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向“思想贫乏”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 ,海德格尔走了一条由“存在”到“道说”的哲思之路 ;“道说”———本质的语言就是存在之家 ,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 ,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 ,重新奠定人与存在、人与自然新关系的基础 ;正确面对和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挑战 ,改变“无家可归”的命运 ,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诗意地栖居” ,就是在“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中通达存在之真理 ,进入精神之家园。  相似文献   

2.
“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 这是海德格尔援引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作为一个20世纪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一生所思考的问题是:存在。他从对存在的追问走向诗化哲学,从而昭示了人类生存的道路指向:人如何诗意地栖居!人在异化、沉沦的非本真生活中如何争取过一种本真的、自由的、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也启迪诗人用诗去言说世界性的生存,敞明存在的真理,寻找精神生活的家园。 (一) 海德格尔的全部哲学都是围绕“存在”问题而展  相似文献   

3.
嵇康生逢魏晋乱世,在“越名教而任自然”、“行不违乎道”的形上追求中,渴望达到“任逍遥”的精神境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却提出主体应在“畏死”的设定下拯救自身于俗世的“沉沦”之域,人只有“诗意地栖居”于“共在”的现实世界,才可在“返乡”之终途走向“主体澄明”之境。二人的形上追求与栖居选择异同共具。嵇康直面死亡的从容与海德格尔畏死而生的超越使“向死而生”被证明为哲学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5.
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通过追问技术的本质,提出了两种解蔽方式:产出式解蔽,人与物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促逼式解蔽,人疯狂地掠夺着大地,世界进入黑夜时代。海德格尔的这种技术观对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某一顷刻写道: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后来它一度成为美学领域的流行话语而被无数次地重复。这至少寄寓了三重的象征意义:一是这句话昭示出深刻的美学真理——人对于世界的本能性和必然性的依恋,因为“大地”隐喻着人的生命存在的还乡性和回归母体的深厚情感;其二是,人永远是自然中的一个可能性结构,他在山水之中充分展示自我生命活动中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深层病因在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家园的沦丧.贯穿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栖居理论对人的本真存在和家园意识有着独特的见解.真正的栖居将人的存在置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之中,呵护人与万物回归其本己的自由.通过对“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的阐释,海德格尔指出了人类向存在家园的复归之途,为生态存在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之栖居"乃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主旋律。海德格尔由存在本身而入思栖居,从而揭示出栖居的本质就是栖居的真正困境;在对此困境的倾听中,海德格尔进而由栖居思入"筑造"。在栖居着的筑造中,让物自身自由地涌出和收回;在筑造着的栖居中,让四相一体安居在物中,这便是海德格尔栖居之思在存在的深度上向我们发出的质朴劝告。  相似文献   

10.
论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深刻地反思和批判了主体形而上学,揭示了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 了"消解"主体、唤醒"存在",超越技术、顺应自然,拯救大地、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思想。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为解 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在存在意义上把技术理解为能将存在物摆置为“持存物”的“座架”,揭示出现代技术的“最高危险”在于把人的目标和价值纳入到“操纵性权力”的政治推动。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技术本体论范式转换,为未来预设一种新的“本体论技术”概念:它并不简单地放弃现代“本体技术”,只是强调人不再作为“座架”工具,而是以存在的意义建构一种与技术的自由政治关系。这一关系作为存在展现为“去权”的存在物关联就是“让存在”和“让自由”:让存在参与到存在物那里,或参与到开放领域及其开放之无蔽状态。海德格尔借此将现代技术包容在“栖居”的空间中加以规定,确保在本真存在的自由意义上“让存在”:突破单纯地以“让显现”的技艺、生产和制造范畴思考技术的现代本体论,把现代“本体技术”包容在以“让栖居”为本质的服膺于自然的“筑造”或工程实践中加以发展,从而把现代技术带向世界和平和生态保护的政治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对死亡这一永恒的话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看法和日常看法的精辟见解。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提出“向死存在”这一著名命题,区分“非本真的向死存在”和“本真的向死存在”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命题。通过“先行到死”的生存方式以及良知、决心的帮助,此在克服了沉沦和异化,在“向死存在”中实现了本真的自我。  相似文献   

