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特殊时代境遇与文化语境的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群,在继承中国现代派诗歌传统与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特征.自觉执著地寻求诗歌与现实的平衡,时代与自我的平衡,知性与感性的平衡以及中西诗艺的融会,是其诗学特征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是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群形成、发展和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联大现代主义诗群不断被放逐、边缘化的时期。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来看,西南联大教育制度既对联大现代主义诗群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也让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走上了不同于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艰辛之路。  相似文献   

3.
英国现代诗人奥登曾于1938年访问中国,他的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带给中国诗人新的启示。奥登受到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用一种“临床”的手法来剖析社会、介入现实,使诗作带有明显的现实取向。在形式上,奥登采用“轻松诗”的体式处理严峻的现实题材,使诗歌呈现出反讽性的结构张力。奥登介入现实的诗学思想和轻松反讽的诗歌风格都影响了西南联大诗人群的创作,西南联大诗人群在接受奥登的时候也结合了中国的现实语境,将其转化为本土化的诗歌实践。探究西南联大诗人群对奥登的接受与转化,对于理解19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探寻西方文学资源对中国新诗带来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4.
启蒙主义与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8世纪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启蒙主义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8世纪前半期,以启蒙主义理性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思潮统治英国文坛,并促成了散文的兴盛和小说的兴起。诗歌的创作也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到了18世纪后半期,新古典主义思潮开始衰落,感伤主义开始流行,英国文学中也出现了感伤主义诗歌、哥特式小说等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中国新诗形成与当时西方诗歌的翻译分不开。翻译不仅向本土文学注入了异域文学意识形态,同时也引进了新的文学形式,特别是,当一个民族文学处于岌岌可危,遭致信任危机时,翻译文学将替代本土文学而占据中心地位。无论是诗歌改良者黄遵宪、或是诗界革命者梁启超、还是新诗的主张者胡适,都主张向西方文学学习,而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翻译介绍西方优秀的诗歌作品,且包括冯至、郭沫若在内的新诗的实践者正是在消化吸收西方诗歌艺术的基础上达至自己的艺术成就的。  相似文献   

6.
鲜活的源泉——再论剑桥批评传统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瑞恰慈、燕卜荪、利维斯和威廉斯等人形成和发展的剑桥批评传统体现出“实用批评”的现实品格和“文化批评”的价值关怀,曾对20世纪的文学批评和文学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瑞恰慈、燕卜荪于20世纪上半叶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讲学,影响了我国文学研究界和诗歌界的一批学者;利维斯和威廉斯作为英国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从上世纪80年代始被引介到国内,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从中西文化交流影响的宏观视野和语境出发,重温剑桥批评传统,考察其所形成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以及在中西方接受与传播的具体过程,并从文学批评史、学术史、教育史的多重视角深入研究和阐明剑桥批评的“伟大传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下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诗人对中国隐逸诗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英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在文学观上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在道德观上注重维护传统道德伦理;在人性论上强调理性与感性的均衡;在艺术论上认为诗歌与绘画是不同的艺术类型,其评判标准不能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西南联大举世瞩目,已成为教师、学生追逐的家园。社团和壁报的活动是认识西南联大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社团、壁报活动中,文学创作已成为西南联大的一个重要活动形式。在诸文学活动中,以学生社团创作的抗战文学已然成为西南联大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就西南联大文学社团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专业社团、综合社团和壁报等。在这些活动中,涉及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体裁,抗战内容的创作一直贯穿活动始终。通过研究,西南联大的抗战文学创作蔚为大观,数量巨大、艺术水平较高。这与联大学生、教授合作不无关系。学生社团文学创作取得的成就,或许可为如今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倡导白话诗与惠特曼开创自由诗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二者都是在文学代变的关口,分别承担起了中美诗歌变革史上除旧布新的历史使命。胡适提倡白话诗的目的是要推翻文言文学,建立白话的国语文学,而惠特曼则是为了冲破英国文学的藩篱,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独立的美国诗歌。在白话诗诗学理论的阐述上,胡适偏取了惠特曼自由诗的分段自由、造句自由和诗歌散文化等诗歌主张。但由于白话诗发展进程的内在制约等原因,在诗歌的意境和风格上,胡适对惠特曼自由诗的接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艾·琼斯是坚定的宪章派领袖、英国早期无产阶级杰出诗人。他不仅积极投身宪章运动,而且为国际工人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在英国文学史上,他与林顿等人一起,使无产阶级文学成为19世纪40年代英国文学的重要一章。琼斯认为:诗歌是人民斗争的武器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主张“诗人到人民中去,为人民而创作”。他的诗学主张及其革命实践决定了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终篇闪烁着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结构严谨、诗情豪放、用词浅近、音节明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女性意识书写的,19世纪美国作家迪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真正觉醒的标志,开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但是两者分属于东方和西方,由于在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女性意识的书写表达方式也有差异,表现为中西女性意识的诗学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英美意象派诗歌百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的历史车轮已快驶向她的终点。回顾这一世纪近百年来的西方文学,最引人注意的是现代派文学的兴起。 而在英美,现代派诗歌滥觞于英美意象派诗歌。所以,回顾与评价英美现代派诗歌,对英美现代派诗歌作一个世纪的总结,必先从评论英美意象派诗歌开始。  相似文献   

