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洲女直除了奇特的猪崇拜习俗之外,还有奇特的鹊崇拜,他们认定自己的祖先从鹊而来,他们都是乌的后裔。  相似文献   

2.
一、超脱历史 应当怎样理解汉民族先民被掳掠、被奴役的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呢?民族征服、民族奴役显然与人们固有的爱国情绪相抵触,犹如水火一般难以调和。爱国主义的价值是永远存在的,没有普遍的爱国主义,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而为了照顾爱国主义情绪而去否定或粉饰历史也不可取。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明起源问题的探索所回答的问题,应当是上古时代社会如何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具体时间与标准,而不是对于自有人类出现以来文明因素逐渐增长情况的说明。断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准除了金属使用、城市兴起等“物”的因素之外,“人”的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文明时代的特征,不仅表现于“物”,而且表现于“人”——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只有文明时代的“人”的出现,才意味着文明时代的降临。我们应当理出若干文明起源的线索,认识在那个“长时段”里面人的思维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而由原始思维转变为理性思维。上古先民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长的智慧,是文明起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你祭拜的黄帝他不是汉民族,他也不说汉语;夏商周秦的创建者们都不说单音节的汉语;蚩尤是金发碧眼的印欧人种;汉民族是奴隶出身,他们原本不在黄土高原上;华夏文明是狂暴的黄河投射出来的影子;礼制的本质是奴役,造就根深蒂固的奴性;丝绸之路其实是一条文明之路;汉字起源于多音节的阿尔泰语,甲骨文原本是多音节读音;古代汉语是古人说的"洋泾浜英语"……当你听到这些话、读到这样的文字时,会惊诧不已,会觉得这些简直是信口开河,是天方夜谭,是故作惊人之语的哗众取宠,是对华夏文明史知识的无知和轻慢。然而,这些恰是民间学者徐江伟所要告诉读者的。徐江伟近作《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未出版)从人类学和语言文化学的维度契入,考究了东方文明起源、华夏文化的特色与内涵。作者以全新的理论视角,试图揭开有关东方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真实的历史之谜。其立论是高远的,想象是大胆的,推理是审慎的,结论是夺人耳目的。或可说,徐江伟的研究对华夏文明史及汉字史的传统研究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值得学界关注。本刊从本期陆续选刊《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部分内容,期待反响。  相似文献   

5.
尹弘兵 《社会科学》2007,4(4):151-159
文明起源应该区分为文化成就的起源与国家的起源。从国家起源的角度讲,文明起源的要素不应是各种因素的简单排列,而是社会分化逻辑展开的结果。如果中国文明中存在玉器时代,我们就应承认,不能以其它文明中无玉器时代而加以否认。起源阶段与早期阶段的文明不可能是奴隶社会。此外,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还很有可能为陷入困境的中国历史分期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王玉亮  金久红 《河北学刊》2006,26(6):210-214
河北北部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文明起源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变迁对中华文明进程的影响,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最终融合于商周文化,亦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汇聚的这一文明起源理论。  相似文献   

7.
罗浩波 《天府新论》2011,(4):113-120
国内学术界关于文明起源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系、文明形成的标志或要素、文明起源的过程和路径、国家起源的机制、文明形成的原因等问题上。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我们辨析研究误区,整合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默雷 《社会科学论坛》2012,(12):245-246,249
《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是一本触目惊心、完全颠覆人们原有的华夏文明史观的著作。仔细阅读后,在感叹作者思考的无所羁绊、下笔的雄略大胆之外,又会发现其披沙拣金、抽丝剥茧般的  相似文献   

