇祯二年至崇祯六年,包括尹山大会、金陵大会、虎丘大会三次大型社集,复社主要是开展社事活动,参加科举考试,科考上的成功使复社声势广大,蓬勃发展;分化期,从崇祯六年至崇祯十四年,复社卷入政治权力的漩涡,先后与温体仁、阮大铖等展开斗争,社事活动只是小型、团体、局部的社集,复社内部政见分歧,力量出现分化;衰亡期,从崇祯十四年至弘光元年,随着北京城破,阮大铖的继续迫害,南京城破,复社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4.
吴伟业是复社领袖张溥的弟子,被列为复社"十哲"之一.对复社来说,由于吴伟业在科举与文学上的成绩,复社的地位与影响大大增强.就吴伟业而言,由于加入复社,他的功名与仕途之路既春风得意又危机四伏.从实际行动来看,吴伟业对复社的相关活动,从衷心拥护却不肯全力以赴,逐渐发展到坚决站在斗争的最前沿,成为复社党魁.明亡后,吴伟业对复社的发展经过、功过是非作了全面的反思.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对吴伟业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复社是明清之际十分重要的文人社团,其成员在崇祯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巨大成功,考取进士及举人者达400余人,甚至还曾囊括甲科三鼎甲.正因为在科举上的成功,复社才得以吸引众多士子加入,从而成倍扩充了自身组织的规模,同时,复社成员通过科考进入官场,也增强了朝廷中的清流力量,影响了晚明政局的走向.复社科举成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复社把科举考试当作社事的重心,其领袖疏通科场,联系考官,善于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成员中式.  相似文献   

6.
苏州大学历史、政治等系部分同学本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为我国民俗学运动复兴推波助澜的宗旨,于1982年5月发起成立了“民俗学社”。学社立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研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摒弃糟粕,发扬精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一年多来,他们邀请熟悉民俗学的老师作了多次讲座。利用假日,集体到附近角直、木渎等古镇进行了民俗调查。寒暑假,学社同学还利用回乡的机会,进行乡土采风。  相似文献   

7.
曾肖 《青海社会科学》2008,(1):182-186,193
复社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社团,组织形态严密,以张溥为盟主、应社为中心,各地的文社作为辅翼,相互交叉成网络式的结构;有别于一般文社,复社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复社亦有别于政党,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科举考试与尊经复古、匡正时俗。复社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的文人团体。  相似文献   

8.
评中国科学社的西部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社在西部召开年会,传播科学,培育民众的科学观念.中国科学社下设生物研究所则在西部进行了大量的生物调查和研究,帮助实业界解决科学之疑难.所有这些都为科学观念在西部的生根以及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溥为晚明复社领袖、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颇具影响.张溥逝后,因清代官方评价体系对他持否定贬斥的态度,其面目逐渐模糊起来.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张溥,其影响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创立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培养、团结、奖掖了一大批优秀士人,对明末文坛和政坛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二,嫉恶如仇,勇斗阉党,显示出士人高度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节操,其敦风厚俗、激励士气、感召人心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三,张溥为明末实学风气的倡导者和力行者,所倡导的实学风气对清代朴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四,张溥通过广泛的文学交游和多产的创作及文集整理等活动,对明末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八年漂泊在上海“孤岛”的一群抗日救亡的知识分子,在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下,以“复社”的名义,翻译出版了《西行漫记》,至今已有四十五周年了。《西行漫记》的大量印行,很快传遍全国与海外华侨居地,激发了广大爱国青年对陕甘宁边区的向往,对中国共产党的景仰,大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日救亡的斗志。由于《西行漫记》所起的历史作用,又因它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里出版的,而署名为出版者的“复社”  相似文献   

