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中国近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曾国藩凿通了“空疏虚鹜”的程朱理学与“务实求朴”的经世之学的铁幕,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理学经世思想。他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分为三个时期:入京前,他究心“先儒语录”,功于“翰林词赋”,在湖湘学风薰陶下萌发了理学经世的宏志;入京后,他遍结名师,精研“义理”,切磋“经济”,进一步明确了理学经世的取向;离京后,他兴办团练,剿杀义军,举办洋务,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理学经世思想。其理学经世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抉发仁学与礼学的新意,以仁学与礼学为纽带,将理学与经世联结在一起,重释义理、辞章、考据、经济之关系,再现了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本质精义。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是传统儒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发展,堪称传统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与曾国藩文化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秀全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较量的不同胜败结局 ,其深层原因主要不在于战场上的得失多寡 ,而在于各自对于中西文化的认知与抉择程度是否符合当时特定的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轨迹。具体说来 ,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否定又依恋 ,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维护又超越 ;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神学等予以改造利用却缺乏全面认识 ,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时又对科技为主的物质文化予以认同 ,是二者文化观的主要分歧所在 ,并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在儒学与现代化讨论中,论者大多将儒学与现代化直接挂钩对照,看其对现代化是否有用,很少通过具体近代人物进行具体分析.愚以为这倒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许多论者认为,儒学是封建文化,与近代工业化格格不入.其实不然,中国近代工业的先行者洋务派人物,大多是宗经笃儒的,尤其是曾国藩.他自称"一宗宋儒",盛赞孔子是"圣之盛也";发誓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提倡汉学与宋学兼容互补的代表人物,其古文理论体系的建构以桐城派的传统文论为基础,以宋学讲求的义理为中心,注重经济,兼采汉学,主张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认为古文之道与骈体相通,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梅乐 《船山学刊》2022,(4):105-114
从1906年的日记到1960年致友人的书信,胡适在多处对曾国藩进行了评述。在胡适笔下,曾国藩是修身之模范人物,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大将”,亦是带来清王朝短暂“中兴”的著名将相。胡适视曾国藩为修身之模范,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修身角度。实际上,他从早年起即不甚在意曾氏那些理学意味极浓的修身名言,对其理学成就更是忽略不提。关于曾国藩的古文,胡适肯定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功能,对曾氏在古文上的具体造诣却论述不多。胡适固然认为曾国藩是使清王朝“中兴”的关键人物,但明确指出曾氏的中兴事业并未长久,并加以批评。总之,胡适以他自己的标准描摹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曾国藩形象。  相似文献   

6.
就近代湘籍政治家而言,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可谓体系宽阔、内容深刻,并且在他的不同时期的政治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挥。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在政治生涯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生”观.并付诸政治实践,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时于这种“民生”观,我们在科学批判的同时.又要做到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商战论的始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志红女士认定 ,曾国藩曾“首创‘商战’一词” ,曾最先“酝酿出商战的词旨”,且其“对‘商战’一词的使用 ,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以上各点 ,笔者认为不仅不能成立 ,相反 ,曾国藩对“以商、战二字立国”持的却是断然否定的态度 ,吟唱的是“断难”与西方列强“争锥刀之末”的对外主动缴械的洋务论曲调。就郑观应的商战论来源的某个侧面看 ,它其实是在批判曾国藩作为首倡人之一的洋务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邱女士先奉曾国藩为商战论始祖 ,后又认为始终拒纳曾国藩的《辞海》“商战”条诠释“基本上准确” ,前后明显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8.
有清之兴,至康乾盛世,最称繁盛.乾嘉继之,亦有可观.然盛世的背后,却已显露衰象.封建机体,经历千余年的沧桑,此时已无再生活力,衰竭待毙,已是势所必然.就在此一时刻,西方列强已开始蓄意东侵,蠢蠢欲动;农民在封建专制弊政的压榨下,几不能活,揭竿而起,亦处一燃即发之势.随着鸦片战火的骤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清政权陷入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窘境.此一历史巨变,重又引发有志之土挽救世运的使命感.另一方面,随着乾嘉汉学的由盛而衰,学术界亦面临新的抉择.正是在此历史转折的紧急关头,曾国藩应时而起,以挽救世运,振兴学术为帜志,致力于富国强兵,收拾人心,兴起学术等事业,俨然一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而就其一生实际努力来看,却也卓有建树,堪称晚清儒臣中最有成就者.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孙丽萍古人有言,为政之道不外得人治事二端。得人包含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易经》讲:“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北宋司马光探索历代兴衰成败,功绩卓著,他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对传统理学的反思有如下特色:一、注重功利实效。传统理学家只注重道德践履,不注意事功,反对以功利思想看待理学,而曾国藩却注重功利实效。二、融合百家。曾突破义理独尊地位,融合诸子百家之学问。三、嫁接西学。曾对西学的认识从根本上没有超出中体西用之原则,但他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学习西万应坚持不懈,不能急功近利;认为学习西方,应该从根本的科学学起。  相似文献   

