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的同时,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开发的地质复杂、技术需求高、综合利用低等特点要求建立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配套的水土保持机制。非常规资源开发下通过土地、土壤、植被、水等因素对水土保持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求采取制定保持水土功能计划、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开发核心技术等措施保持水土,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页岩气开发技术应用为代表,通过多目标情景设定,探索性分析中国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在技术能力获得的不同发展路径下技术学习率的大小。基于此目标,应用学习曲线理论,以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设定技术发展路径,构建单因素学习曲线参数模型,估计非常规油气技术应用在"生产能力积累"与"技术创新突破"这两种发展路径下的技术学习率。结果表明:多目标情景下,实现中国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目标规划,要保持较高的技术学习率。具体而言,在生产能力获得并不断积累的技术发展路径下,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必须保持3.30%~4.70%的技术学习率;在生产能力积累到创新能力突破的技术发展路径下,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在经历早期低水平学习率的适应性发展阶段后,需要保持11.60%~14.90%的高技术学习率。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中国常规油气资源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产量递减期,开发页岩气是一条势在必行之路。在页岩气开发中压裂又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了气井的产能、采收率和经济效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页岩气的压裂增产机理和施工技术,对中国的页岩气开发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从地质入手分析了页岩的地质概况,建议加强对脆性和天然裂缝的评价;并详细阐述了改造体积增产理论,简要分析了影响页岩气井产能的因素;结合改造体积增产机理,对页岩气压裂中需要应用到的各项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以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苏省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从养殖禀赋、外部支持和风险感知三方面构建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生产恢复的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养殖户疫后生产恢复行为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形势基本向好,但养殖户生产恢复意愿有待进一步加强;养殖禀赋对生产恢复的直接促进效应最大,外部支持次之,风险感知则负向影响养殖户疫后生产恢复,且养殖禀赋还通过降低养殖户风险感知对生产恢复产生间接促进效应;养殖户对疫情风险感知主要来自于养殖风险和对上次疫情受损程度的判断,而对市场风险的感知程度较小;产能恢复比例是生产恢复的重要反映指标,而政府补助在其中发挥的支持力度较为局限,养殖户仍面临生猪"难养易卖"的局面.因此,短期来看,提高养殖户产能恢复比例是关键;长期来看,需要提高养殖户资源禀赋丰富程度,进一步发挥外部主体的多元化支持作用,加强养殖户疫情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对于疫情损失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厘清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是治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基于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行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构建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等制度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冲击,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产能过剩的"贡献度",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不完全一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抑制,但该抑制效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冲击效应方面,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除自身冲击以外,政府补贴对产能过程的冲击最明显;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但长期内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实证结果说明,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症结中的作用很强,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要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评估补贴效应.此外,应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6.
阐述城市化背景下房地产价格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财富效应、信贷效应、消费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基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检验房价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构建多层线性模型研究房价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系数受城市化水平因素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城市化因素,我国房价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并且城市化平均水平的提高削弱了房价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7.
ODI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区域吸收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ODI逆向技术溢出的视角,构建母国吸收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中国2003—2011年的区域面板数据,从获取能力、同化能力、再创新能力三个分能力细分而成的21个指标测度各区域吸收能力,并分区域考察吸收能力对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影响地区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市场对外开放度和发展水平、产出集聚效应、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现有技术能力;东部沿海地区吸收能力最强,西部地区(四川除外)最弱;地区吸收能力是影响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中部地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于东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粮食生产水平的直接体现,识别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增长路径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利用199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核算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根据拓展的Solow理论模型,构建空间杜宾(Durbin)计量模型测算各因素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溢出效应是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主导。其中,城市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农业灾害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农民教育水平与人均耕地规模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由此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职业农民、设立粮食功能主产区、加强财政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粮食种植的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关键绩效指标与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与分类、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收集方法4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关键成功因素的选择、关键成功因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后续研究可以从面向过程的视角,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研究合同能管理项目不同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依据我国30个省(区、市)2015—2020年乡村物流相关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整体及各区域乡村物流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四大板块间的整体性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但各板块内的差异逐渐扩大并成为发展差距变动的主导因素。(2)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态势,地理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发展具有显著影响。(3)城镇化水平的正向影响最强,市场开放度主要对中、西部产生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够明显,他们与政府支持度和信息化程度一起影响着我国乡村物流的时空格局形成与演变。  相似文献   

