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才秀娟 《理论界》2006,(5):246-246,156
本文着重分析了未成年人成长时期状态及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倡导全社会都来重视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图书馆以书育人,对未成年人课外阅读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剖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认为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包括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和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三个方面;学校方面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缺乏和教师问题;社会问题主要是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不健全。  相似文献   

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校园文化、特别是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全方位的,是正反两方面的动态变化发展的连续过程。校园流行文化呈现出多元个性并存、常尚模仿、时尚新潮等特点。重视并利用校园流行文化,可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青松 《南方论刊》2009,(6):68-69,67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一些原因,使评价工作变得很困难,本文从分析成因入手,并分析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敖依昌  刘芳 《理论界》2008,(1):182-183
在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传媒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我国传媒业正在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规范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的生态环境对传媒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传媒的生态环境作为传媒系统运作的一个大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尤其对未成年人而言。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未成年网民的增加,网络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并在现实生活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比较严重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鉴于网络对未成年人犯罪作用机制的特殊性,有必要以"综合治理、宽严相济"为原则,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处罚体系。  相似文献   

7.
之所以要关注成年人文化和未成年人文化,是因为成年人文化和未成年人文化在现代社会巳然分离,因此人们不得不正视成年人文化特别是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未成年人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应区分“未成年人自己创造的文化”与“成年人所创造和叙述的未成年人文化”.成年人文化既与未成年人文化有别,也不能与社会主流文化等同,而成年人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等同,一直似乎是心照不宣和不言而喻的.当然,在成年人文化特别是未成年人文化中,常常会产生“代内亚文化”.成年人文化和未成年人文化是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通过电脑及智能手机参与互联网的使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问题则对我国相关立法发起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侵权途径,我国相关的立法现状以及相关网站的自律情况,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未成年人构建绿色网络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广生 《理论界》2005,(9):121-122
计算机及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必要工具,但其危害和负面作用也接踵而来,对学校德育教育形成强烈的冲击。我们只有不断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因势利导,努力构建一个为未成年人乐于接受的绿色网络环境,才能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李乔 《中州学刊》2007,(6):113-115
互联网在方便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促进人们沟通和了解的同时,混杂其中的纷繁复杂的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反动信息、伪科学与迷信信息、诱赌信息、厌世信息等不良信息严重地危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网站文明办网、网民文明上网,同时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使他们学会安全、科学地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桂林市未成年人进行了大型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桂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其整体的精神面貌是蓬勃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思想道德教育存在有误区、媒介素养教育缺失,还有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原因.文章对桂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经调查发现,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最大的一员,其道德失范行为比较严重。这既有主观原因,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道德价值观念模糊、道德认识发生错位、道德自控能力不强、道德知行严重脱节,又有客观原因,即网络环境本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95-201
未成年人已经越来越早地接触互联网,然而网络空间存在大量不适宜于未成年人的信息。为给未成年人提供绿色的上网环境,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级管理是大势所趋,既符合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法律要求,又可兼顾成年人的利益。域外网络信息分级制度的成功经验表明,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未成年人网络信息分级制度,需要遵循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重、适度监管、社会共同参与和惩罚相济等原则,明确分级范围、分级标准,确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同时还需运用过滤软件等技术手段来配合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保护未成年人模式并不只是防沉迷系统在游戏或短视频领域的运用,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未成年人模式提升了立法规制层次,强化了法律责任和执行机制,其设置目的从防沉迷扩张为对未成年人权利的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义务具有普遍性,所有涉及未成年人使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均有可能承担这一义务。对于未成年人模式的发展理念,应当从消极地保障未成年人权利向积极地以服务未成年人为中心扩展。解决未成年人模式的当前困境,需要以“易用、稳定、显著”的技术要求保障未成年人模式的可靠性,以反成瘾措施加强未成年人模式的有效性,加强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建设,激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司法机关、家长和未成年人等多元主体的责任意识,并让未成年人参与到网络保护未成年人模式的设计运行之中。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霞 《理论界》2010,(2):80-81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然而面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利用网络犯罪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化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法制、教育的方式来预防网上诈骗、网上敲诈勒索、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相似文献   

16.
杨金玲 《理论界》2012,(4):147-148
随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随之突出,于是有些人便极端地大肆否定网络文化。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化对社会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正面影响是网络文化的主流,建立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网络法则,树立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建构的网络文化观念影响并规制了文化产品新的评价方式和判断标准.评价对象的目标溢界形成了文化评价的“祛魅化”语境,文化产品评价尺度的世俗化下移,以及媒介化批评所形成的图像化娱乐至上、舆情围观引发的“多数暴政”、意见领袖与粉丝文化互动产生的评价导向等,是网络文化兴起后干预文化产品评价的常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算法已然成为当前社会运转的一个重要技术元素,而伴随着媒介成长起来、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未成年群体,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如成人化、信息茧房、全景监视、娱乐模仿以及阶层分化等算法风险。我国日渐成型的算法规制体系在制度供给、司法执行以及业界实践过程中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照与保护,但仍然在监管条件、配套规则、对象界定、技术实践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缺陷。这需要多主体在多环节协作配合,通过相关立法的完善、监管框架的优化、标准文件的出台、阶段保护的落实以及算法问责的强化,来妥善回应算法滥用及异化带给未成年群体的挑战,帮助未成年人构建友好型网络生态,推动我国网络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国内外公认的极其困难、极其复杂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具有低龄化、女性化、暴力化和集团化等特点。其犯罪成因,既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又有教育的失误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因此,政府、社会和家庭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成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问题.但是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来看,尚不完善.为此,应当在尊重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并对之作出初步的论证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