11.
明末党争激烈,东林、复社深陷其中,时人目之以朋党.东林党人在欧阳修等前人朋党论的基础上展开议论,阐述了朋党存在的合理性,并从道德层面辨析了君子、小人结党的不同基础与本质差异.而“小东林”复社诸生则在较前辈东林党人更深刻和细致地探讨了朋党问题,并对明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其中侯方域将造成党争的原因归结为君主政治,并将兴国的希望寄托在在野生员身上;夏允彝则对东林、复社的党派之争和门户意识提出批评,认为东林、复社与阉党一样都该对明王朝的灭亡承担责任,并提出调停之议;黄宗羲则坚持君子、小人泾渭分明,不具备调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谭元春率领竟陵派加入复社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上的共同倾向,对东林党的同情与支持,对时事与民瘼的关心;二是两者都追求淳朴的人伦关系,重忠孝情义;三是两者都主张学古,推崇汉魏唐文学,认为诗文应是忠孝人真性情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势族,是封建地主阶级中有权势或有财势的大姓。他们是封建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的向背,直接影响着封建秩序的安定与封建统治的巩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势族的团结,注意调整对他们的政策。明末辽东,战争频繁,各种势力角逐激烈。研究一下这个时期辽东势族及其对辽东局势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月泉吟社”为元初宋遗民所创立的在当时诗坛上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一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①它产生于南宋遗民诗人面临民族压迫深重而思想文化方面却相对宽松的特殊背景,其作者大都为入元不仕的故宋遗老。他们通过独特的征诗活动,为后世的诗社活动提供了一套新的活动模式,对元、明、清文人结社造成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五月,在广阔的鲁西南大平原上,突然出现了一支头扎红巾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攻城破县,杀官逐吏,英勇地向腐朽的明末王朝冲击。起义军狂风暴雨的军事行动,使封建统治者惊慌失措。他们惊呼:“妖贼蜂起,日下邹、滕、郓、峄数县。环攻兖城,势若累卵,固朝庭咽喉之患。”在《天启实录》中,他们甚至把这次起义和陈胜、吴广、赤眉、黄巾相提并论,可见反动派惊惧之深!这就是明末震动山东的徐鸿儒领导的白莲起义。徐鸿儒起义,史书上虽有些记载,但或者互相矛盾,或者语焉不详。文化革命前有关的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即学术界习称的西学东渐,是从利玛窦来华开始的。明末由耶稣会上传入的西学,是“古学”还是“新学”?这是评价西学东渐首先遇到的一大问题。这里的所谓“古学”,是指古代中世纪文化,“新学”则指随资本主义发展而出现的近代文化。长时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严重歪曲历史,过分夸大耶稣会上把西学传入中国的历史真相。而国内前哲在把被西方学者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时候,则又不免矫枉过正,认定“耶稣会的本质就规定了他们不可能传来真正的科学”,他们不仅“不可能带来作为思想解放与思想革命的产物的近代…  相似文献   

17.
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因辽东战事紧急,起用罢职的熊廷弼为经略。廷弼举包括知县佟卜年在内的数人,明廷遂擢卜年为登莱监军道,用以招抚辽人。然此时明朝内部党争激烈,排熊者以卜年与投靠建州之佟养性同族而攻廷弼,迫解卜年任。二年(1622年),卜年被罗织罪名投入囹圄,后虽审无"通逆"实据,仍系于牢狱。五年(1625年),廷弼因失广宁而弃命,旬日后卜年亦被处死,成为党争的牺牲品。由此可知,明末党争摧抑人才,丧失人心。  相似文献   

18.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福建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万历、天启年间,他两次入阁为首辅,长期主政,维持明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转。对叶向高在明末政局中作用的考察,无疑是研究明本历史的重要部分,不应忽视。一、叶向高与皇帝1、以首辅维持政局。叶向高中进士后,授庶吉士,进编修,历官南京国子司业、南京利部右侍郎等,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政府中枢。次年,因其他大学士或卒或辞,叶向高遂成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得致仕。天启元年(1621年)至四年(1624年,叶向高复入…  相似文献   

19.
身为楚党的熊廷弼,在东林党当政期间,由于为人狷介,行事不苟深为东林党所忌,被排挤、弹劾落职。熊氏出任辽东经略后,又因行事"不为人喜"而受到东林党和其他党派的联合攻诘,未克其任。当楚党与东林党结成联盟,再任经略的熊廷弼因与东林党支持的巡抚王化贞在战守方略上产生分歧,又遭到东林党人的掣肘而不能有所作为。熊廷弼屡屡挫抑于明末的党争中,最终成为东林党与阉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明末党争摧残人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徐霞客与明末鸡足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鸡足山是杰出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旅游探险和地理考察的终点.本文探讨了徐霞客这一选择的有关问题鸡足山在徐霞客旅游考察事业中的地位;徐霞客怎样应用地理学方法,对鸡足山进行深入细致的足勘目验;徐霞客又怎样系统研究鸡足山的历史.鸡足山是徐霞客考察时间最长的名山,《徐霞客游记》全面揭示了鸡足山的风景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奠定了鸡足山在全国作为风景名山和文化名山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