14.
<正>谢遐龄教授,1945年生于重庆市。1962-196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878年10月人复旦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198 1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旋即转入西方哲学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10月毕业,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中文还是外文,文学形式的变化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改变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英语诗歌的演变,来解释诗歌形式变化的因素,并从中考察中国新诗散文化现象.从英语语言史和诗歌传统分析,古英语诗歌语言特征和基本诗歌形态与现代英语诗体裁相距甚远,并没有真正被后世英语诗人继承下来,这其中诗歌进化的演变和选择表现出的规律似乎对探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形式变化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古英语文学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其最主要的形式是头韵体诗歌,从7世纪到之后的400年间出现了许多杰作,像<贝尔武弗>这样的史诗性创作成为英国文学史辉煌的开端.虽然头韵体诗行仍然出现在后来兴起的尾韵体诗歌中,但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头韵体似乎在书面文学中消失了[1],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在14世纪以乔叟为代表的诗人创造的尾韵诗歌,并影响了后世的许多杰出的诗人,乔叟也因此确立了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被17世纪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德莱顿誉为"英语诗歌之父".[2]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体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了中西方女性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女性诗歌来说,女性主体意识构成其灵魂。以女性主体意识为视角,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从跨文化的视野出发去比较中国朦胧派诗歌与美国后现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思想,其目的主要是探究20世纪下半叶东 西方文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共同与不同的特质,从而为跨文化下的东西方文化增进了解与互通。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神话原型、象征体系和文化风俗的复制和诠释。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学样态、创作范式叙述和建构着不同时期的民族认同,英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叙述、复制和彰显了民族认同的时代特征。早期的英国文学叙述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文艺复兴以及17世纪文学准确地表征了民族认同中不断演变的英格兰性;18世纪以降的英格兰文学、苏格兰文学和爱尔兰文学的多样性准确建构出民族认同的不列颠性;20世纪少数族裔文学的兴起拓展了英国文坛的全球化文学叙事样态,同时建构出英国文学民族认同的世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凯瑟琳·贝尔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最杰出的后结构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她的作品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和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学界和普通读者.在早期作品中,她积极汲取20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理论,批判了西方传统文学批评中最常见的摹仿论和表现论,驳斥了古典现实主义,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并提出了以“积极的读者”为中心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影响下黄遵宪诗歌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所进行的诗歌理论的创新,是在19世纪下半叶,中外文化交流扩大的影响下产生的。他主张文学变革,就是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他倡导诗歌要表现新思想、新事物、新意境,与他丰富的海外经历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自由意识影响有关系。他提出“言文合一”,致力于文学的通俗化、口语化,也是受日本类似运动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