9.
藏羌古碉是四川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先民高超石砌技艺的结晶,华夏高台建筑则是华夏地区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二者都属于中国古老的高层建筑文化,起源有相似之处,华夏高台建筑为我们了解藏羌古碉的起源提供了一把钥匙.由于华夏高台建筑已没有实物存在,现存的藏羌古碉又成了了解华夏高台建筑的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形成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始于史前的"城"。城市出现于"高级野蛮社会",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城市"、柴尔德提出的"城市革命",是与国家和文明社会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而在此之前的早期城市是不宜单独用作文明起源的标志或因素的。要从史前城址探讨文明的孕育、起源及早期发展,一方面要弄清城址所反映的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应将城址和其他的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寻求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明起源不是一次完成的历史事件,而是长达5000年的世界历史过程,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历史时代。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大物质前提奠基期,从距今一万年前开始,"农业———新石器———陶器",构成相互联系的三大技术创新;第二阶段是距今七八千年前,"铜器———城市———文字"三大文明要素生成期;第三阶段是距今五千年上下,原始国家的起源成了文明形成的总体标志。湖南玉蟾岩、江西仙人洞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文明起源不同于环地中海地带的西方文明起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农业、新石器、陶器这三大技术创新源头,有可能进一步上溯到近一万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12.
壮族麽经运用神话思维来记录本族群文化的起源,其中主要包含四种起源神话:火种起源神话、稻种起源神话、家畜起源神话和文字历书起源神话。这四种起源神话记录了早期壮族先民对农业生产及耕作技术的改良过程,蕴涵了丰富的远古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壮族先民由渔猎经济发展为农耕稻作经济的历史发展足迹,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自身力量的一种肯定与赞颂。  相似文献   

13.
竞渡本招屈考——兼论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6,27(6):48-52
先秦至今历代龙舟竞渡文献资料及竞渡起源诸说表明,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融入纪念意义。各地、各民族原本差异很大,后世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纪念屈原成为共识。竞渡中的巫风与其他习俗源于夏、周时代,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正是继承与发扬了夏、周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从友人丁东处见到徐江伟先生的书稿《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起源》,一看各章节标题,立即让人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通读之后,此书果然让人耳目一新,遐想联翩。  相似文献   

15.
俄狄浦斯主题"特指文学中的杀父娶母主题,它并不仅限于希腊本土的人文背景,而是一个世界命题.精神分析学从中提炼出"俄狄浦斯情结"说,作为人类个体无意识所共有的深层心理要素;人类学家则在世界各地寻找到俄狄浦斯主题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从文明起源背景来看,其已成为一种文学分析母题和思想史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一、礼的起源 “礼”(褴),象形会意字,本义是祭祀,器皿“豆”上面摆放着供品,祭祀之时,享祭的祖先牌位位置有定数,前后高低都有定分,因为历代祖先也是有高低等级的。另一方面,参与祭祀的入所站立的位置也有严格的规定,所有人都按照血缘关系不同立于祭坛的不同位置上,这就键“礼”,其引申义就是尊卑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它在广袤的地域中孕育,由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因此,它不但具有统一的民族性特质,还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化存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其起源与发展中,也有自身的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金寿福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79-200,209
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埃及学家和相关学科的学者们一直试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由于保存下来的文物极度匮乏,加之它涉及古代埃及与西亚、黑非洲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许多欧美学者试图证明埃及文明的"北来说";与此同时,非洲和美国黑人学者则极力强调古代埃及文明的黑非洲性质。探讨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不仅涉及对考古发掘物和古代文献的阐释,而且还受到欧洲中心论、白人优越论、黑人身份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在埃及、利凡特、努比亚等地的考古发掘表明,古代埃及文明是一种原生文明,同时它又受到来自埃及以北和以南两个方向的影响,正是这种内生与杂糅的双重性造就了古代埃及文明大一统和分而治之两种趋势之间彼此较量与相互调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古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杰 《江汉论坛》2022,(9):73-82
秦汉以前,先民便已经开始对思想智慧与学术的起源进行了不同面向的思考与评价,这些思考蕴含着先民身心认知思维之发展的不同情况与阶段,诸如从人类的神性智慧的启明,批判否定各家而独尊一家,学派内部分流,分门别派,思想产生时代背景,整体综合归纳等角度来探讨先秦学术起源与发展,都反映了先民认知思维已经在具身性思维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离身性概念分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