13.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之思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人之栖居”的诗意吁求,“万物一体”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社会整体和谐的理想。尽管在思想取向、达乎本真处境的途径和对人的定位等方面存有差异,但两者都是对人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和境域的深刻反省,两者都体认到,只有达乎与自然万物本然的相融相契、一体存在,才是人之在世的本真处境。  相似文献   

14.
在《存在与时间》中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思考“此在”如何使“在”“明”起来 ,来思考那被传统形而上学遗忘了的“存在意义”,其重要的内容是对此在“历史性”、“有限性”的分析 ,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这是前期海德格尔试图克服形而上学的基本思路 ,他仍然还有建立一种基础存在论的梦想。后期海德格尔改变了运思的思路。他由“物的纯真”和“人的诗意栖居”两个方面“思”“存在的真理”,要求人们“听命于存在的邀请”、“居于存在的近邻”。海德格尔思路的转变凸显了他在两级阶梯 (“人 -物”)上颠覆西方形而上学的奥秘 ,是对形而上学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运作进行清算的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15.
熟知的说、听、写蕴含着陌生的思的深刻问题。西方哲学20世纪的“语言转向”就包含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国先贤如孟子、庄子都曾相当深入地涉及这些问题。尤其庄子,既看到语言的遮蔽性,又洞察到语言作为构造世界的“道”之环节。海德格尔对传统逻格斯的解构,开辟出新的视角。人作出本真的说、听和识别是否本真的说、听,都要破除种种遮蔽。语言与说、听相互为本。“语言是存在的家”,其语言是“道说”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在“语言转向” 中,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代表把语言本体论化成神圣化的倾向。维特根斯坦和德里达代表把语言纯符号化乃至虚无化的倾向。但两者在破除逻格斯中心论的迷信和开辟哲学多元创新上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与庄子生态思想之间有着相似性:“物无贵贱”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者都尊重自然,具有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世界之夜”与“绝圣弃知”,两者都批判技术知识;“逍遥游”与“诗意栖居”,两者都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不过,一个主张“清静无为”,一个强调“艺术拯救”,两者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他们在不同时代所倡导的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态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运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道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西方的《荷马史诗》与中国的《诗三百》,无独有偶地印证着诗意很早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血液,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抚慰着劳累困厄的流浪之人。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诗意。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认为,被形而上学看作思想之本质的理性实际上是本真的思的异化物,它从表象性思维出发,将一切都作为对象看待,不仅遮蔽了存在本身,也遮蔽了本真的思。在他看来,本真意义上的思是与存在本身的应和,是对人们存在“根基”的沉思,只有返回存在本身,归属于存在本身,思才能显现其本真性。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理性的反叛,同时也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对雕塑空间的思考让海德格尔说出了“无蔽的存在的真理”。通过对技术空间与艺术空间界限的厘定,海德格尔祛除了技术空间对艺术空间的遮蔽。在海德格尔看来,那个先于技术空间和艺术空间的空间更为真实,而空间化发生的方式是诸位置之允诺,允诺是最真实的空间自身的本性。摩尔的孔洞理论与贾科梅蒂的逆向思维是对海德格尔空间理论的佐证与补充。“雕塑乃对诸位置的体现”使人“诗意地栖居”成为可能,而这种虚无的意义在作品中却获得了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化之进程就是世界的图像化过程,也就是人成为世界之主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和技术是直接因,形而上学是终极因。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带来人的安居,反而造成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况。人要想获得其本质,从而栖居在大地上,就必须归本存在,保持向神秘的虚怀敞开和泰然任之的生活方式。海德格尔对现时代的批判和提出的药方是他之后的几乎所有对人的状况表示严重关切的思想家由以出发的思想前提,并对我们时代的现代化之进程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