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1-128
助动词“可以”来源于非结构形式“助动词+介词”的“可以”,在非结构形式“可以”中,“可”是助动词,“以”是介词,二者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当介词“以”后不出现显性宾语,造成功能悬空,其词性弱化;如果前文找不到与“以”零形式宾语同指的成分时,“以”的介词功能丧失,从而引起构式语法化,“可”和“以”进而发生重新分析,词汇化为助动词。词汇话的动因是上古汉语介词宾语可不用代词复指而话题化;介词零形式宾语可以用于回指。这些特点是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的语言类型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于长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6):51-52
文章主要对日语助动词“た”的过去时和非过去时的用法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分类说明。表示过去的“た”主要从动作、作用的过去和动作、作用的完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表示非过去的“た”主要从未来完了,动作、作用等以某种状态继续存在,回想、想起,发现,提出疑问、询问,轻微命令,说话人坚定的决心和确认事实,纯粹的语气等8个方面进行阐述。“た”的非过去时的用法是大多数人认为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本文更加着重说明非过去的“た”。 相似文献
3.
赛丽塔娜提&#;哈力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6):140-143
分析日语中的补助动词“しまぅ”和维吾尔语各类助动词的种种对应关系,用大量具体实例对“しまぅ”和维吾尔语助动词的语用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说明这一研究不仅要注意其原义方面的区别,而且还要注意其各种承上启下的语感和语气方面的细微差别,才能在理解日语原句时,真正感觉出原句原有的美感和真正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刘红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182-183,193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书中语言较严谨,是汉语言语法研究中专书研究可利用的宝贵材料之一。助动词是动词内部的一个小类,它有自己特有的语法特征。本文运用穷尽式统计和比较归纳法对《墨子》中的助动词"可"、"可以"进行研究,旨在接近当时的语言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5.
吴春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33-238
助动词“会”产生于东汉时期,由“会合”义动词“会”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参与下演化发展而来。这一过程伴随着非元语用法到元语用法的转变,而从情态角度来看,助动词“会”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主观化逐渐加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4):91-93
日语,因为属于粘着语体系,所以日语的句子成分,必须由实词和虚词两部分构成。因此,日语中的虚词,在日语语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虚词当中助动词,数量较多,且表意繁杂,能掌握好助动词的各种用法,尤为重要。例如「れる」,「られる」和「よう」,「う」等,这样的一词多义的助动词有很多,能够正确区分它们,是日语学习者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赛丽塔娜提·哈力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6)
分析日语中的补助动词"しまう"和维吾尔语各类助动词的种种对应关系,用大量具体实例对"しまう"和维吾尔语助动词的语用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说明这一研究不仅要注意其原义方面的区别,而且还要注意其各种承上启下的语感和语气方面的细微差别,才能在理解日语原句时,真正感觉出原句原有的美感和真正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吴金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4)
补助动词“ている、てある、ておく”在日语中使用非常广泛 ,也是一个难点。要掌握它们的用法 ,应从正确区别自他动词入手。区别自他动词有四个要点 ,理解自他动词的区别是正确运用上述补助动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吴金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4):57-59
补助动词"てぃる、てぁる、ておく"在日语中使用非常广泛,也是一个难点.要掌握它们的用法,应从正确区别自他动词入手.区别自他动词有四个要点,理解自他动词的区别是正确运用上述补助动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83-85
《说文解字》是研究古代农作物词最早的弥足珍贵的资料库,可以结合其他文献古注和考古实物对其所收词语进行考辨。历代古注、字书以及当今学者对"芸"有不同的说解:"芸"被释为"香草"、"芳菜"、"芸蒿"、"芸香"、"芸薹",等等。作者根据《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注、植物命名理据及农学、中药学等的佐证可知,《说文解字》中的"芸"不指芸香、芸薹,而当指伞形科植物"前胡"。 相似文献
11.
谭甲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3):103-107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状元黄观“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的说法在科举史上一直是个谜团,不同的朝代、版本、专家均有争议。文章从黄观的出生历史、科考记录以及明代科举制度的变迁出发,发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重新考辨黄观“连中三元”的史迹。 相似文献
12.
张瑞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19-21
《易经》中的助动词共有5个,即“用”、“克”、“能”、“可”和“宜”。通过对其考察后发现,《易经》中的助动词有如下特点:“用”作为助动词只在《易经》中出现,其他先秦文献中未发现用例;《易经》中的助动词都是单音节的,未出现双音节的,也未出现与其他助动词连用的现象,而且语义单一。句类分布方面,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这些特点一方面体现了《易经》语言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为全面认识先秦时期助动词的存在和使用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凤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4):141-145
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同于“可以免除处罚”,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量刑情节,而附属于总则与分则的相关规定。鉴于刑法本身有关规定的有限,应当承认“免除处罚”与“减轻处罚”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竞合。另外,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应当认定为事先核准,其性质属于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4.
范登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106-107
中药制法之一--把矿物、贝壳等类药材放在火里烧,这一意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作为"煅"字的词义之一,读作duàn.今人传刻古书,也有据此乱改古籍文字的.从传世与出土医药文献记载、同源词比较、字典的相关记录、俗字形体变化规律等方面,条分缕析,得出以下结论"煆"、"煅"二字音义俱异."煆"主火烧令赤,音xiā."煅"主椎物使坚硬结实,音duàn."煅"字作为"锻"字的异体,最早出现当在元明之际.中药制法之一--把矿物、贝壳等类药材放在火里烧,这一意义应该写作"煆",音xiā. 相似文献
15.
“可以”一词在《刑事诉讼法》使用多达133次,其功能主要用于表示对公安司法机关的授权。由于“可以”一词本身语义的模糊性,致使实践中对相关包含“可以”一词的法条文本在解释时发生争议,存在着对“可以”一词的“误解”与“误用”的情形。在公安司法机关掌握着法律解释权力的实践中,文本的解释为“权力”服务的倾向交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6.
17.
“助词”“助动词”的认定是日语词类认定的难点,也是重点,它关系到一个语法学说的基础理论构成,是众多日语语言研究者长期争论的问题。文章在详细论述部分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对这一问题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8.
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林徽因、徐志摩“恋情”,其实只是徐志摩的单恋,而林徽因始终止步于真挚动人的友情。林徽因同时代众多友人,如陈岱孙、冰心、陈意,以及林徽因的至交费慰梅也均予否认。上世纪20年代初徐志摩热恋林徽因之际,一封林徽因之父林长民致徐志摩的信函,是直接否认林徽因对徐志摩有恋情的难得材料。更有林徽因本人于抗战期间致沈从文信,忆及她英伦时期的留学生活,亦是佐证。可作证的还有林徽因致胡适信。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某些句法理论,对助动词的一些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如助动词作为INFL,空位助动词,助动词作为屈折语的提升,助动词与主语论旨角色的分配,多个助动词在句中出现时的排列顺序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某些句法理论,对助动词的一些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如助动词作为INFL,空位助动词,助动词作为屈折语的提升,助动词与主语论旨角色的分配,多个助动词在句中出现时的排列顺序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