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定义,是社会科学领域引人注目的理论问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多有评论,其间在观点上不无歧异。但大体上是以马克思《资本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和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社会的生产力”要素的两种解释被大家当做通论的,即“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我们以为尚有可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础,其目的也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生产力?”可是,我们有不少的同志甚至包括有些领导向志,对“什么是生产力”这个问题,确实还没有从旧概念中真正解脱出来。有些人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都没有能认真的接受。经济理论界,曾经长时期停留在生产力三要素的简单论述上。所以我认为必须重新认识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的要素问题,在理论界是个争论问题。有二要素论者,有三要素论者。二要素论的主要依据是斯大林同志的论述:“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发动着生产工具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人,这些要素总和起来,便构成为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论的主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的劳动过程三要素论,  相似文献   

4.
从五十年代初期直到现在,我国哲学界、经济学界对于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定义的问题争论不休,最激烈的是二要素和三要索之争。二要素论认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三要素论认为除了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之外,生产力的构成还应包括劳动对象。最近几年,又发展到四要素、五要素、多要素之争。生产力的构成之争自然涉及到生产力定义的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证明“第一生产力论”是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第一部分阐述邓小平把科学技术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 ,是对西方经济学假定科学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否定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第二部分 ,通过“第一生产力”范畴的展开 ,揭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在先、开路、定向地位和作用 ,为确立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发展应以科学技术为重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 ,通过邓小平的 5个推论 ,展示“第一生产力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把生产力归结为三要素,即:(1)劳动者;(2)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列入生产力,但他认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劳动者,人、工具、劳动对象这三要素的本身已都包含有科学技术,可以说,科学技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属于生产力范畴。马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思想的核心,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论”,为人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一些同志对此似乎持有保留态度。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都曾指出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现在又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实质上这是不是“创造”和“发展”;还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历来强调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怎么又讲“科学技术第一”呢?究竟如何看待这些“保留”和“疑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发展生产力?在这方面,就不见得形成了一致看法.这是哲学理论面对时代的缺憾.对于生产力发展动力的探究,如果我们以哲学教科书所阐释的相关理论内容作为参照系的话,明显地可以看到其认识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不自觉的探索阶段.哲学教科书大多采取了两条思路,一是从生产力构成的三要素出发即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出发,从“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的比较中去探讨生产力发展之动力,认为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这无疑意味着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重视劳动者这一主体因素.这一观点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生产力概念所存在的矛盾出发,对生产力这一范畴的定义及其要素进行了重新认识,同时分析和探讨了生产力要素间物质的和技术的具体联系,进而提出了“社会经济力”这一崭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黄元生,苑英科,王银弟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概括反映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  相似文献   

11.
一众所周知,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一般都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构成的,是这三者交互作用产生的力量。其中任何一种要素作为单独的要素不能形成生产力,其本身也不是生产力。而且认为,在这三个要素中“人是生产力中首要的因素”。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见解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在我国理论界中有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分岐的焦点在于劳动对象是否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持生产力二要素论视点的人,主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要素,否认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要素。还有人认为,如果承认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要素,就会“危害”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事业。(见《学术论坛》1976年第1期)所以,讨论生产力要素问题,是同探讨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密切联系着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从原材料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的作用看劳动对象是生产力要素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理论界仍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的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还有一种观点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释为"第一位变革的作用"首要的因素".事实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科学技术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力,即科技生产力;第二层含义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战后五十年代开始,英国的新剑桥学派系统地展开了对边际生产力论的批判。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是少见的。它对于凯恩斯经济学在战后的发展和演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一) 边际生产力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十九世纪末提出的一种资产阶级庸俗分配理论。这一理论本身并不是独创的作品,它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早期流行的马尔萨斯的“土地收益递减律”、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与十九世纪晚期边际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根据  相似文献   

15.
邓付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然而,在“四人邦”横行之时,这个重要而明确的论断,竟被篡改、歪曲、阉割,弄得混乱不堪,是非不清。他们为了篡党夺权的政治目的,一方面别有用心地散布反动的“科学技术上层建筑论”,企图全盘否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另一方面,则挥午“唯生产力论”的大棒,否定含有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这一重要思想 ,既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概括与总结 ,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深化和发展。落实“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和水平。而开展科技史教育是提高科技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论述了科技史教育的内容、作用和意义 ,提出了开展科技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以来,科技兴农作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本上已得到共识,党的十四大两大理论贡献之一是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要素中发挥作用,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生产力,那么在农业中,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有待讨论的现实课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深刻地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理 论与实践意义。作者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分析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论武器,是制定我国21世 纪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一要解决历史规律是什么,首先应该作出回答的倒不是什么是规律而是什么是历史。我们的工具书和一些教科书,把人类历史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这并没有比“历史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这个大前提给出更多的东西,因为前者作为结论已预先包含在前提中了(引文见《辞海》第146页)。这个定义,至多指出了历史的外延,而未能揭示其内涵。特别是当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观念已广为人们熟知和接受时,这样一个定义就更显得不够了。许多旨在讲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教科书,竟没有对历史这个经常提到的、也是这类教科书中最主要的概念作出应有的解释,似不应该。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根据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多年实践及对社会发展的科学分析,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大科学命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一再说:“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命题,对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显然强调得还不够。 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这个根本原理,始终坚持把生产力放在首位,不仅在实践上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并把知识分子看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狠抓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而且还在概括人类几千年的科技史,概括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史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这一命题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利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首要的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