11.
刘其奎 《学术界》2007,(3):92-102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六字功能”说过时了吗?地方志不是“昨日黄花”吗?地方志能成为“文化产业”吗?编修地方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新闻:一种有待完善的新闻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新闻史证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催生出读者新的新闻需求;而这种新的需求,又会催生出新的新闻报道的方式和理论.由这种事实和思路出发,完全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社会心理新闻.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又可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谓"社会心理新闻",就是对积累了一定阶段的社会"心理事实"的报道.在目前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形式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国平 《社会科学》2001,2(6):19-22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以为 ,科学地把握这一思想至少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深刻思考 ,形成六大观念。第一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执政党建设中的运用 ,这表明把握其思想首先必须具有科学发展的观念。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等均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之精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广东地方档案记载,晚清时期是我国政府将南海诸岛管理措施比较系统地落到实处的关键时期。在两广总督府主持下,从反复数次的海岛巡视、调查和宣布主权,到设立东西沙岛筹办事务处等专门机构来筹划开发和建设,再到蔡康等人拟定、改进章程实践商办、官办及与外商合作开发东沙岛海产,同时还针对西沙群岛和榆林港建设也提出系统而周密的建设和开发规划,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本观的人文价值及其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跃 《河北学刊》2003,23(4):77-79
民本观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而特殊的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传统民本思想以人本否定神本 ,强调富民、重民、爱民、教民 ,对君本思想及其制度具有牵制和约束作用。但是 ,传统民本思想内含等级性、体制空缺、工具设喻性的缺陷 ,与现代民主观尚存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对举证责任的规定极其笼统、抽象。本文认为 :应进一步明确民事举证责任的涵义 ,应在基本范围内指导举证 ,并应充分提高证据的质和量 ,同时针对特殊举证的责任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在内的全方位和谐。否则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就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最终制约经济增长,全面、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实现。所以,经济发展应以和谐为本。  相似文献   

18.
传统伦理当中包含经典伦理与世俗伦理两套伦理系统,而目前的传统伦理教育则主要是经典伦理教育,忽视了世俗伦理教育。在古代,经典伦理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人们主要受到世俗伦理的影响,所以,世俗伦理反映了当时真实的道德状况。经典伦理之所以不能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是由于其理想主义的特征导致它脱离了人生与社会的实际。正是由于世俗伦理在传统伦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传统伦理教育必要对它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从因果理论和人们的回溯推理实践考察可知,回溯推理根据的是结果与原因的确定联系;要获得正确结论,关键在于毫无遗漏地列举与已知事件相关的可能原因和正确地排除非现实原因。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给出回溯推理的正确模式。反过来,正确模式对人们的推理实践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是"与"应该"之间--兼与程仲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程仲棠先生对"是"与"应该"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历史-文化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休谟对"是"与"应该"关系的理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他的理解作为一种批判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方案知识学建构的内在困难.从历史-文化的视野看,不同时代的"是"与"应该"之间的通约模式都是当时历史-文化实情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所达到的文明水平的历史表征.因此,对"是"与"应该"关系的哲学理解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批判.程先生的方案一方面忽视了自然事实的社会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他仍然想建立一套关于"是"与"应该"关系的普遍的逻辑-哲学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