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化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趋势。农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基层政府为"维稳"而"变通",致使农村基层治理缺乏可预期的法律结果;基层司法公信力偏弱使法律在农村的适用缺乏应有的权威,难以产生正义共鸣;村级组织权力运行不规范和宗族势力的"人多势众"影响弱化了村级治理权威。制约农村治理法治化的因素包括农村资源缺乏整合、村民参与自治偏少、农民用法热情不高等。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要融合基层政府的权力资源与村域内部的精英资源;通过创新民主机制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治理;以提高村干部法律意识为切入点,培育法治土壤。  相似文献   

2.
村级治理不仅关乎中国农村九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决定着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进程。目前“富人治村”成为新一代农村基层治理的新型模式,而浙江省义乌市成为我国国内最早的试水点。浙江省“富人治村”治理模式在其实践发展中出现了若干问题,富人村官也出现了种种信任危机。因此,本文以浙江省富人治村的现状发展为研究起点,分析浙江省富人治村治理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这一治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高度重视乡村社会的法治秩序建构,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法治思维,形成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良好互动关系,打造多元主体共治的局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中的关键作用,坚定法治化治理的目标、理念,制定专门的乡村治理法律体系,营造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4.
郭易楠 《领导科学》2024,(1):100-104
当前,乡村社会基础结构变迁与乡政村治的科层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悬浮化与边缘化,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基层党组织组织嵌入、制度嵌入和意识形态嵌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构建基层治理中的政党逻辑。其中,组织嵌入通过组织重构和组织联动,增强治理动力内生;制度嵌入通过正式制度嵌入与非正式制度嵌入相结合,优化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嵌入则通过引导意识形态统一和文化认知整合,强化主体认同。这一嵌入过程,贯通了组织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党的执政基础长久稳固、国家政权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5.
国家法治的进步,更多的是城市法治文明的体现,在广大农村,农民对传统规范的依赖并不亚于国家法律,国家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以威慑的姿态存在,尚未融入基层治理。随着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法治氛围日趋浓厚,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完善,农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法治共识基本形成,已初步具备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条件。目前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表现为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力不从心、村级组织推进依法治理举步维艰、农民法律意识完成现代转型任重道远、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时有发生。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应坚持让法治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方式的定位,融合政府主导与社会推进两种路径,培育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民间组织三类主体,整合农村制度、组织、人力、文化四种资源,构建农村法治化治理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协商治理的领导核心,是基层协商治理的推动引导者、赋能保障者。但在一些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着党建有机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密度不够饱和、村级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村民自治力量有待提升等困境。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英林实践"具体表现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搭台,构建"3+X"共治生态圈;吸纳社会力量,促进多元共治谋发展;协调各方参与,提升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水平。"英林实践"启示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核心引领,把准基层协商治理发展总方向;要整合多元力量,使基层协商治理助塑乡村振兴共同体;要全程融入协商民主,使基层协商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实现势能转化,使基层协商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优化乡村治理形态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进新型政治建设,就必须加强对农村现代民主观念、制度观念、公正观念等方面的培育,并通过强化村务公共参与意识,逐渐生成互动合作、广泛互惠的为民准则和服务规范。因此,要建设平台、打造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要求,这为探索建立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深入剖析一些先进村由治变乱和落后村由乱变治的基础上,着眼于改革完善村级治理结构,调整理顺村级组织关系,我们提出了“党支部抓大放小,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到位,村民会议(村代会)由虚变实,决策监督作用落实到位,村委会依法管理,职责权力行使到位”的农村民主治理思路,初步构建起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代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村委会依法独立执行管理职权的民主治理新模式。 “党支部抓大放小,领导核心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又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这一任务告诉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必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更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村的“新”丰兽伙掘存.一县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强化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社会民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浙江省岱山县东沙镇泥峙社区从基层民主治理的方式方法入手,开始对户代表会议进行新的探索。户代表会议以户为单位,创新了基层民主治理的载体,弥补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不足和缺陷,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成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新平台。户代表会议开创了一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3):22-22
广东顺德启动农村综合改革 日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农村综合改革再出“新招”.计划2011年村(居)委会换届前,在全部村(社区)建设行政服务站.既为市民提供基本的行政服务.又为基层党组织搭建起为民服务平台。这是顺德推进综合改革的第一步,将为全省、全国农村治理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12.
基层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国基层数字治理以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创新基层共治模式、加强风险防控与基层维稳为总体导向。在理论研究中,现有成果聚焦于数字技术对基层治理结构与功能的形塑、基层数字治理的治理效能与发展瓶颈、数字治理对基层行政人员的影响、数字治理对基层民主的推动等主题,同时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实证研究欠缺等问题。因此,未来应加强对该领域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力求构建成熟的学科研究范式,推动以善治为目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突破,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在激发出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村民自治的新型民主治理方式也在各地逐渐推开——新时期乡村治理的趋向凸显了乡村居民的主体性,因而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近年来,"乡政村治"格  相似文献   

14.
赵福昕  孔陇 《领导科学》2023,(6):97-102
重塑基层社区治理逻辑思维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思路在领域建设、价值遵循、发展目的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当前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目的要求和执行结果相悖,具体体现为精细化治理要求与基层减负放权的实践逻辑相悖、民主协商制度与治理共同体聚合力不足相悖、智能高效治理要求与数字鸿沟难以跨越相悖。基于此,应通过党建引领以提升社区治理管控效能、主体联动以强化社区治理服务效能、科技赋能以激发社区治理创新效能、文化渗透以释放社区治理的绿色效能等,将“四维蓄力—四重效能”作为重塑基层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选择,将构建有序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作为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布局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实施的制度基础,而要促使目前封闭、排外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就必须以"政经分开"改革为先导,并由此推动中国的农村民主实践由村民自治向社区治理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农村的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以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为引领,通过"政经分开"改革以构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原则、以社区治理为主要运作方式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并推动以生活共同体为范畴的、超越单一行政村为治理单元的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6.
国家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充分利用民主政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治理过程。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得以彰显的主要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国家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存在着协调困境。  相似文献   

17.
周旭霞 《决策》2020,(1):45-47
浙江省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向公共领域延伸。“信访超市”就是以“最多跑一次”为理念,推动社会治理从“多中心”整合为“一中心”,带动形成以村(社区)“三治融合”为基础,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县(市、区)“一中心”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县域社会治理基本格局,开创善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要真正把乡贤转换为乡村治理的强大内在动力,必须处理好传统乡贤与现代乡贤、文德乡贤与官富乡贤、乡贤知名与乡贤认同、乡贤培育扶持与乡贤引导规范、乡贤治理体系优化与乡贤治理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注重传承与创新,实现软治理与硬治理并举,夯实参与治理之根本,发挥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讲法治讲人治、不依法治依情治、不以法治以权治、不用法治用官治等非法治形态。究其原因,主要有治理规则、治理能力、治理协作、治理土壤等方面的因素。实现农村法治化治理,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进行综合矫正:建立健全涉农法律法规,实现"治有良法";提高治村干部法治能力,确保"治有良吏";丰富农村法律服务资源,实现"多方合治";厚植农村法治文化土壤,确保"官民同治"。  相似文献   

20.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中国之治”。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之治”的?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①一个国家的政体决定着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不同政体的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