11.
生烃热模拟实验是烃源岩成烃潜力与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可再现地质体中有机质热解演化过程,为评价盆地成烃潜力、过程与机理、推导成烃模式及动力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模拟实验样品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类型及演化程度,实验模拟装置体系主要有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开放体系模拟有机质初始裂解反应,封闭体系模拟原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裂解反应。通过温度、压力、水介质及矿物质等不同实验条件下有机质成烃的模拟实验研究,使实验条件尽量接近地质实际条件,结合沉积盆地热史、沉积史,实验结果可揭示生烃史与沉积盆地的演化关系,为盆地模拟提供重要参数;模拟结果可有效外推到地质实际揭示烃类形成机理和排烃效率。开发岩石围压控制等新的实验技术,加强天然气二次裂解动力学研究、有机质、地层水和矿物质相互作用及孔隙发育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模拟是生烃热模拟实验领域的发展方向,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内油气需求的迅速增长,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扩大和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国内关于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关系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次将过程神经元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建立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对中国2001-2005年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实现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完善近几年提出的海上稠油油藏开采新模式中的部分技术——以钻井压裂、适度出砂、电潜螺杆泵为主的钻采工艺配套技术体系,根据不同完井方式(包括裸眼完井、射孔完井、筛管完井等)下钻井压裂井的表皮系数模型和产能模型,研究了不同完井方式下不同技术参数对钻井压裂适度出砂井的产能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参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井筒周围的出砂带物性,进而影响油井产能;在用适度出砂方式开采时,要严格评价完井方式及其技术参数对出砂带物性和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苏里格气田目的层储层横向延伸窄,空间分布不连续,低孔、低渗特点,在储层沉积微相、储层综合预测以及排烃期古构造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苏里格气田储层相对富集区块优选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苏里格气田的综合选区技术。应用该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太原组进行区块优选,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该技术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碎屑岩气田开发。   相似文献   

15.
提高采收率(EOR或I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当今世界,蒸汽驱仍占主导地位。近几年由于油价低,化学驱下降,而注气驱则连续增加。中国东部油田的储层属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又比较高,含水上升很快,水驱采收率比较低,约33%。近期发现的石油储量又多属低渗透及高粘度等难采储量,发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陆上石油工业继续发展的一项迫切战略任务。1998年,全国开展了三次采油潜力的二次评价工作,据初步统计,适合于注气(CO2)混相驱的地质储量在10.57×108t以上。综合研究国外经验,结合我国三采潜力分析和评价,认为目前我国东部油区有条件的油田要侧重发展注非烃气驱,而西部则侧重发展注烃气驱技术。发展非烃气驱的关键在气源,要重视寻找天然CO2气源。探索发展制N2、注N2、脱N2和制CO2等技术。注意发展国产的压缩机装备。抓好注气驱先导试验和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回注干气的试验。加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好技术储备,培养好人才。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的凝析气和原油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凝析油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研究成果所确定的单井各层物性参数,结合构造形态和井位,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论证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气顶合理开发技术指标,从6个方面对该凝析油气藏未来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凝析油气藏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7.
摘要: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我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其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典型油藏地质模型出发,通过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机理模型,筛选了油层厚度、隔层厚度、渗透率、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单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及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影响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低渗油藏开发的调整以及后期挖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资源量的限制及技术的制约,与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相比,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如油气资源量的限制、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技术的制约、天然气的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替代能源的出现和后石油时代的来临等。  相似文献   

19.
许多碳酸盐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如何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目前任11 碳酸盐岩油藏存在单井产油量低,注入水利用系数低,水驱效率越来越差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途径,以便进一步发挥油藏生产潜力。分析了任11 油藏注CO2 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开展了任11 油藏注CO2 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从注气强度、注气方式、注气部位,生产气油比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油藏注CO2 方案模拟计算20 年,产油量显著上升,采用注CO2 可比目前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3.5%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